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轿厢底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59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轿厢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轿厢底梁,包括轿厢,所述轿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梁,两个竖梁上端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直梁,轿厢的下端设置有底梁,两个竖梁不与轿厢接触的一侧均设置有导靴,底梁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导绳轮,轿厢的内部设置有蜂鸣器。该一体式轿厢底梁,通过拉簧本身具备的收缩与扩张的性能,进而对轿厢因重力变化产生的快速下移以及晃动进行缓冲,进而避免轿厢突然增重,所导致轿厢重力直接作用在压力检测器上对压力检测器造成损伤,进而提高压力检测器的使用寿命,因此保证其能够对轿厢内部的重量进行正常的检测,进而保证电梯运行时的安全以及平稳。运行时的安全以及平稳。运行时的安全以及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轿厢底梁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轿厢
,具体为一种一体式轿厢底梁。

技术介绍

[0002]电梯轿厢架在保证电梯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电梯轿厢架一般由上梁、直梁、下梁、和拉杆等组成,其各个部件之间一般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固定的;
[0003]申请号为CN201921948408.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底下梁组件,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用为轿底纵梁、为连接钢板、为第一轿底横梁、为加强板、为第二轿底横梁、为第三轿底横梁等结构配合来实现电梯在运行中更加的平稳,减少在平层静止以及上下人员时产生的抖动,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未对电梯底梁上的压力检测器进行保护,因此当轿厢内部人员较多时,随着重量的不断增加,轿厢内部的重量直接刚性作用在压力检测器上,因此压力检测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进而影响其正常的使用,因此影响电梯运行时的安全,同时也增加了更换和维修时所需要的成本支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轿厢底梁,具备轿厢随着重量的变化可以柔性的与压力检测器进行接触等优点,解决了当轿厢内部人员较多时,随着重量的不断增加,轿厢内部的重量直接刚性作用在压力检测器上,因此压力检测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轿厢底梁,包括轿厢,所述轿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梁,两个竖梁上端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直梁,轿厢的下端设置有底梁,两个竖梁不与轿厢接触的一侧均设置有导靴,底梁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导绳轮,轿厢的内部设置有蜂鸣器,蜂鸣器为与外部电源电线连接,底梁上设置有缓冲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底梁上设置有压力检测器,压力检测器与蜂鸣器信号传输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前后两侧的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的数量均为两个,压力检测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压力检测器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上,压力检测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为工字型的承载板,承载板不与压力检测器接触的一侧同样固定连接在轿厢的下表面,底梁的上表面开设有缓冲槽,缓冲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为等腰梯形的支撑块,承载板与底梁相对的一侧上开设有为T形的移动槽,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为T形的滑块,两个滑块相对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拉簧,两个滑块的下端均设置有滚轮,两个滚轮分别与支撑块的梯形面相互接触。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梁与两个第二连接梁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垫,缓
冲垫不与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接触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轿厢的下表面。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梁相对的一侧上均开设有内置槽,内置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摩擦板,摩擦板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阻尼层,摩擦板相对的一侧上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不与摩擦板接触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承载板的下表面上。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梁相对的一侧上与两个第二连接梁相对的一侧上结构相同。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轿厢底梁,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体式轿厢底梁,通过设置滚轮与支撑块的梯形面接触,因此当轿厢内部陆续进入人员时,随着轿厢内部的重量变化,轿厢受力向下发生移动,因此带动承载板向下进行移动,此时承载板的向下移动使得滚轮在支撑块上向下进行滑动,此时随着支撑块的直径变化,两个滚轮带动两个滑块相背进行移动,此时拉簧受力进行扩张,因此通过拉簧本身具备的收缩与扩张的性能,进而对轿厢因重力变化产生的快速下移以及晃动进行缓冲,进而避免轿厢突然增重,导致轿厢重力直接作用在压力检测器上对压力检测器造成损伤,进而提高压力检测器的使用寿命,因此保证其能够对轿厢内部的重量进行正常的检测,进而保证电梯运行时的安全以及平稳。
[0016]2、该一体式轿厢底梁,通过设置的连接板转动连接在承载板以及摩擦板上,因此随着承载板向下的移动,两个连接板推动两个摩擦板向内置槽内部滑动,因此摩擦板通过设置的阻尼层对轿厢产生的晃动进行再次摩擦耗能,因此减少人员进入轿厢内部时,轿厢所产生的晃动,进而提高其乘坐体验感。
[0017]3、该一体式轿厢底梁,当摩擦板在内置槽的内部无法继续进行移动时,说明轿厢内部承重量达到最大值,因此由于内置槽与摩擦板的限制使得承载板无法继续向下移动,进而不在对压力检测器进行挤压,进而避免压力检测器在达到最大承载值时,不会随着外部重量的变化发生崩坏,进而提高压力检测器的使用寿命,避免其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一体式轿厢底梁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底梁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底梁与承载板结构示意右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轿厢、101蜂鸣器、102竖梁、103直梁、104导靴、105导绳轮、2底梁、201第一连接梁、202第二连接梁、203缓冲垫、204压力检测器、205缓冲槽、206支撑块、3承载板、301移动槽、302拉簧、303滑块、304滚轮、4内置槽、401摩擦板、402阻尼层、40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轿厢底梁,包括轿厢1,轿厢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梁102,两个竖梁102上端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直梁103,轿厢1的下端设置有底梁2,两个竖梁102不与轿厢1接触的一侧均设置有导靴104,底梁2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导绳轮105,轿厢1的内部设置有蜂鸣器101,蜂鸣器101为与外部电源电线连接,底梁2上设置有缓冲机构;
[0025]底梁2上设置有压力检测器204,压力检测器204与蜂鸣器101信号传输连接,蜂鸣器101与压力检测器204均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通过设置的压力检测器204,因此当轿厢1内部人员过多时,压力检测器204达到压力最大值时,将超重信号传输至轿厢1内部的蜂鸣器101上,因此蜂鸣器101产生凤鸣提醒轿厢1内部人员轿厢超重,进而避免轿厢1超重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保证乘坐人员的人身安全;
[0026]缓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前后两侧的第一连接梁201与第二连接梁202,第一连接梁201与第二连接梁20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梁201与两个第二连接梁202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垫2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轿厢底梁,包括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梁(102),两个竖梁(102)上端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直梁(103),轿厢(1)的下端设置有底梁(2),两个竖梁(102)不与轿厢(1)接触的一侧均设置有导靴(104),底梁(2)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导绳轮(105),轿厢(1)的内部设置有蜂鸣器(101),蜂鸣器(101)为与外部电源电线连接,底梁(2)上设置有缓冲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轿厢底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2)上设置有压力检测器(204),压力检测器(204)与蜂鸣器(101)信号传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式轿厢底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前后两侧的第一连接梁(201)与第二连接梁(202),第一连接梁(201)与第二连接梁(202)的数量均为两个,压力检测器(20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压力检测器(204)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梁(201)与第二连接梁(202)上,压力检测器(20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为工字型的承载板(3),承载板(3)不与压力检测器(204)接触的一侧同样固定连接在轿厢(1)的下表面,底梁(2)的上表面开设有缓冲槽(205),缓冲槽(205)的内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帅宋永奇张五建吴圆盼付刚宋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洛尔克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