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轮胎的驾驶性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8058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轮胎的驾驶性能测试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杆、支撑板、施压杆、支撑台,所述支撑板表面分别固定在支撑杆上下两端表面,所述施压杆顶端安装在上方的支撑板底面中部,所述支撑台底面与下方的支撑板上表面中部相连接,且位于施压杆正下方。其中,所述支撑台包括台体、内槽、缓冲杆、缓冲块、收集机构,所述内槽凹陷在台体中部的上表面及内部之间,所述缓冲杆底端垂直与内槽内底部相连接,所述缓冲块底面贴在缓冲杆顶端上表面,所述收集机构靠近内端的上表面与缓冲块靠近左右两侧的底面嵌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小石块卡在缓冲块与内槽之间的间隙中,有利于减小缓冲块与支撑台的摩擦,减少出现缓冲块上下移动卡顿的现象。象。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轮胎的驾驶性能测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车辆测试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轮胎的驾驶性能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车辆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对车辆控制行驶,为了获取车辆的驾驶性能数据,通过压力测试机对轮胎的承受力大小检测,将车辆的轮胎拆卸,水平放置在测试机的支撑台上方,通过压力杆对轮胎加压,根据轮胎受力情况,得出轮胎行驶一段时间压力性能的变化情况;现有技术中采用压力测试机对车辆的轮胎驾驶性能测试时,为了对轮胎缓冲,在支撑台的顶部设有缓冲块,通过缓冲块上下移动对轮胎缓冲,由于缓冲块与支撑台通过间隙配合,缓冲块与支撑台之间存在间隙,而轮胎行驶外壁附着小石块,在对轮胎施压时,小石块易掉落往缓冲块与支撑台之间的间隙通入,导致缓冲块与支撑台的摩擦增大,且出现缓冲块上下移动卡顿的现象,不利于缓冲块正常对轮胎缓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采用压力测试机对车辆的轮胎驾驶性能测试时,为了对轮胎缓冲,在支撑台的顶部设有缓冲块,通过缓冲块上下移动对轮胎缓冲,由于缓冲块与支撑台通过间隙配合,缓冲块与支撑台之间存在间隙,而轮胎行驶外壁附着小石块,在对轮胎施压时,小石块易掉落往缓冲块与支撑台之间的间隙通入,导致缓冲块与支撑台的摩擦增大,且出现缓冲块上下移动卡顿的现象,不利于缓冲块正常对轮胎缓冲,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轮胎的驾驶性能测试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轮胎的驾驶性能测试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杆、支撑板、施压杆、支撑台,所述支撑板表面分别固定在支撑杆上下两端表面,所述施压杆顶端安装在上方的支撑板底面中部,所述支撑台底面与下方的支撑板上表面中部相连接,且位于施压杆正下方。其中,所述支撑台包括台体、内槽、缓冲杆、缓冲块、收集机构,所述内槽凹陷在台体中部的上表面及内部之间,所述缓冲杆底端垂直与内槽内底部相连接,所述缓冲块底面贴在缓冲杆顶端上表面,所述收集机构靠近内端的上表面与缓冲块靠近左右两侧的底面嵌固连接。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块、顶槽、侧槽、推动装置,所述顶槽贯穿收集块靠近右侧位置的上表面及内壁之间,所述侧槽穿过收集块靠近底部的右侧面及内壁之间,所述推动装置设置于收集块的侧面,与所述侧槽同侧。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收集块包括框架、收集腔,所述收集腔设置在框架内部,所述收集腔通过顶槽、侧槽与框架外部连通。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推动装置为推板,所述推板包括板体、活动槽、引流口、配合板、清除环,所述活动槽设置在板体中上位置的右侧面及内部之间,所述引流
口贯穿板体中下位置的左侧面及内部之间,且与活动槽相连通,所述配合板左侧面嵌固在活动槽左侧内壁,所述清除环安装在活动槽内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清除环包括环体、支撑条、清除板,所述支撑条内端与环体外壁相连接,所述清除板内侧面与支撑条外端活动配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收集机构还包括推块,所述推板顶端表面与推块底面相连接,所述推块底面固定在收集块靠近右侧位置的上表面。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推块包括块体、流动口、活动腔、推杆、撞击板,所述流动口贯穿块体中部靠左的上下表面,所述活动腔凹陷在块体中部靠右的上表面及内部之间,所述推杆底端安装在活动腔内底部,所述撞击板底面固定在推杆顶端。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推动装置为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右侧面嵌套在收集腔右侧内壁。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支板、扩张板、推动板、推球,所述扩张板右端固定在支板左侧表面,所述推动板右侧面与扩张板左端相连接,所述推球位于扩张板上方。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推动板包括扩张条、衔接板、撞击块,所述衔接板上下端的右侧面与扩张条左端相连接,所述撞击块右侧面与衔接板左侧面连为一体。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小石块易掉落往缓冲块与支撑台之间的间隙通入,通过收集机构对缓冲块与内槽之间的间隙中的小石块撞击粉碎且清除,并收集在收集块内部,能够减少小石块卡在缓冲块与内槽之间的间隙中,有利于减小缓冲块与支撑台的摩擦,减少出现缓冲块上下移动卡顿的现象,使得缓冲块能正常对轮胎缓冲;2、由于小石块的体积较大,逐渐堆积在收集腔内底部成蓬松状,导致收集腔内部的容积减小,通过在收集块的收集腔右侧内部设有推动机构,通过推动机构的推动板将收集腔内底部的小石块撞击粉碎并压实,能够增大收集腔的容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辆轮胎的驾驶性能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支撑台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收集机构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推块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推板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清除环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收集块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推动机构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推动板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支撑杆

