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774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包括输送结构、控制输送结构轴向运动的控制结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输送鞘管、穿过输送鞘管的推送杆;控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部和传导部;传导部的远端与推送杆连接,旋转控制部以带动传导部运动,进而使传导部带动推送杆沿输送鞘管形成的通道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传统心房分流器输送装置的加载、输送、释放多种功能整合在一个手柄上,减少了装置的复杂性,操作简单,提高医生对装置的接受速度。最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控制结构分为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灵活满足实际操作中精细化和节约手术时间的要求。术时间的要求。术时间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HF),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0003]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1)左心衰: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衰,临床上比较常见,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2)右心衰:单纯的右心衰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3)全心衰:左心衰竭后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长时间后,右心衰竭也随之出现,即为全心衰。
[0004]针对左心房持续高压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现有技术解决措施之一是在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的房间隔植入分流装置,重新分配左、右心房间压力并减小房间压力不平衡。
[0005]常见的分流装置植入方式是先将分流装置压缩在装载器上,然后由输送器将分流装置输送到房间隔的预指定位置进行定位,然后回撤输送器释放分流装置,直至分流装置完全释放打开。但目前市面上专门给心房分流器使用的输送装置组成过于复杂,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功能丰富、操作简单、节约手术时间的植入心房分流装置,造福广大患者及其家属。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
[0007]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包括输送结构、控制输送结构轴向运动的控制结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输送鞘管、穿过输送鞘管的推送杆;控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部和传导部;传导部的远端与推送杆连接,旋转控制部以带动传导部运动,进而使传导部带动推送杆沿输送鞘管形成的通道运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一螺杆、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筒;所述第一螺纹筒的远端与传导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筒在第一螺杆的带动下沿第一螺纹筒轴向运动,以使传导部驱动推送杆运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二螺杆、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筒;所述第二螺纹筒的远端与传导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筒在第二螺杆的带动下沿第二螺纹筒轴向运动,以使传导部驱动推送杆运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第一螺杆的远端套设于第二螺
杆上;所述第二螺杆的螺距小于第一螺杆的螺距。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还包括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与第一螺杆通过嵌套连接杆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杆外周面靠近近端的位置设有环形凸台,第一旋钮内开设有与环形凸台相适配的第一凹槽,以使第二螺杆的环形凸台设置于第一凹槽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结构还包括壳体,输送鞘管的近端插接于壳体的远端,壳体的近端设有卡接块;所述第一旋钮外周设有与卡接块相适配的第二凹槽,以使卡接块卡接与第二凹槽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还包括第二旋钮,第二旋钮的内侧设有多个加强筋,第二螺杆的近端设有与加强筋相适配的U型槽,所述加强筋插入U型槽内,以使第二旋钮带动加强筋转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传导部包括推送杆连接件、第一螺纹筒连接件、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远端与推送杆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杆的近端与第一螺纹筒连接件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传导部还包括第二螺纹筒连接件、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远端与第一螺纹筒连接件连接,第二连接杆的近端与第二螺纹筒连接件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推送杆连接件外周面上设有导向件,壳体靠近远端的一侧设有与导向件相适配的第一导槽,以使第一螺纹筒和/或第二螺纹筒在导向件的引导下沿第一导槽不旋转运动。
[001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远端还设有与导向件相适配的第二导槽,以使导向件沿第二导槽做周向运动。
[0020]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结构还包括排空部,排空部包括硅胶阀、排空尾部、排空头部、排空管、三通旋塞排空尾部与排空头部的近端固定连接,排空头部的远端与手柄头固定连接,硅胶阀设置于排空部内部;排空头部、手柄头的一侧相应位置均开设有供排空管的一端穿过的通孔,以使排空管的一端安装于通孔内,排空管的另一端与三通旋塞连接。
[0021]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鞘管的远端具有一圆台,所述圆台的远端直径小于近端的直径。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心房分流器的输送装置,首先通过控制结构和加载结构之间的联动,将心房分流器加载入输送结构远端,输送结构的远端依次穿过右股静脉、下腔静脉后,进入右心房,通过房间隔扩口到达左心房。旋转控制结构,先释放心房分流器左盘,回撤输送装置,释放心房分流器右盘,随后释放心房分流器,将输送装置撤出人体。
[0023]本技术提供的心房分流器的输送装置,将传统心房分流器输送装置的加载、输送、释放多种功能整合在一个手柄上,减少了装置的复杂性,操作简单,提高医生对装置的接受速度。最后,本技术将控制结构分为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灵活满足实际操作中精细化和节约手术时间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加载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输送结构的输送鞘管和排空部示意图;
[0027]图4是实施例一提供的输送鞘管示意图;
[0028]图5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排空部示意图;
[0029]图6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排空部A

A部剖视图;
[0030]图7是实施例一提供的输送结构的排空部示意图;
[0031]图8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排空头部示意图;
[0032]图9是实施例一提供的输送系统剖视图;
[0033]图10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控制件示意图;
[0034]图1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控制件示意图;
[0035]图1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控制件示意图;
[0036]图1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传导部示意图;
[0037]图14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传导部部分示意图;
[0038]图15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旋钮示意图;
[0039]图16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旋钮示意图;
[0040]图17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旋钮示意图;
[0041]图18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旋钮示意图;
[0042]图19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螺杆示意图;
[0043]图20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推送杆带动连接件将心房分流推动并完全穿过房间隔示意图;
[0044]图2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推送杆带动连接件将部分心房分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结构、控制输送结构轴向运动的控制结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输送鞘管、穿过输送鞘管的推送杆;控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部和传导部;传导部的远端与推送杆连接,旋转控制部以带动传导部运动,进而使传导部带动推送杆沿输送鞘管形成的通道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一螺杆、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筒;所述第一螺纹筒的远端与传导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筒在第一螺杆的带动下沿第一螺纹筒轴向运动,以使传导部驱动推送杆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二螺杆、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筒;所述第二螺纹筒的远端与传导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筒在第二螺杆的带动下沿第二螺纹筒轴向运动,以使传导部驱动推送杆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第一螺杆的远端套设于第二螺杆上;所述第二螺杆的螺距小于第一螺杆的螺距。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还包括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与第一螺杆通过嵌套连接杆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外周面靠近近端的位置设有环形凸台,第一旋钮内开设有与环形凸台相适配的第一凹槽,以使第二螺杆的环形凸台设置于第一凹槽内。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还包括壳体,输送鞘管的近端插接于壳体的远端,壳体的近端设有卡接块;所述第一旋钮外周设有与卡接块相适配的第二凹槽,以使卡接块卡接与第二凹槽内。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忠亮姜程文梁玉晨
申请(专利权)人:晨兴南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