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藻同步恢复水环境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778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除藻同步恢复水环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除藻剂除藻,静置至少2小时;加入浮游动物滤食蓝藻,静置1~7天;抛种水生植物苗;生长1~3个月后,加入鱼类和底栖动物以控制浮游动物数量及预防蓝藻复发。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确保除藻效果长期且有效的维持,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实现永久消除水华同步恢复生态系统的效果。现永久消除水华同步恢复生态系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藻同步恢复水环境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除藻同步恢复水环境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蓝藻,又称蓝细菌,一般呈蓝绿色,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自养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这类生物发展了一套独特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机制,能够在各种不同生境包括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衍生,使其比其他生物更具竞争优势。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某些蓝藻能快速生长,当达到一定生物量时,这些藻类能在水体表层大量聚集,形成肉眼可见的藻类聚集体,即蓝藻水华。
[0003]目前蓝藻暴发仍然是河湖面临的最多的水生态灾害。蓝藻暴发时,不仅水质受到污染,造成其他生物没有生存空间,蓝藻还会遮蔽阳光导致水生植物无法生长。目前市面上的除藻剂虽然有部分除藻效果好,但是不仅存在生态毒性,同时蓝藻作为主要生物种类在水体中占据较大生态位,一旦被快速去除,生态位的缺少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给了蓝藻死灰复燃的生存空间。
[0004]蓝藻的暴发主要和生态系统自身的健康程度直接相关;藻类的调控直接受到其上下游生物的影响,水体群落之间相生相克关系复杂,不可能单纯的增加或者减少某个角色的量,达到彻底调控水体水质的目标。因此,要想彻底去除水中的蓝藻,保持水体生态健康,必须在除藻的同时,同步改善其生态位缺乏、生物多样性低的问题,恢复健康水环境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健康了,水系统地球化学循环畅通了,蓝藻会被自我“消化”,这样最终彻底根除蓝藻年年暴发、年年治理的问题。
[0005]一些蓝藻治理方法虽可快速除藻,但是,除藻效果不能持久,不稳定;一些蓝藻治理方法虽可逐步缓解蓝藻泛滥,但是,存在收效速度慢或效果不能保证问题。因此,如何找到一个方法既能快速除藻,又能稳定除藻效果,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是当下除藻技术面临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藻同步恢复水环境的方法,以解决蓝藻肆虐的水体除藻后生态位空缺,除藻效果无法有效维持,水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
[0007]上述目的可以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实现: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除藻同步恢复水环境的方法,包括:采用除藻剂除藻,静置至少2小时;加入浮游动物滤食蓝藻,静置1~7天;抛种水生植物苗; 1~3个月后,加入鱼类和底栖动物以控制浮游动物数量及预防蓝藻复发。
[0009]可选地,采用除藻剂除藻后静置18~26小时以保证除藻剂除藻的稳定性。
[0010]可选地,所述浮游动物的浓度为20mg/L~200mg/L。
[0011]可选地,通过投加除藻剂除藻并加入浮游动物滤食蓝藻,保证蓝藻总去除率不低
于95%。
[0012]可选地,所述浮游动物具有滤食蓝藻功能。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浮游动物是通过选取环境中土著浮游动物种群并在实验室进行筛选、培养得到的。
[0013]可选地,抛种水生植物苗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根据水域环境情况,确定水生植物的混种种类,并确定投种密度;将所述水生植物的种子采用水浸泡,恒温箱催芽,并经培养池培养至苗长1cm~10cm,得到水生植物苗。
[0014]可选地,所述水生植物选自沉水植物和/或挺水植物。
[0015]可选地,加入鱼类和底栖动物以控制浮游动物数量及预防蓝藻复发的步骤中,根据蓝藻浓度和水域面积,确定鱼类和底栖动物的投加密度。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鱼类用于滤食过度的浮游动物。所述底栖动物用于食用休眠期蓝藻并为水生植物增氧。
[0016]可选地,采用除藻剂进行除藻的步骤中,所述除藻剂为自制除藻产品,所述自制除藻产品是通过资源化利用清淤淤泥制备得到。
