一种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816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包括锁套上料单元、锁套排料单元和移载定位单元;锁套上料单元包括储料仓、振动盘,于振动盘的出料端设置有整理料道;锁套排料单元包括上料工位和排料工位,依次经过上料工位和排料工位设置有第一横移装置,于第一横移装置上活动设置有分料定距装置,分料定距装置按间隔距离并列设置有若干组第一锁套定距槽,第一锁套定距槽对应整理料道设置;移载定位单元包括第二横移装置、升降装置及锁套拾取装置,锁套拾取装置对应分料定距装置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全自动化地实现锁套上料和定距排料工序,提高锁套定点排料的高精度性和高效性,避免出现滞料、卡顿的问题而影响锁套定距定位效果。卡顿的问题而影响锁套定距定位效果。卡顿的问题而影响锁套定距定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上料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集装箱封条为一次性专用锁,其结构一般由锁套和锁芯组成,锁套及锁芯采用金属制作,外包ABS材质塑料,锁体为夹簧式结构,锁套和锁芯的表面通常采用热印或激光打引流水号、条形码等信息内容,且锁套和锁芯表面的信息内容必须配置一致且具有唯一性。因封条的产品结构具有特殊性,现市场上封条通常为连体式及分离式注塑两种结构。为了提高锁套后续打标和包装效果的一致性,需要预先对锁套进行定距排料,以确保打标位置具备同一性;并且现有的锁套上料设备的结构简单,采用单一输送线排列的方式,因锁套排料精度和定距精度差,而极大程度地影响后续打标和包装精准度,上料和排料流程的连贯性差,无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包括依次设置的锁套上料单元、锁套排料单元和移载定位单元;
[0006]所述锁套上料单元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储料仓和振动盘,于所述振动盘的出料端设置有整理料道;
[0007]所述锁套排料单元包括上料工位和排料工位,依次经过所述上料工位和排料工位设置有第一横移装置,于所述第一横移装置上活动设置有分料定距装置,所述分料定距装置往返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排料工位,所述分料定距装置按间隔距离并列设置有若干组第一锁套定距槽,所述第一锁套定距槽对应所述整理料道设置;
[0008]所述移载定位单元包括第二横移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横移装置上的升降装置、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上的锁套拾取装置,所述锁套拾取装置对应所述分料定距装置设置。
[0009]上述的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中所述锁套拾取装置包括拾取座、若干组按间隔距离并列设置于所述拾取座上的吸取头,所述吸取头对应所述第一锁套定距槽设置,所述吸取头外接有负压发生装置。
[0010]上述的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中相邻的所述吸取头的间距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锁套定距槽的间距,且所述吸取头的设置数量与所述第一锁套定距槽的设置数量相同。
[0011]上述的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中所述储料仓的底部设置有漏斗出料口,对应所述漏斗出料口设置有直振料槽,所述直振料槽与第一振动器连接,所述漏斗出料口与所述直振料槽之间形成锁套上料腔。
[0012]上述的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中对应所述振动盘设置有第一光电开关,所述
第一光电开关与所述第一振动器电性连接。
[0013]上述的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中于所述整理料道出料端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拦料装置和第二光电开关,所述整理料道与第二振动器连接。
[0014]上述的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中所述拦料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气缸、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上的拦料压头,所述拦料压头对应所述整理料道设置,所述第二光电开关与所述第一气缸电性连接。
[0015]上述的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中所述锁套排料单元还包括第一拦料板和第二拦料板,所述第一拦料板对应所述上料工位延伸设置于所述分料定距装置;
[0016]所述第二拦料板设置于所述排料工位,当所述分料定距装置移至所述排料工位时,所述第一锁套定距槽与所述第二拦料板之间形成锁套固定腔。
[0017]上述的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中于所述上料工位对应所述第一锁套定距槽设置有第三光电开关,所述第三光电开关与所述第一横移装置电性连接。
[0018]上述的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中于所述第一横移装置上分别对应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排料工位设置有第一到料检测组件和第二到料检测组件,所述分料定距装置上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到料检测组件和第二到料检测组件设置有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依次设置所述锁套上料单元、锁套排料单元和移载定位单元,可全自动化地实现锁套上料和定距排料工序,提高锁套定点排料的高精度性和高效性,避免出现滞料、卡顿的问题而影响锁套定距定位效果;其中,配合设置所述储料仓和振动盘,确保每个锁套于所述整理料道中有序地整理排列后逐一进料,保证锁套上料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并且开创性地设置所述分料定距装置,实现锁套定距定量上料,避免因人工上料误差大而导致打标精度差的问题,装置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锁套上料单元的左视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锁套排料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移载定位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而非对本技术进行限制。
[0026]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包括依次设置的锁套上料单元11、锁套排料单元12、移载定位单元13和打标检测单元14;
[0027]所述锁套上料单元11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储料仓111和振动盘112,于所述振动盘112的出料端设置有整理料道113;
[0028]所述锁套排料单元12包括上料工位和排料工位,依次经过所述上料工位和排料工位设置有第一横移装置121,于所述第一横移装置121上活动设置有分料定距装置122,所述分料定距装置122往返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排料工位,所述分料定距装置122按间隔距离并列
设置有若干组第一锁套定距槽,所述第一锁套定距槽对应所述整理料道113设置;
[0029]所述移载定位单元13包括第二横移装置131、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横移装置131上的升降装置132、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132上的锁套拾取装置,所述锁套拾取装置对应所述分料定距装置122设置。
[0030]具体地,依次设置所述锁套上料单元11、锁套排料单元12和移载定位单元13,可全自动化地实现锁套上料和定距排料工序,提高锁套定点排料的高精度性和高效性,避免出现滞料、卡顿的问题而影响锁套定距定位效果;其中,配合设置所述储料仓111和振动盘112,确保每个锁套于所述整理料道113中有序地整理排列后逐一进料,保证锁套上料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并且开创性地设置所述分料定距装置122,实现锁套定距定量上料,避免因人工上料误差大而导致打标精度差的问题,装置自动化程度高。
[0031]具体地,所述第二横移装置131可优选为直线气缸、直线导轨等装置,所述升降装置132可优选为由气缸、电机驱动的装置。
[0032]进一步地,所述锁套拾取装置包括拾取座、若干组按间隔距离并列设置于所述拾取座上的吸取头133,所述吸取头133对应所述第一锁套定距槽设置,所述吸取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设置的锁套上料单元、锁套排料单元和移载定位单元;所述锁套上料单元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储料仓和振动盘,于所述振动盘的出料端设置有整理料道;所述锁套排料单元包括上料工位和排料工位,依次经过所述上料工位和排料工位设置有第一横移装置,于所述第一横移装置上活动设置有分料定距装置,所述分料定距装置往返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排料工位,所述分料定距装置按间隔距离并列设置有若干组第一锁套定距槽,所述第一锁套定距槽对应所述整理料道设置;所述移载定位单元包括第二横移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横移装置上的升降装置、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上的锁套拾取装置,所述锁套拾取装置对应所述分料定距装置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套拾取装置包括拾取座、若干组按间隔距离并列设置于所述拾取座上的吸取头,所述吸取头对应所述第一锁套定距槽设置,所述吸取头外接有负压发生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吸取头的间距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锁套定距槽的间距,且所述吸取头的设置数量与所述第一锁套定距槽的设置数量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套上料定距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仓的底部设置有漏斗出料口,对应所述漏斗出料口设置有直振料槽,所述直振料槽与第一振动器连接,所述漏斗出料口与所述直振料槽之间形成锁套上料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武锦李炎球黄衍政
申请(专利权)人:思为客宁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