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衬套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46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橡胶衬套及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橡胶衬套包括衬套主体,以及套设在衬套主体外的套管,衬套主体包括内管、外管,以及连接内管和外管的橡胶体,而套管套设在外管上,且外管和套管均为相对布置的两个。并且,在橡胶衬套的自然状态下,两个外管之间以及两个套管之间均具有间隙,或两个外管之间无间隙,两个套管之间具有间隙,在橡胶衬套的装配状态下,两个套管抵接在一起,且两个外管之间的间隙减小或两个外管抵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橡胶衬套,在装配状态下,使得套管沿轴向抵压外管,将两个套管抵接在一起,并使两个外管之间的间隙减小或抵接在一起,从而能够使得本橡胶衬套具有较好的轴向刚度。有较好的轴向刚度。有较好的轴向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橡胶衬套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橡胶衬套,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橡胶衬套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安装在车身下部的副车架,一般组装有发动机和变速器的传动系,并安装有悬架,并且,通常采用衬套实现副车架与车身之间的柔性连接。其中,衬套主要用于衰减传递至驾驶室中的发动机悬置振动,以及衰减路面颠簸引起的振动,同时也用于支撑车身重量、并限制车身位移。现有衬套的轴向刚度主要由自由状态下的橡胶体提供,轴向刚度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橡胶衬套,其可具有较大的轴向刚度。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橡胶衬套,包括衬套主体,以及套设于所述衬套主体外的套管;所述衬套主体包括内管、外管,以及连接所述内管和外管的橡胶体,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外管上,且所述外管和所述套管均为相对布置的两个;在所述橡胶衬套的自然状态下,两个所述外管之间以及两个所述套管之间均具有间隙,或两个外管之间无间隙,两个套管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橡胶衬套的装配状态下,两个所述套管抵接在一起,且两个所述外管之间的间隙减小或两个所述外管抵接在一起。
[0005]进一步的,所述橡胶体具有连接主筋,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通过所述连接主筋相连,且所述连接主筋为沿所述衬套主体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0006]进一步的,所述橡胶体具有多个限位筋,所述限位筋连接在所述内管上,并能够与所述套管和所述外管抵接,而限制所述套管的轴向位移和所述外管的径向位移,且所述限位筋与所述连接主筋沿所述衬套主体的周向交替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端部设有与所述连接主筋抵接的翻边,所述套管上设有与所述翻边抵接的抵接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上设有嵌入所述连接主筋内的第一凸块,和/或,所述内管上设有嵌入所述限位筋内的第二凸块。
[0009]进一步的,各所述外管的正对所述连接主筋的部位设有豁口,两个所述外管上的与同一所述连接主筋正对的所述豁口相对布置。
[00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套管上分别设有能够与所述限位筋的端部抵接的限位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两端均伸出至所述套管外,所述橡胶体延伸至所述内管的端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管采用尼龙制成。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橡胶衬套,通过将外管和套管均设为相对布置的两个,并使得在自
然状态下,两个外管以及两个套管之间具有间隙,或两个外管之间无间隙,两个套管之间具有间隙,能够在装配状态下,使套管沿轴向抵压外管,并使两个外管之间的间隙减小或抵接在一起,从而能够使得本橡胶衬套具有较好的轴向刚度。
[0014]另外,将连接主筋设为沿衬套主体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能够提高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设置多个限位筋,能够提高对套管和外管的限位效果。通过在外管的端部设置与连接主筋抵接的翻边,并在套管上设置与翻边抵接的抵接部,能够进一步提高橡胶衬套的轴向刚度。在内管上设置第一凸块和/或第二凸块,有利于提高橡胶衬套的轴向刚度。
[0015]此外,通过在外管正对连接主筋的部分设置豁口,可通过改变豁口大小而调整橡胶衬套的刚度。在套管上设置与限位筋的端部抵接的限位面,有利于提高对套管的限位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有如上所述的橡胶衬套。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与上述橡胶衬套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橡胶衬套在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衬套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衬套主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衬套主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正视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内管与橡胶体的装配状态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内管与橡胶体在另一视角下的装配状态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外管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套管的剖视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内管;2、橡胶体;3、套管;4、外管;101、第一凸块;102、第二凸块;201、限位筋;202、连接主筋;301、限位面;302、抵接部;401、翻边;402、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4]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橡胶衬套,包括衬套主体,以及套设在衬套主体外的套管3。
[0025]其中,衬套主体包括内管1、外管4,以及连接内管1和外管4的橡胶体2,而套管3套设在外管4上,且外管4和套管3均为相对布置的两个。并且,在橡胶衬套的自然状态下,两个外管4之间以及两个套管3之间均具有间隙,或两个外管4之间无间隙,两个套管3之间具有间隙,在橡胶衬套的装配状态下,两个套管3抵接在一起,且两个外管4之间的间隙减小或两个外管4抵接在一起。
[0026]本实施例的橡胶衬套,通过将外管4和套管3均设为相对布置的两个,并使得在自然状态下,两个外管4以及两个套管3之间具有间隙,或两个外管4之间无间隙,两个套管3之间具有间隙,能够在装配状态下,使得套管3沿轴向抵压外管4,并使两个外管4之间的间隙减小或抵接在一起,从而能够使得本橡胶衬套具有较好的轴向刚度。
[0027]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的橡胶衬套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参照图1至图3状态下所示,其整体呈圆柱形,内管1的两端均伸出至套管3外,并且,橡胶体2延伸至内管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主体,以及套设于所述衬套主体外的套管(3);所述衬套主体包括内管(1)、外管(4),以及连接所述内管(1)和外管(4)的橡胶体(2),所述套管(3)套设在所述外管(4)上,且所述外管(4)和所述套管(3)均为相对布置的两个;在所述橡胶衬套的自然状态下,两个所述外管(4)之间以及两个所述套管(3)之间均具有间隙,或者两个所述外管(4)之间无间隙,两个所述套管(3)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橡胶衬套的装配状态下,两个所述套管(3)抵接在一起,且两个所述外管(4)之间的间隙减小或两个所述外管(4)抵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体(2)具有连接主筋(202),所述内管(1)和所述外管(4)通过所述连接主筋(202)相连,且所述连接主筋(202)为沿所述衬套主体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体(2)具有多个限位筋(201),所述限位筋(201)连接在所述内管(1)上,并能够与所述套管(3)和所述外管(4)抵接,而限制所述套管(3)的轴向位移和所述外管(4)的径向位移,且所述限位筋(201)与所述连接主筋(202)沿所述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张秀峰崔香玉武伟管文华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诺博汽车橡塑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