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787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中心筒及曝气组件,所述主体内设有安装腔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进水口;所述中心筒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中心筒设有上下两端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通道,所述中心筒底部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设有间距,以形成反应腔,所述反应腔内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通过底部曝气进行好氧反应,所述中心筒的外侧壁与所述主体的内侧壁形成沉淀腔,所述主体还设有连通所述沉淀腔的排水口;所述曝气组件设于所述反应腔,并朝上曝气。通过在一个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进行反应和沉淀,避免了设置多个不同功能的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简化了装置的结构,并减少了空间的占用。并减少了空间的占用。并减少了空间的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现有的一体化装置大多集成了好氧、缺氧、厌氧及沉淀等多项技术,能够实现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等各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当农村污水处理后排入的水体为沟渠、湿地等其他环境功能的水体,且污水规模较小时,出水执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或三级标准,此时污染物指标对总氮无要求。相关技术中,采用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能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但是,一般的装置通常拆分成几个部分对污水进行处理,结构较为复杂,空间占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结构较复杂的缺陷,实现结构简化,降低空间占用。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0005]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安装腔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进水口;
[0006]中心筒,所述中心筒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中心筒设有上下两端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通道,所述中心筒底部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设有间距,以形成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用于放置活性污泥,所述中心筒的外侧壁与所述主体的内侧壁形成沉淀腔,所述主体还设有连通所述沉淀腔的排水口;
[0007]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设于所述反应腔,并朝上曝气。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提升筒,所述提升筒设于所述中心筒内,所述提升筒内设有填料,所述填料上生长生物膜用于降低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及去除氨氮。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提升筒的筒壁设有多个网孔。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中心筒的底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朝向所述主体的内侧壁延伸,并伸入所述反应腔,且所述隔板远离所述中心筒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之间设有间距。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主体的内侧壁凸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隔板对应设置,所述挡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有回流缝,所述回流缝连通所述沉淀腔和所述反应腔。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导流筒,所述导流筒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套设所述中心筒,所述导流筒的内壁与所述中心筒的外壁相间隔,以形成导流道,所述导流筒的外壁与所述主体的内侧壁相间隔,以形成出水腔,所述导流道与所述出水腔连通,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出水腔连通。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主体的内侧壁凸设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设于所述出水腔,所述出水堰设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出水槽,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出水槽连通。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管和曝气器,所述曝气管贯穿所述主体,以伸入所述反应腔,所述曝气器设于所述曝气管并朝上曝气。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污水管,所述污水管穿设于所述进水口,并伸入所述反应腔内。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加药管,所述加药管贯穿所述主体,并伸入所述反应腔内。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主体内设置安装腔,用于放置活性污泥和安装中心筒,中心筒设有上下两端均连通安装腔的通道,以使得污水可穿过通道。同时,中心筒的底部与安装腔的底壁之间形成反应腔,反应腔内可以维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如此,污水从进水口进入反应腔,并与活性污泥接触,通过曝气组件供氧,污水中的污染物经微生物降解,从而净化污水。此外,污水在反应腔内与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反应后向上进入中心筒,泥水混合物从中心筒的上方流出,进入到中心筒与主体之间形成的沉淀腔中,在沉淀腔内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通过排水口排出。通过在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进行污水处理以及沉淀,避免了设置多个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简化了装置的结构,并减少了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0、污水处理装置;1、主体;11、安装腔;12、进水口;13、反应腔;14、排水口;15、挡板;16、回流缝;17、出水腔;18、出水堰;181、出水槽;19、沉淀腔;2、中心筒;21、通道;22、隔板;3、提升筒;32、网孔;4、导流筒;41、导流道;5、曝气组件;51、曝气管;52、曝气器;6、污水管;7、加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相关技术中,生活污水通常采用一个装置放置活性污泥与污水混合进行净化,而采用另一个装置对这些混合的活性污泥和污水进行沉淀分离,以排出污水。如此,结构较为复杂,且占用空间较大。
[0025]针对上述问题,下面结合图1和图2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100,包括主体1、中心筒2及曝气组件5,主体1内设有安装腔11及连通安装腔11的进水口12;中心筒2设于安装腔11,中心筒2设有上下两端连通安装腔11的通道21,中心筒2底部与安装腔11的底壁设有间距,以形成反应腔13,反应腔13用于放置活性污泥,以形成活性污泥好氧反应区,中心筒2的外侧壁与主体1的内侧壁形成沉淀腔19,主体1还设有连通沉淀腔19的排水口14;曝气组件5设于反应腔13,并朝上曝气。
[0026]本实施例中,主体1呈圆筒状,以便于容纳更多的活性污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主体1也可呈方筒或者椭圆形筒状,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活性污泥保持在安装腔11的底部,如此,可设置安装腔11的进水口12在主体1的底部,以将污水从进水口12处直接通入活性污泥中,提高污水与活性污泥的反应效率。中心筒2呈圆桶状,且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以形成供污水穿过的通道21。可以理解的,曝气组件5设于安装腔11的底壁上,并朝向中心筒2的方向曝气,如此,为反应腔中的活性污泥供氧,污水通过通道21在中心筒2的上方流出,并流进沉淀腔19内。在一实施例中,污水中携带的活性污泥经沉淀腔19沉淀后,可进入反应腔13,经过沉淀腔19沉淀后,上清液可通过排水口14及时排出。可选地,沉淀腔19的底部与反应腔13相连通,以使得沉淀的活性污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安装腔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进水口;中心筒,所述中心筒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中心筒设有上下两端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通道,所述中心筒底部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设有间距,以形成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用于放置活性污泥,所述中心筒的外侧壁与所述主体的内侧壁形成沉淀腔,所述主体还设有连通所述沉淀腔的排水口;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设于所述反应腔,并朝上曝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提升筒,所述提升筒设于所述中心筒内,所述提升筒内设有填料,所述填料上生长生物膜用于降低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及去除氨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筒的筒壁设有多个网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筒的底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朝向所述主体的内侧壁延伸,并伸入所述反应腔,且所述隔板远离所述中心筒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之间设有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内侧壁凸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隔板对应设置,所述挡板与所述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然张倩胡滨唐一钱亮王军胜
申请(专利权)人:浦华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