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及运载火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670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航天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及运载火箭。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包括:外舱和发动机传力结构,发动机传力结构一体成型于外舱内且分别与外舱的首端和尾端相连;发动机传力结构的尾端设有用于安装多台发动机的第一发动机安装台和多个第二发动机安装台,多个第二发动机安装台以第一发动机安装台为中心均匀环布,发动机传力结构用于将多台发动机的推力从外舱的尾端传递至外舱的首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外舱与发动机传力结构一体成型融合设计,可以减轻重量,提高运载火箭的运载效率,且可以提高发动机动力的分布均匀性,发动机安装简便,同时每台发动机可以单独装换维护,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维护性好等特点。好等特点。好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及运载火箭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天
,尤其涉及一种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及运载火箭。

技术介绍

[0002]运载火箭主要用于把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或行星际探测器等送入太空的预定轨道。
[0003]相关技术中,运载火箭的多台发动机一般采用质量较重的联合机架装配成一个整体构件,导致发动机整体构件偏重,严重影响运载火箭整体的运载效率,维护时需要整体拆装,非常繁琐,并且多台发动机的传力不均匀,导致运载火箭容易偏离运行轨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及运载火箭,采用外舱与发动机传力结构一体成型融合设计,可以减轻重量,提高运载火箭的运载效率,且可以提高发动机动力的分布均匀性,发动机安装简便,同时每台发动机可以单独装换维护,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维护性好等特点。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包括:外舱;发动机传力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外舱内且分别与所述外舱的首端和尾端相连;所述发动机传力结构的尾端设有用于安装多台发动机的第一发动机安装台和多个第二发动机安装台,多个所述第二发动机安装台以所述第一发动机安装台为中心均匀环布,所述发动机传力结构用于将多台所述发动机的推力从所述外舱的尾端传递至所述外舱的首端。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所述发动机传力结构包括:内舱,设置于所述外舱内,多个所述第二发动机安装台设置于所述内舱的尾端端面,且所述内舱的首端与所述外舱的首端相连,所述内舱的尾端内壁设有多根均匀相交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发动机安装台设置于多根所述第一连杆的相交中心点,所述内舱的尾端外壁与所述外舱的尾端内壁之间均匀环布多根第二连杆,多根所述第二连杆与多个所述第二发动机安装台一一对应。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所述发动机传力结构还包括:多根第一斜支撑杆,每根所述第一连杆对应两根所述第一斜支撑杆,且每根所述第一斜支撑杆的第一端均连接于多根所述第一连杆的相交中心点,每根所述第一斜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内舱的首端。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所述内舱为锥形硬壳式舱段,且所述内舱的横截面积沿尾端至首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所述发动机传力结构包括:多根第一承力梁,呈纵横交错地连接于所述外舱的尾端;第一连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力梁的中心且与所述第一发动机安装台相连;多个第二连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力梁且以所述第一连杆架为中心环布,每个所述第二连杆架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发动机安装台。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所述第一连杆架和所述第二连杆架均为多连杆架,所述多连杆架的横截面积沿所述外舱的尾端至首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所述发动机传力结构还包括:多根第二斜支撑杆,每根所述第二斜支撑杆分别与所述第一承力梁和所述外舱的首端相连,以构造出多个三角支架,每个所述第二发动机安装台分别对应两个所述三角支架。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所述发动机传力结构包括:多根第二承力梁,呈纵横交错地连接于所述外舱的尾端,以分隔出多个呈规则多边形的承力架,所述承力架包括第一承力架和多个第二承力架,多个所述第二承力架以所述第一承力架为中心环布;第三连杆架,所述第一发动机安装台和所述第二发动机安装台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连杆架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承力架和所述第二承力架。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所述发动机传力结构还包括:多根第三斜支撑杆,多根所述第三斜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承力架的多个顶点,多根所述第三斜支撑杆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外舱的首端。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运载火箭,包括:箭体和上述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所述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与所述箭体相连。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及运载火箭,通过发动机传力结构的尾端设有第一发动机安装台和多个第二发动机安装台,可以用于安装多台发动机,且多个第二发动机安装台以第一发动机安装台为中心均匀环布,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分布均匀性,且每个安装台上的发动机故障时,可单独装换维护;通过发动机传力结构一体成型于外舱内且分别与外舱的首端和尾端相连,可以将多台发动机的推力从外舱的尾端均匀地传递至外舱的首端,从而推动运载火箭。因此,本专利技术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为安装传力一体化结构,发动机安装无需相关技术中的联合机架,可以有效减轻质量,提高运载火箭的运载效率,并且发动机的集中推力可以较为均匀地传递至运载火箭,从而保证运载火箭的运行轨迹,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维护性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的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与发动机的装配示意图之一;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与发动机的装配示意图之二;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的结构示意图之五;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的结构示意图之六;图10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与发动机的装配示意图之三。
[0018]附图标记:100:发动机;200:外舱;300:第一发动机安装台;400:第二发动机安装台;501:内舱;502:第一连杆;503:第二连杆;504:第一斜支撑杆;601:第一承力梁;6011:主承力梁;6012:副承力梁;602:第一连杆架;603:第二连杆架;604:第二斜支撑杆;701:第二承力梁;7011:第一承力架;7012:第二承力架;702:第三连杆架;703:第三斜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舱;发动机传力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外舱内且分别与所述外舱的首端和尾端相连;所述发动机传力结构的尾端设有用于安装多台发动机的第一发动机安装台和多个第二发动机安装台,多个所述第二发动机安装台以所述第一发动机安装台为中心均匀环布,所述发动机传力结构用于将多台所述发动机的推力从所述外舱的尾端传递至所述外舱的首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传力结构包括:内舱,设置于所述外舱内,多个所述第二发动机安装台设置于所述内舱的尾端端面,且所述内舱的首端与所述外舱的首端相连,所述内舱的尾端内壁设有多根均匀相交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发动机安装台设置于多根所述第一连杆的相交中心点,所述内舱的尾端外壁与所述外舱的尾端内壁之间均匀环布多根第二连杆,多根所述第二连杆与多个所述第二发动机安装台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传力结构还包括:多根第一斜支撑杆,每根所述第一连杆对应两根所述第一斜支撑杆,且每根所述第一斜支撑杆的第一端均连接于多根所述第一连杆的相交中心点,每根所述第一斜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内舱的首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舱为锥形硬壳式舱段,且所述内舱的横截面积沿尾端至首端的方向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火箭多发动机安装舱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传力结构包括:多根第一承力梁,呈纵横交错地连接于所述外舱的尾端;第一连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力梁的中心且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全红刘百奇张军锋刘建设刘庆保杨大懿刘康魏建博
申请(专利权)人: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星河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星河动力山东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