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博佑专利>正文

一种制备4-甲氧基-3-丁烯-2-酮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646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4

甲氧基
‑3‑
丁烯
‑2‑
酮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4

甲氧基
‑3‑
丁烯
‑2‑
酮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4‑
甲氧基
‑3‑
丁烯
‑2‑
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药物]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中。它是一种α,β

不饱和酮,碳碳双键与羰基共轭,同时具备了酮、烯烃和共轭二烯烃的性质,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它可发生羟醛缩合、迈克加成、[4+1]环合加成、[4+ 2]环合加成等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
[0003]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较少。合成路线有: 一、1978年Helvetica Chimica Acta第61卷第5期1609

1621页和1993年Tetrahedron letters第34卷第26期4197

4200页报道,以4,4

二甲氧基
‑2‑
丁酮为原料,加入乙酸钠,脱去一分子甲醇生成产品,该法需要高温,且原料与产品沸点接近,提纯困难,所得产品纯度不高(小于90%);二、1981年Polish Journal of Chemistry第55卷第1期79

88页报道,以乙酰乙醛与甲醇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副产物4,4

二甲氧基
‑2‑
丁酮难分离,且收率不高(小于50%)。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目前制备4

甲氧基
‑3‑
丁烯
‑2‑
酮存在的需要高温、生产设备要求高、产品纯度低(小于90%)、收率不高等问题, 同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工业化制备4

甲氧基
‑3‑
丁烯
‑2‑
酮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4

甲氧基
‑3‑
丁烯
‑2‑
酮的制备方法,是以丙酮与甲酸甲酯为原料,以甲醇钠为催化剂,通过缩合反应制备了乙酰基甲氧基乙醇钠盐,然后在酸性条件下保温反应得到。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具体步骤如下:。
[0007](A)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溶剂,搅拌。冷却,滴加丙酮和甲酸甲酯的混合液。滴毕,加热至一定温度搅拌反应一段时间。
[0008](B)冷却,用酸水溶液调节PH,加热至一定温度搅拌反应一段时间。
[0009](C)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浓缩,减压蒸馏收集馏分即产品。
[0010]所述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或甲醇钠中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甲醇钠。
[0011]所述溶剂为四氢呋喃、丙酮或无水乙醚中一种或几种,优选为四氢呋喃。
[0012]所述催化剂与所述甲酸甲酯的摩尔比为0.8:1~1.1:1,优选为0.9:1。
[0013]所述丙酮与所述甲酸甲酯的摩尔比为1:1~4:1,优选为1.5:1。
[0014]所述步骤A加热至一定温度为10℃~40℃,优选为30℃。
[0015]所述步骤A搅拌反应一段时间为6~16小时,优选为12~14小时。
[0016]所述酸水溶液为盐酸水溶液、硫酸水溶液或磷酸水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盐酸水溶液。
[0017]所述步骤B调节PH是调节PH为3~4。PH过高反应转化率低,PH过低则易聚合产生杂质。
[0018]所述步骤B加热至一定温度为30℃~60℃,优选为40℃。
[0019]所述步骤B搅拌反应一段时间为1~10小时,优选为6小时。
[002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缩合、酸化等多步反应过程在一个反应釜内进行,该法操作方便,原料价格低廉易得,质量可控,收率较高,产品纯度大于99%满足医药行业的要求,是工业化生产4

甲氧基
‑3‑
丁烯
‑2‑
酮的理想方法。
[002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专利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四口烧瓶中,加入甲醇钠24.3 g(0.45 mol)和四氢呋喃125 mL,搅拌。冷却,滴加丙酮43.6 g(0.75 mol)和甲酸甲酯30.0 g(0.50 mol)的混合液。滴毕,用加热至30 ℃搅拌反应12 h。冷却,用10%盐酸水溶液调节PH至3~4,升温至30 ℃搅拌反应6 h。冷却。用二氯甲烷300 mL*3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浓缩回收溶剂,减压(10mmHg)蒸馏收集58~59 ℃馏分即产品,称重42.9 g,收率85.7%(按甲酸甲酯计,下同),纯度99.1% (GC面积归一法,下同)。
[0023]实施例2:四口烧瓶中,加入甲醇钠27.0 g(0.5 mol)、丙酮43.6 g(0.75 mol)和四氢呋喃125 mL,搅拌。冷却,滴加甲酸甲酯30.0 g(0.50 mol)。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产品21.5 g,收率42.9%,纯度96.4%。
[0024]实施例3:四口烧瓶中,加入甲醇钠27.0 g(0.5 mol)和丙酮300 mL,搅拌。冷却,滴加甲酸甲酯30.0 g(0.50 mol),滴毕,用加热至20 ℃搅拌反应10 h。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产品27.3 g,收率54.5%,纯度97.4%。
[0025]实施例4:四口烧瓶中,加入甲醇钠27.0 g(0.5 mol)和四氢呋喃125 mL,搅拌。冷却,滴加丙酮75.1 g(1.5 mol)和甲酸甲酯30.0 g(0.50 mol)的混合液,滴毕,用加热至30 ℃搅拌反应6 h。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产品37.9 g,收率75.7%,纯度98.6%。
[0026]实施例5:无水乙醚代替四氢呋喃,其它条件与实施例4相同,得产品35.2 g,收率70.3%,纯度98.1%。
[0027]实施例6:四口烧瓶中,加入甲醇钠24.3 g(0.45 mol)和四氢呋喃125 mL,搅拌。冷却,滴加丙酮75.1 g(1.5 mol)和甲酸甲酯30.0 g(0.50 mol)的混合液。滴毕,用加热至20 ℃搅拌反应10 h。冷却,用10%盐酸水溶液调节PH至3~4,升温至30 ℃搅拌反应6 h。冷却。用二氯甲烷300 mL*3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浓缩回收溶剂,减压(10mmHg)蒸馏收集58~59 ℃馏分即产品,称重38.9 g,收率77.8%,纯度98.9%。
[0028]实施例7:甲醇钠21.6 g(0.4 mol),其它条件与实施例6相同,得产品36.1 g,收率72.1%,纯度98.9%。
[0029]实施例8:丙酮100.2 g(2.0 mol),其它条件与实施例6相同,得产品38.0 g,收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4

甲氧基
‑3‑
丁烯
‑2‑
酮的方法,以丙酮与甲酸甲酯为原料,反应式如下:步骤包括,(A)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溶剂,搅拌;冷却,滴加丙酮和甲酸甲酯的混合液;滴毕,加热至一定温度搅拌反应一段时间;(B)冷却,用酸水溶液调节PH,加热至一定温度搅拌反应一段时间;(C)冷却,萃取、浓缩,减压蒸馏收集馏分即产品;所述催化剂为甲醇钠;所述溶剂为四氢呋喃或无水乙醚中一种或几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A)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溶剂,搅拌;冷却,滴加丙酮和甲酸甲酯的混合液;滴毕,加热至10℃~40℃,搅拌反应6小时~16小时;(B)冷却,用酸水溶液调节PH,加热至30℃~60℃搅拌反应1小时~10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与甲酸甲酯的摩尔比为0.8:1~1.1:1;所述丙酮与甲酸甲酯的摩尔比为1:1~4:1。4.根据权利要求1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秋洋赵爱明
申请(专利权)人:赵博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