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976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其中,环柱状结构由位于一侧的多个V形架构件和位于另一侧的多个U形架构件构成,具波浪形特征;环柱状结构的外周用于支撑在人体三尖瓣上;右心室侧支撑件间隔开地围绕环柱状结构的外侧分布,多个右心室侧支撑件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人体三尖瓣隔膜的下方;右心房侧支撑件间隔分布于环柱状结构的外侧,多个右心房侧支撑件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人体三尖瓣膈膜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稳定地支撑在人体三尖瓣膈膜上,使用寿命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等优点。使用寿命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等优点。使用寿命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心脏瓣膜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了减轻心脏外科手术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心脏瓣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尤其主动脉瓣膜技术基本成熟,适用于微创心外科临床治疗。人体三尖瓣是人体心脏中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三叶型隔膜,起到阀门的作用。当人体三尖瓣由于患病而不能正常工作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修补或者安装人工瓣膜,这种人工瓣膜常称三尖瓣支架。一般的三尖瓣支架在结构上包括金属或非金属的刚性(骨)架、覆盖在刚性架内侧的柔性生物膜片。由于人体三尖瓣隔膜壁厚很小,一般的刚性架很难固定在人体三尖瓣隔膜上,所以三尖瓣支架技术难度远高于主动脉瓣膜技术。
[0003]国内外正在研发的人工瓣膜技术中,均侧重研究三尖瓣刚性支架的设计。由于三尖瓣刚性支架的结构形状决定了人工瓣膜的最终形状,因而三尖瓣刚性支架也被称为三尖瓣支架。三尖瓣支架的技术难点主要在于三尖瓣支架的固定方式,以及如何减小三尖瓣支架结构应力集中的设计方法。设计不当的三尖瓣支架可能在人体正常生理运动时部分或全部脱离心脏隔膜,造成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与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能够稳定地支撑在人体三尖瓣膈膜上,使用寿命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且在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的环柱状结构的内周设置膜片后构成人工瓣膜,可以代替人体三尖瓣稳定发挥人体三尖瓣的功能作用。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包括:
[0006]环柱状结构,所述环柱状结构由位于一侧的多个V形架构件和位于另一侧的多个U形架构件构成,多个所述V形架构件与多个所述U形架构件依次交替错开地沿圆形排列相连,形成具波浪形特征的所述环柱状结构,多个所述V形架构件的封闭端和多个所述U形架构件的封闭端彼此远离而形成所述环柱状结构的两端;所述环柱状结构的外周用于支撑在人体三尖瓣上;
[0007]右心室侧支撑件,所述右心室侧支撑件有多个,多个所述右心室侧支撑件间隔开地围绕所述环柱状结构的外侧分布,多个所述右心室侧支撑件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U形架构件的封闭端相连,多个所述右心室侧支撑件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人体三尖瓣隔膜的下方;
[0008]右心房侧支撑件,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有多个,多个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间隔分布于所述环柱状结构的外侧,多个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V形架构件的封闭端相连,多个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人体三尖瓣膈膜的上方。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具有如下的优点:第一、可以保证自稳
定的三尖瓣支架与人体三尖瓣隔膜的相对位置相对固定在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可大幅度减少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与人体三尖瓣隔膜分离而脱落的概率,有利于提升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的工作可靠性与使用寿命。第二、在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的环柱状结构的内周设置膜片后构成人工瓣膜,可以代替人体三尖瓣稳定发挥人体三尖瓣的功能作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的数量与所述V形架构件的数量一致,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的数量为10~20个且沿环柱状结构的外侧均匀分布;所述右心室侧支撑件的数量少于或等于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的数量,所述右心室侧支撑件的数量为5~20个且沿环柱状结构的外侧均匀分布。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V形架构件包括相连的两个侧边,两个所述侧边的长度相等且均为5mm~15mm,两个所述侧边分别相对各自的第一中心线对称,两个所述第一中心线之间的第一夹角为30
°
~60
°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右心室侧支撑件包括联接件、曲面联杆和右心室侧支撑曲面,所述联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U形架构件的封闭端和所述曲面联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曲面联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心室侧支撑曲面相连。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形架构件和所述联接件呈弧形,所述U形架构件的凹弧面与所述联接件的凹弧面彼此相向。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面联杆相对于自身的第二中心线对称;所述右心室侧支撑曲面为凸起的类伞面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中心线对称。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心线与对应最接近的相邻两个所述侧边的角平分线之间的第二夹角为15
°
~30
°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右心室侧支撑曲面沿所述第二中心线的法向投影面积为20mm2~35mm2,所述右心室侧支撑曲面上的最大主曲率不超过0.35mm
‑1。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包括曲柄联杆和右心房侧支撑曲柄,所述曲柄联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V形架构件的封闭端和所述右心房侧支撑曲柄相连。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右心房侧支撑曲柄呈圆环状,所述右心房侧支撑曲柄的上表面与对应的所述V形架构件的切平面之间的第三夹角为75
°
~95
°

[001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的侧视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的俯视图。
[0023]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视图。
[0024]图4是图1中B处的局部视图。
[0025]图5是图1中C处的局部视图。
[0026]图6是图4中D处的局部视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1000
[0029]环柱状结构1 V形架构件101 侧边1011 第一中心线10111 第一夹角α
[0030]切平面10112 连接边1012 角平分线1013 U形架构件102 连接截面1021
[0031]右心室侧支撑件2 联接件201 曲面联杆202 第二中心线2021
[0032]右心室侧支撑曲面203 第二夹角β
[0033]右心房侧支撑件3 曲柄联杆301 右心房侧支撑曲柄302 第三夹角γ
[0034]人体三尖瓣隔膜4 向上移动箭头M 向下移动箭头N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6]下面结合图1至图6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1000。
[0037]如图1至图6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柱状结构,所述环柱状结构由位于一侧的多个V形架构件和位于另一侧的多个U形架构件构成,多个所述V形架构件与多个所述U形架构件依次交替错开地沿圆形排列相连,形成具波浪形特征的所述环柱状结构,多个所述V形架构件的封闭端和多个所述U形架构件的封闭端彼此远离而形成所述环柱状结构的两端;所述环柱状结构的外周用于支撑在人体三尖瓣上;右心室侧支撑件,所述右心室侧支撑件有多个,多个所述右心室侧支撑件间隔开地围绕所述环柱状结构的外侧分布,多个所述右心室侧支撑件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U形架构件的封闭端相连,多个所述右心室侧支撑件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人体三尖瓣隔膜的下方;右心房侧支撑件,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有多个,多个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间隔分布于所述环柱状结构的外侧,多个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V形架构件的封闭端相连,多个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人体三尖瓣膈膜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的数量与所述V形架构件的数量一致,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的数量为10~20个且沿环柱状结构的外侧均匀分布;所述右心室侧支撑件的数量少于或等于所述右心房侧支撑件的数量,所述右心室侧支撑件的数量为5~20个且沿环柱状结构的外侧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的三尖瓣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V形架构件包括相连的两个侧边,两个所述侧边的长度相等且均为5mm~15mm,两个所述侧边分别相对各自的第一中心线对称,两个所述第一中心线之间的第一夹角为30
°
~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孟旭徐忠华张明奎罗先武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