[0017]可选地,所述自制除藻产品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8]将淤泥依次进行干燥处理,超声处理,煅烧;
[0019]煅烧后进行研磨,过筛,80目~200目,得到筛后自制除藻产品粉剂A,其余为自制除藻产品粉剂B;
[0020]将自制除藻产品粉剂A经正电荷试剂C改性得到自制除藻产品水剂D。
[0021]可选地,所述自制除藻产品粉剂B可以进一步过筛20~80目,得到筛后自制除藻产品粉剂B。
[0022]可选地,采用除藻剂进行除藻的步骤中,包括:先抛洒自制除藻产品水剂D进行除藻;后抛洒自制除藻产品粉剂B进行除藻。
[0023]可选地,加入鱼类和底栖动物以控制浮游动物数量及预防蓝藻复发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进行水质监测。进一步地,水质监测到五个月内蓝藻所占比例不高于15%。
[002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除藻同步恢复水环境的方法,针对蓝藻肆虐的水体除藻后生态位空缺的情况,通过将除藻剂除藻与水生态系统修复相结合,在除藻剂除蓝藻后通过添加浮游动物进一步确保了除藻率,投种水生植物进行生长并净化水体,加入鱼类和底栖动物进一步控制浮游动物数量并预防蓝藻复发,构建了健康水生态系统,从而既确保了除藻效果能长期且有效的维持,又恢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实现了永久消除水华同步恢复生态系统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藻同步恢复水环境的方法,包括:
[0027]采用除藻剂除藻,并静置至少2小时;更优选不低于18小时,以利于加强除藻剂夯实絮状沉淀,以保证除藻稳定性;
[0028]加入浮游动物滤食蓝藻,静置1~7天,以进一步保证蓝藻总去除率;优选加入浮游动物的浓度为20mg/L~200mg/L;进一步地通过除藻剂除藻后再加入浮游动物后使其总去除率不低于95%;
[0029]抛种水生植物苗,所述水生植物苗可以利用水底浮游动物排泄物和蓝藻死亡后有机质作为肥料进行生长;
[0030]生长1~3个月后,加入鱼类和底栖动物,以控制浮游动物数量,预防蓝藻复发。
[0031]通过将去除蓝藻,增加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结合起来,构建了健康生态系统,其中,通过除藻剂除藻后加入浮游动物并静置上述时间后可确保蓝藻总去除率不低于95%;通过种植水生植物苗消耗排泄物有机质等来净化水体,生长1

3月后再加入鱼类和底栖动物,确保植物生长良好的同时,进一步控制浮游动物数量,并预防蓝藻复发;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确保了除藻效果能够长期且有效维持即保证除藻效果长期处于较优水平,恢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003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采用自制除藻产品作为除藻剂进行除藻,其中,所述自制除藻产品是通过资源化利用清淤淤泥制备得到。优选地,所述自制除藻产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淤泥进行初步干燥处理和氧化处理,时间1~7 天;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藻同步恢复水环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除藻剂除藻,静置至少2小时;加入浮游动物滤食蓝藻,静置1~7天;抛种水生植物苗;1~3个月后,加入鱼类和底栖动物以控制浮游动物数量并预防蓝藻复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藻同步恢复水环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除藻剂除藻后静置18~26小时;所述浮游动物的浓度为20mg/L~200mg/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藻同步恢复水环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除藻剂除藻后加入浮游动物滤食蓝藻,保证蓝藻总去除率不低于95%;所述浮游动物具有滤食蓝藻功能,通过选取环境中土著浮游动物种群,进行筛选、培养得到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藻同步恢复水环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抛种水生植物苗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根据水域环境情况,确定水生植物的混种种类,并确定投种密度;将所述水生植物的种子采用水浸泡,恒温箱催芽,并经培养池培养至苗长1cm~10cm,得到所述水生植物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藻同步恢复水环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选自沉水植物和/或挺水植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藻同步恢复水环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鱼类和底栖动物以控制浮游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宇虹周麒麟朱红生费晓昕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