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兼容转鼓内外表面性能测试的轮胎试验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049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轮胎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兼容转鼓内外表面性能测试的轮胎试验装置,包括装置机台,用于装置其余机构的固定和安装;转鼓机构,设于所述装置机台上,用于模拟不同道路路面施于试验轮胎的道面载荷和旋转速度;以及轮胎加载机构,与所述转鼓机构的转鼓内表面或外表面相抵、活动设置于所述装置机台上方,用于试验轮胎的装载和姿态转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兼容转鼓内外表面性能测试的轮胎试验装置,不仅可有效的提高试验装置的兼容性,降低设备制造成本,而且可有效的提高试验轮胎的拆装效率和简便性,进而有效的提高试验装置整体的试验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兼容转鼓内外表面性能测试的轮胎试验方法,可有效的提高试验的效率。可有效的提高试验的效率。可有效的提高试验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兼容转鼓内外表面性能测试的轮胎试验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轮胎试验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可兼容转鼓内外表面性能测试的轮胎试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航空轮胎动力学测试是研究航空轮胎性能的重要课题之一,主要研究航空轮胎在不同道面、不同环境下各种姿态和工况下的动态力学性能,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来验证轮胎的性能,对轮胎的性能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与改进。常见的试验技术是将轮胎置于飞轮外缘或飞轮内缘的模拟跑道上来进行加载试验,从而测试轮胎的动力学特性。
[0003]现有的飞轮外缘试验技术虽然便于轮胎的安装和更换,但由于道面一般要承受数十吨的载荷,飞轮用于试验的转速也往往较高,因此,道面一般难以稳定的固定在飞轮的外缘上,当进行模拟试验时,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而现有的飞轮内缘试验技术虽然可有效的保障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性,但由于轮胎设置在飞轮的内缘,当需要对轮胎进行更换或装载时,往往会因为转鼓的遮挡而导致轮胎拆装困难,从而影响轮胎拆装和设备维修的便捷性,降低设备的试验效率。
[0004]因此,设计一种可有效兼顾以上两种设备的功能和优点,克服以上两种设备的缺陷的技术,对于轮胎性能的试验具有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兼容转鼓内外表面性能测试的轮胎试验装置,轮胎加载机构可根据实际的试验需要与转鼓机构的转鼓内表面或外表面活动相抵,满足试验轮胎与转鼓不同安装姿态的转换,不仅可有效的提高试验装置的兼容性,降低因试验设备专型专用而增加的设备制造成本,而且轮胎加载机构为活动式的结构设计,便于试验轮胎的装载和拆卸,可有效的提高试验轮胎的拆装效率和简便性,进而有效的提高试验装置整体的试验效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该可兼容转鼓内外表面性能测试的轮胎试验装置的轮胎试验方法,试验方法简单高效,可有效的提高试验的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中可兼容转鼓内外表面性能测试的轮胎试验装置,包括装置机台,用于装置其余机构的固定和安装;转鼓机构,设于所述装置机台上,用于模拟不同道路路面施于试验轮胎的道面载荷和旋转速度;以及轮胎加载机构,与所述转鼓机构的转鼓内表面或外表面相抵、活动设置于所述装置机台上方,用于试验轮胎的装载和姿态转换。
[0008]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轮胎加载机构包括用于带动试验轮胎在竖直方向上上下活动的加载导向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加载导向组件上、用于带动试验轮胎进行姿态转换的机轮换向组件。
[0009]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载导向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加载导向连杆,设于所述加载导向连杆底端、用于测得试验轮胎力学响应数据的测力单元,以及设于所述测
力单元底部、用于与所述机轮换向组件连接的承载托架。
[0010]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轮换向组件包括设于承载托架上、可自由转动的承力转轴单元,以及设于所述承力转轴单元上、用于试验轮胎安装的机轮单元。
[0011]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力转轴单元包括设于承载托架上的转轴轴承组,以及设于所述转轴轴承组上、可绕转轴轴承组周向方向自由转动的承力转轴组。
[0012]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轴轴承组包括装设于承载托架上的轴承端盖,以及沿着所述轴承端盖中心线方向、间隔装设于轴承端盖内的上推力轴承和下推力轴承;其中,所述轴承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凸设于所述端盖本体顶部、用于对承力转轴组的转动进行限位的扇形限位凸台,以及通过紧固件装设于所述端盖本体上、用于对转动后的承力转轴组进行定位的定位卡紧块。
[0013]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承端盖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卡紧块相适配、用于对所述定位卡紧块进行限位固定的卡紧块限位安装槽。
[0014]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力转轴组包括设于上推力轴承与下推力轴承之间的转轴安装卡箍、顶端与所述转轴安装卡箍连接的L形承力转轴,设于所述L形承力转轴顶部、与轴承端盖相适配的定位盖板,以及套设于所述L形承力转轴竖直端上的转臂外筒。
[0015]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盖板包括与L形承力转轴顶端相适配的盖板本体,凸设于所述盖板本体外周、与轴承端盖相适配的扇形限位块,以及开设于所述扇形限位块上、与定位卡紧块相适配的盖板定位槽。
[0016]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扇形限位块所对应的圆心角α与扇形限位凸台所对应的圆心角β之和≤180
°

