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用净化尾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627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用净化尾水处理装置,属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技术领域。一种水产养殖用净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开设在池塘一侧边的生态沟渠、沉淀池、曝气池、过滤坝、生态池、第二挡水坝和第三挡水坝,所述生态沟渠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网,所述沉淀池开设在的生态沟渠另一端,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挡水坝,所述沉淀池和曝气池之间通过第二挡水坝隔开,所述第二挡水坝的中上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过滤坝设在第二挡水坝和曝气池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物理沉淀、填料过滤、曝气氧化、生物同化等集成为一体,可适用于对养殖区沟渠或边角池塘进行改造,实现了水质的净化,使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使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使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用净化尾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废水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净化尾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淡水池塘养殖业发展迅猛,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19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中国内陆养殖面积为7189.52万hm2,养殖产量为2959.84万t,其中池塘养殖产量占内陆养殖产量的60%,池塘养殖已成为中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和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在保障优质动物蛋白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扩大农村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0003]目前淡水养殖产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养殖形式主要是以散户连片式养殖为主,造成养殖池塘内源污染严重,水质恶化,引起养殖对象疾病频发,残余的饵料、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天然水域,造成养殖区周边水体富营养化日趋加剧,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养殖池塘内源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用净化尾水处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产养殖用净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开设在池塘一侧边的生态沟渠、沉淀池、曝气池、过滤坝、生态池、第二挡水坝和第三挡水坝,所述生态沟渠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网,所述沉淀池开设在的生态沟渠另一端,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挡水坝,所述沉淀池和曝气池之间通过第二挡水坝隔开,所述第二挡水坝的中上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过滤坝设在第二挡水坝和曝气池之间,所述曝气池和生态池之间通过第三挡水坝隔开,所述第三挡水坝的中下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过滤坝还设在第三挡水坝和生态池之间;
[0007]所述曝气池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曝气盘,所述过滤坝的顶部高度安装有鼓风机,所述曝气盘通过管道与鼓风机固定连接;
[0008]所述过滤坝包括坝壳主体,所述坝壳主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通孔,所述坝壳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网框,所述网框的内部装填有填料;
[0009]所述生态池包括深水区和浅水区。
[0010]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池塘的支撑架和阻挡框,所述阻挡框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固定在支撑架的上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内侧壁对称设置有水泥柱,两个所述水泥柱之间通过细钢丝绳悬挂有生物毛刷。
[0012]优选的,所述曝气池的池底及塘埂处铺设有土工膜。
[0013]优选的,所述深水区设置有生态浮岛或生态浮床,所述浅水区种植有沉水植物。
[0014]优选的,所述填料的直径由下而上填料逐渐减小。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用净化尾水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池塘、第一挡水坝、第二挡水坝、第一出水口、鼓风机、管道、土工膜、曝气池、第二出水口、生态池、深水区、浅水区、过滤坝、坝壳主体、通孔、网框、填料、第三挡水坝、曝气盘、沉淀池、挡网和生态沟渠之间的配合设置,使用时,养殖尾水先经过生态沟渠,生态沟渠的内部设置的挡网可以拦截残饵、死鱼虾和漂浮的杂物等大颗粒污染物,再经过沉淀池进行沉淀预处理,以去除其中大的悬浮颗粒物,第一挡水坝可增加水体滞留时间,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经过滤坝进一步去除和分解细微悬浮物,网框与填料的配合使用为方便后期阻塞清理,进入曝气池后,经氧化、挥发、分解等过程去除尾水中CODMn和氨氮等营养物质,曝气增氧能有效促进微生物的繁殖,提高生物活性,加速对有机污染物的新陈代谢,再次经过过滤坝进入到生态池中,生态池的深水区和浅水区中分布有净水生物,用于净化水质,综上,本装置将物理沉淀、填料过滤、曝气氧化、生物同化等集成为一体,可适用于对养殖区沟渠或边角池塘进行改造,实现了水质的净化,使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0017]2、本技术,通过池塘、水泵、阻挡框、第一水管、支撑架、水泥柱、生态池、深水区、浅水区和生物毛刷之间的配合设置,水泵和第一水管可增加尾水的流动速度,增加净化水的效率,支撑架用于支撑第一水管,生物毛刷能够拦载颗粒物,对水质起到过滤与净化处理的作用,土工膜可防止底泥上泛,防止堵塞曝气孔,生态池中可放养鲢、鳙、螺蛳、河蚌等净水生物,在生态池的岸边种植菖蒲、鸢尾等挺水植物,浅水区种植马来眼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深水区可以放置生态浮岛或生态浮床,其上种植铜钱草、狐尾藻等常绿植物,可有效降低水体中氮、磷浓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池塘;2、水泵;3、阻挡框;4、第一水管;5、支撑架; 6、水泥柱;7、第一挡水坝;8、第二挡水坝;9、第一出水口;10、鼓风机;11、管道;12、土工膜;13、曝气池;14、第二出水口;15、生态池;1501、深水区;1502、浅水区;16、过滤坝;1601、坝壳主体; 1602、通孔;1603、网框;1604、填料;17、第三挡水坝;18、曝气盘; 19、沉淀池;20、生物毛刷;21、挡网;22、生态沟渠。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参照图1

2,一种水产养殖用净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开设在池塘1一侧边的生态沟渠22、沉淀池19、曝气池13、过滤坝16、生态池15、第二挡水坝8和第三挡水坝17,还包括设置在池塘1的支撑架5和阻挡框3,阻挡框3的内部设置有水泵2,水泵2的出水口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管4,第一水管4固定在支撑架5的上表面,沉淀池 19的内侧壁对称设置有水泥柱6,两个水泥柱6之间通过细钢丝绳悬挂有生物毛刷20,生态沟渠2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网21,沉淀池19开设在的生态沟渠22另一端,沉淀池19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挡水坝7,沉淀池19和曝气池13之间通过第二挡水坝8隔开,第二挡水坝8的中上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9,过滤坝16设在第二挡水坝8和曝气池13之间,曝气池13的池底及塘埂处铺设有土工膜 12,曝气池13和生态池15之间通过第三挡水坝17隔开,第三挡水坝17的中下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口14,过滤坝16还设在第三挡水坝 17和生态池15之间,曝气池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曝气盘18,过滤坝16的顶部高度安装有鼓风机10,曝气盘18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用净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在池塘(1)一侧边的生态沟渠(22)、沉淀池(19)、曝气池(13)、过滤坝(16)、生态池(15)、第二挡水坝(8)和第三挡水坝(17),所述生态沟渠(2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网(21),所述沉淀池(19)开设在的生态沟渠(22)另一端,所述沉淀池(19)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挡水坝(7),所述沉淀池(19)和曝气池(13)之间通过第二挡水坝(8)隔开,所述第二挡水坝(8)的中上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9),所述过滤坝(16)设在第二挡水坝(8)和曝气池(13)之间,所述曝气池(13)和生态池(15)之间通过第三挡水坝(17)隔开,所述第三挡水坝(17)的中下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口(14),所述过滤坝(16)还设在第三挡水坝(17)和生态池(15)之间;所述曝气池(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曝气盘(18),所述过滤坝(16)的顶部高度安装有鼓风机(10),所述曝气盘(18)通过管道(11)与鼓风机(10)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坝(16)包括坝壳主体(1601),所述坝壳主体(160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通孔(1602),所述坝壳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贤珍武斌侯晓蕾郝晓莉毋占勇杨春娟杨瑾刘青王伟伟宋晶刘少贞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