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62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及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包括车架中的车架纵梁,固连在所述车架纵梁上的悬置安装部,对应于所述悬置安装部,设置在车身上的悬置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悬置安装部与所述悬置连接部之间的车身悬置总成;所述悬置安装部内形成有悬置安装腔体,所述悬置连接部内形成有悬置连接腔体,且所述悬置安装腔体与所述悬置连接腔体沿所述车身悬置总成的连接方向对应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能够提升车架与车身连接区域的刚度,可减少外界激励向驾驶室内部的传递,而能够提升车辆驾乘的舒适度。的舒适度。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有上述连接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身悬置安装区域是车架与车身之间的重要衔接区域,是车架激励传递至车身驾驶室内的重要通道。目前,车身悬置安装区域一般由车架组件、车身组件和车身悬置总成组成,车架组件与车身组件通过车身悬置总成连接,并通过车身悬置总成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不过,现有的车身悬置安装区域依然存在刚度薄弱的问题,来自发动机等的外界激励容易通过车架纵梁及悬置传递至驾驶室内部,从而导致车辆乘驾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以能够提高车架与车身连接区域的刚度,减少振动激励向驾驶室内的传递。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包括车架中的车架纵梁,固连在所述车架纵梁上的悬置安装部,对应于所述悬置安装部,设置在车身上的悬置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悬置安装部与所述悬置连接部之间的车身悬置总成;
[0006]所述悬置安装部内形成有悬置安装腔体,所述悬置连接部内形成有悬置连接腔体,且所述悬置安装腔体与所述悬置连接腔体沿所述车身悬置总成的连接方向对应布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悬置安装部包括悬置安装板和悬置加强板,所述悬置安装板和所述悬置加强板的一侧均固连在所述车架纵梁上,所述悬置安装板和所述悬置加强板的另一侧固连在一起,所述悬置安装腔体形成在所述悬置安装板、所述悬置加强板和所述车架纵梁之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悬置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悬置安装腔体连通的悬置安装孔,所述车身悬置总成安装在所述悬置安装孔中,且对应于所述悬置安装孔,所述悬置加强板上设有与所述悬置安装腔体连通的悬置安装过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悬置连接腔体被分隔为沿所述车身悬置总成连接方向叠加布置的多个。
[0010]进一步的,所述悬置连接部包括车身地板、地板加强板、地板门槛梁和中通道加强板,所述地板加强板的一侧与所述车身地板相连,所述地板门槛梁连接在所述地板加强板的另一侧和所述车身地板之间,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一侧连接在所述车身地板和所述地板门槛梁之间,另一侧连接在所述车身地板和所述地板加强板之间;
[0011]所述悬置连接腔体形成在所述车身地板、所述地板加强板和所述地板门槛梁之间,且所述中通道加强板将所述悬置连接腔体分隔成两个。
[0012]进一步的,所述地板加强板和所述中通道加强板上设有对应布置的悬置连接孔,
且所述地板加强板和所述中通道加强板之间设有连接套管,所述悬置连接孔穿过所述连接套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地板加强板上固连有门槛梁加强板和/或悬置补强板,所述门槛梁加强板和所述悬置补强板均一侧和所述地板门槛梁相连,且所述悬置连接孔穿过所述门槛梁加强板及所述悬置补强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车架纵梁包括扣合在一起的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以及设于所述车架纵梁内的纵梁加强板,所述悬置安装部固连在所述纵梁外板上,所述纵梁加强板为相对布置的两个,且两个所述纵梁加强板分别固连在所述纵梁内板和所述纵梁外板上。
[0015]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纵梁加强板上均形成有吸振凹槽,各所述吸振凹槽向所述车架纵梁的内部凹陷,且各所述纵梁加强板上的所述吸振凹槽为两个,两个所述吸振凹槽分别靠近所述纵梁加强板的两端设置,或者,各所述纵梁加强板上的所述吸振凹槽均位于所述纵梁加强板的中部。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通过在悬置安装部内形成悬置安装腔体,在悬置连接部内形成悬置连接腔体,并且悬置安装腔体与悬置连接腔体沿车身悬置总成的连接方向对应布置,由此能够利用腔体结构刚度较高的特点,以及多个腔体的叠加,提升车架与车身连接区域的刚度,进而可实现对传递的外界振动激励的弱化,减少振动激励向驾驶室内部的传递,以提升车辆驾乘的舒适度。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采用有上述的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
[0019]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与以上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例的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的位置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下方A所指区域的放大图;
[0023]图3为图2中B

B处的断面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架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纵梁加强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各腔体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振动激励的传递路径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车架;2、车身;3、车架纵梁;301、纵梁内板;302、纵梁外板;303、纵梁加强板;304、吸振凹槽;4、悬置安装板;5、悬置加强板;6、车身悬置总成;7、连接螺栓;8、车身地板;9、中通道加强板;10、前地板加强板;11、悬置补强板;12、门槛梁加强板;13、地板门槛梁;14、连接套管;15、悬置安装孔;16、悬置安装过孔;17、悬置连接孔;18、纵梁腔体;181、纵梁主腔体;182、吸振腔体;19、悬置安装腔体;20、悬置连接腔体;21、悬置连接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4]实施例一
[0035]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其应用于非承载式车身,且整体设计上,该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包括车架1中的车架纵梁3,固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中的车架纵梁(3),固连在所述车架纵梁(3)上的悬置安装部,对应于所述悬置安装部,设置在车身(2)上的悬置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悬置安装部与所述悬置连接部之间的车身悬置总成(6);所述悬置安装部内形成有悬置安装腔体(19),所述悬置连接部内形成有悬置连接腔体(20),且所述悬置安装腔体(19)与所述悬置连接腔体(20)沿所述车身悬置总成(6)的连接方向对应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安装部包括悬置安装板(4)和悬置加强板(5),所述悬置安装板(4)和所述悬置加强板(5)的一侧均固连在所述车架纵梁(3)上,所述悬置安装板(4)和所述悬置加强板(5)的另一侧固连在一起,所述悬置安装腔体(19)形成在所述悬置安装板(4)、所述悬置加强板(5)和所述车架纵梁(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安装板(4)上设有与所述悬置安装腔体(19)连通的悬置安装孔(15),所述车身悬置总成(6)安装在所述悬置安装孔(15)中,且对应于所述悬置安装孔(15),所述悬置加强板(5)上设有与所述悬置安装腔体(19)连通的悬置安装过孔(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连接腔体(20)被分隔为沿所述车身悬置总成(6)连接方向叠加布置的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连接部包括车身地板(8)、地板加强板(10)、地板门槛梁(13)和中通道加强板(9),所述地板加强板(10)的一侧与所述车身地板(8)相连,所述地板门槛梁(13)连接在所述地板加强板(10)的另一侧和所述车身地板(8)之间,所述中通道加强板(9)的一侧连接在所述车身地板(8)和所述地板门槛梁(13)之间,另一侧连接在所述车身地板(8)和所述地板加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瑞祥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