1、支撑板

2、施压杆

3、支撑台

4、台体

41、内槽

42、缓冲杆

43、缓冲块

44、收集机构

45、收集块

451、顶槽

452、侧槽

453、推块

454、推板

455、块体

54a、流动口

54b、活动腔

54c、推杆

54d、撞击板

54e、板体

55a、活动槽

55b、引流口

55c、配合板

55d、清除环

55e、环体

e1、支撑条

e2、清除板

e3、框架

51a、收集腔

51b、推动机构

51c、支板

c1、扩张板

c2、推动板

c3、推球

c4、扩张条

c31、衔接板

c32、撞击块

c33。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作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用来作为解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用,并非意味着已经穷举了本专利技术所有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轮胎的驾驶性能测试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杆(1)、支撑板(2)、施压杆(3)、支撑台(4),所述支撑板(2)表面分别固定在支撑杆(1)上下两端表面,所述施压杆(3)顶端安装在上方的支撑板(2)底面中部,所述支撑台(4)底面与下方的支撑板(2)上表面中部相连接,且位于施压杆(3)正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4)包括台体(41)、内槽(42)、缓冲杆(43)、缓冲块(44)、收集机构(45),所述内槽(42)凹陷在台体(41)中部的上表面及内部之间,所述缓冲杆(43)底端垂直与内槽(42)内底部相连接,所述缓冲块(44)底面贴在缓冲杆(43)顶端上表面,所述收集机构(45)靠近内端的上表面与缓冲块(44)靠近左右两侧的底面嵌固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胎的驾驶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机构(45)包括收集块(451)、顶槽(452)、侧槽(453)、推动装置,所述顶槽(452)贯穿收集块(451)靠近右侧位置的上表面及内壁之间,所述侧槽(453)穿过收集块(451)靠近底部的右侧面及内壁之间,所述推动装置设置于收集块(451)的侧面,与所述侧槽(453)同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轮胎的驾驶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块(451)包括框架(51a)、收集腔(51b),所述收集腔(51b)设置在框架(51a)内部,所述收集腔(51b)通过顶槽(452)、侧槽(453)与框架(51a)外部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轮胎的驾驶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为推板(455),所述推板(455)包括板体(55a)、活动槽(55b)、引流口(55c)、配合板(55d)、清除环(55e),所述活动槽(55b)设置在板体(55a)中上位置的右侧面及内部之间,所述引流口(55c)贯穿板体(55a)中下位置的左侧面及内部之间,且与活动槽(55b)相连通,所述配合板(55d)左侧面嵌固在活动槽(55b)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乙徐向敏
申请(专利权)人: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