[0017]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鼓机构包括内表面或外表面与试验轮胎相抵的转鼓,穿设于所述转鼓中心线上、用于带动所述转鼓转动的转鼓转轴,与所述转鼓转轴两端相连、设于所述装置机台上的转轴安装座,以及与所述转鼓转轴其中一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鼓转轴转动的转轴驱动件。
[0018]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置机台包括机台本体,以及开设于所述机台本体上、与所述转鼓机构相适配的转鼓活动槽。
[0019]本专利技术中可兼容转鼓内外表面性能测试的轮胎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设备调试:检查如上所述的试验设备是否处于停机状态,并确认设备中各机构间的连接是否正常;轮胎换向:通过所述轮胎加载机构来对试验轮胎进行转动调节,将试验轮胎转出至转鼓的道面之外;高度调节:通过所述轮胎加载机构来对转出转鼓道面之外的试验轮胎进行上移或下降调节,以使试验轮胎由与转鼓其中一表面相抵的高度移动至与转鼓另一表面相抵的高度上;姿态调节:将转出转鼓道面之外、达到预设高度的试验轮胎,再次转至转鼓道面内,与转鼓道面相配合。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0022]1、本专利技术中可兼容转鼓内外表面性能测试的轮胎试验装置,轮胎加载机构可根据实际的试验需要与转鼓机构的转鼓内表面或外表面活动相抵,满足试验轮胎与转鼓不同安装姿态的转换,不仅可有效的提高试验装置的兼容性,降低因试验设备专型专用而增加的设备制造成本,而且轮胎加载机构为活动式的结构设计,便于试验轮胎的装载和拆卸,可有效的提高试验轮胎的拆装效率和简便性,进而有效的提高试验装置整体的试验效率。
[0023]2、本专利技术中可兼容转鼓内外表面性能测试的轮胎试验装置,通过机轮换向组件来实现对试验轮胎的换向,当需要拆装试验轮胎时,机轮换向组件可将试验轮胎转出转鼓的道面之外,以便于试验轮胎的安装和拆卸,提高试验的效率;而且当试验轮胎需要与转鼓的姿态进行切换时,机轮换向组件可将试验轮胎先转出转鼓的道面之外,再进行试验轮胎的姿态切换,可有效的防止因试验轮胎与转鼓相干涉而无法实现姿态切换,影响姿态切换的效率。
[0024]3、本专利技术中可兼容转鼓内外表面性能测试的轮胎试验方法,通过转动换向

高度调节

再次换向的方式来实现对试验轮胎的姿态转换,试验方法简单高效,可有效的提高试验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兼容转鼓内外表面性能测试的轮胎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机台,用于装置其余机构的固定和安装;转鼓机构,设于所述装置机台上,用于模拟不同道路路面施于试验轮胎的道面载荷和旋转速度;以及轮胎加载机构,与所述转鼓机构的转鼓内表面或外表面相抵、活动设置于所述装置机台上方,用于试验轮胎的装载和姿态转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加载机构包括用于带动试验轮胎在竖直方向上上下活动的加载导向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加载导向组件上、用于带动试验轮胎进行姿态转换的机轮换向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导向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加载导向连杆,设于所述加载导向连杆底端、用于测得试验轮胎力学响应数据的测力单元,以及设于所述测力单元底部、用于与所述机轮换向组件连接的承载托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轮换向组件包括设于承载托架上、可自由转动的承力转轴单元,以及设于所述承力转轴单元上、用于试验轮胎安装的机轮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转轴单元包括设于承载托架上的转轴轴承组,以及设于所述转轴轴承组上、可绕转轴轴承组周向方向自由转动的承力转轴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轴承组包括装设于承载托架上的轴承端盖,以及沿着所述轴承端盖中心线方向、间隔装设于轴承端盖内的上推力轴承和下推力轴承;其中,所述轴承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凸设于所述端盖本体顶部、用于对承力转轴组的转动进行限位的扇形限位凸台,以及通过紧固件装设于所述端盖本体上、用于对转动后的承力转轴组进行定位的定位卡紧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端盖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卡紧块相适配、用于对所述定位卡紧块进行限位固定的卡紧块限位安装槽。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验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荣耀郇彦孙洪国张译寒陈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