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26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端部的两个极柱,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壳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超级电容器壳体的一侧设置散热组件,同时在壳体的内部开设冷却流道,通过散热组件中的导流架向冷却流道中通入冷却液,在冷却流道中流动的冷却液将超级电容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吸收后从出液管中进行送出,对送出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后再通过进液管送入冷却流道中,进而实现冷却流道中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保证超级电容在运行过程中维持在标称温度以下,解决了高温环境造成超级电容器的使用寿命缩短,导致电解液分解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
,具体为一种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通过在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界面快速的离子吸脱附或完全可逆的法拉第氧化还原反应来存储能量,与传统电容器相比,超级电容器具有更大的比电容、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使用寿命等特点,而与锂离子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又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长的使用寿命及绿色环保等优点。
[0003]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受使用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使用温度提升10℃,超级电容器的寿命会缩短一半,因此对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使用环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在运行使用的过程中自身电阻还会产生较高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的对热量进行处理,则会造成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特性急剧劣化,因此针对现有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存在的缺陷,现提出一种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结构,用于解决现有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无法对自身热量进行处理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端部的两个极柱,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壳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且隔膜设置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架,且安装槽的一侧还设置有侧板,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流架,所述导流架位于固定架的内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导流架的正面分别设置有进液管和出液管,且进液管与出液管的一端均贯穿侧板并延伸至侧板的一侧,所述导流架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套,且若干个连接套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活动管,所述安装槽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与活动管相配合的连接孔,且活动管的一端延伸至连接孔的内部;
[0006]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冷却流道,且冷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安装槽内壁两侧开设的连接孔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冷却流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导热片。
[0008]优选的,所述导流架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冷却液流道,且两侧冷却液流道的内部均与连接套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的内部分别与两个冷却液流道的内部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管的一端位于连接套的内部滑动设置,所述活动管位于连接套内部的一端还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与连接套内壁的一侧连接,所述活动管表面的中部还设置有推块。
[0010]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架,且正极片与负极片分别设置在两个限位架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底板上端面的四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密封圈相配合的密封槽,所述底板的周面与壳体的底部通过锡焊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还开设有注液孔,且注液孔的内部螺纹设置有堵头。
[0013]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的四周均设置有垫块。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通过在超级电容器壳体的一侧设置散热组件,同时在壳体的内部开设冷却流道,通过散热组件中的导流架向冷却流道中通入冷却液,冷却液经过连接套和活动管的内部流入冷却流道中,在冷却流道中流动的冷却液将超级电容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吸收后,冷却流道中的冷却液从出液管中进行送出,在外部设置一个冷却设备,对送出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后再通过进液管送入冷却流道中,进而实现冷却流道中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保证超级电容在运行过程中维持在标称温度以下,解决了高温环境造成超级电容器的使用寿命缩短,导致电解液分解的问题;
[0016]通过对散热组件在超级电容器壳体的内部采用可拆卸式装配,在对散热组件进行拆装时,推动活动管上的推块,让活动管的一端从连接孔中退出,活动管的另一端进入连接套中,接着将固定架上的螺栓松开后,便可以实现对散热组件与超级电容器壳体之间的分离,在壳体损坏后,可以对散热组件从壳体上进行拆除后继续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使超级电容器更具有环保性;
[0017]通过在超级电容器壳体的底部设置垫块,让超级电容器在使用时底部不与地面接触,对超级电容器的底部进行防护,同时避免了地面的潮湿对超级电容器的使用造成不利影响;
[0018]通过在底板上设置的密封圈与壳体上开设的密封槽二者之间进行紧密装配,再对底板与壳体之间进行锡焊连接,保证了底板对壳体内部的密封性,同时增加了密封圈结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底板对壳体内部的密封效果,避免了锡焊连接在长期使用后发生锈蚀而导致壳体内部电解液泄露的问题出现,对超级电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壳体与底板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壳体与注液孔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底板与限位架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壳体与侧板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壳体与安装槽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壳体与导流架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壳体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壳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导流架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0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0030]图中,10、壳体;20、极柱;30、底板;40、正极片;50、负极片;60、隔膜;70、限位架;
80、注液孔;90、堵头;11、密封圈;12、密封槽;13、垫块;21、安装槽;22、固定架;23、侧板;31、导流架;32、进液管;33、出液管;34、连接套;35、活动管;36、连接孔;37、冷却流道;38、导热片;39、冷却液流道;41、弹簧;42、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1
[0033]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一种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结构,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在壳体10上端部的两个极柱20,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底板30,底板30的顶部且位于壳体10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正极片40、负极片50和隔膜60,且隔膜60设置在正极片40和负极片50之间;
[0034]底板30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架70,且正极片40与负极片50分别设置在两个限位架70的内部,利用两个限位架70保证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结构,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在壳体(10)上端部的两个极柱(20),所述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底板(30),所述底板(30)的顶部且位于壳体(10)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正极片(40)、负极片(50)和隔膜(60),且隔膜(60)设置在正极片(40)和负极片(5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21),且安装槽(2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安装槽(2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架(22),且安装槽(21)的一侧还设置有侧板(23),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流架(31),所述导流架(31)位于固定架(22)的内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导流架(31)的正面分别设置有进液管(32)和出液管(33),且进液管(32)与出液管(33)的一端均贯穿侧板(23)并延伸至侧板(23)的一侧,所述导流架(31)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套(34),且若干个连接套(34)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活动管(35),所述安装槽(21)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与活动管(35)相配合的连接孔(36),且活动管(35)的一端延伸至连接孔(36)的内部;所述壳体(10)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冷却流道(37),且冷却流道(37)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安装槽(21)内壁两侧开设的连接孔(36)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37)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导热片(38)。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东阎贵东吴杰张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今朝时代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