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压输出的流体点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565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流体点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恒压输出的流体点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流体点胶系统,包括:控制机构、供胶组件、点胶组件、压力反馈机构及气压传感器,供胶组件包括胶筒和供气管路,控制机构与胶筒通过供气管路连接,点胶组件包括进胶流道和出胶流道,点胶组件与胶筒通过进胶流道相连通,点胶组件与控制机构连接;压力反馈机构安装在进胶流道或出胶流道上,压力反馈机构与控制机构连接;气压传感器安装在供气管路上,且气压传感器靠近于胶筒的顶端,气压传感器与控制机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得实际流体压强与目标流体压强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出胶量的一致性,降低产品不良率,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效益。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压输出的流体点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点胶
,尤其涉及一种恒压输出的流体点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流体点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子领域,用于点出少量的粘性流体,例如:UV胶、环氧胶、银胶等流体,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摄像头、手机微型震动马达等电子器件。随着工业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元器件的尺寸也越来越小,对点出的胶量也越来越严苛,对流体点胶系统的点出胶量的一致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目前,现有的流体点胶系统一般是通过给胶筒内流体施加高压空气来为点胶机构提供具备一定流体压强的胶水,进入点胶机构的流体压强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出胶量的变化。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随着胶筒内流体液位的下降,会导致出胶量下降,进而导致实际出胶量不符合要求。例如,胶筒内流体自身的压强为P=ρgh,ρ为流体密度,g为常数(9.8N/kg),h为胶筒内流体液位高度,随着胶筒内流体不断进入点胶设备,必然带来h的下降,导致压强P变小,进而导致进入点胶设备的实际流体压强的减少,带来流体点胶系统点出的胶量的下降。点胶量下降会导致生产的产品为不良品,且不易发现,通常在产品生产完成后才能发现异常,极易使得不良品的流出,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时间上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恒压输出的流体点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流体点胶系统的流体压力恒定,保证出胶量的一致性,避免产生不良品,减少经济损失。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恒压输出的流体点胶系统,包括:控制机构,以及供胶组件,所述供胶组件包括胶筒和供气管路,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胶筒通过所述供气管路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能够控制所述胶筒的输入气压;点胶组件,所述点胶组件包括进胶流道和出胶流道,所述点胶组件与所述胶筒通过进胶流道相连通,所述点胶组件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所述供胶组件能够给所述点胶组件供胶,所述控制机构能够控制点胶组件从所述出胶流道输出胶水;压力反馈机构,所述压力反馈机构安装在所述进胶流道或出胶流道上,所述压力反馈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供气管路上,且所述气压传感器靠近于所述胶筒的顶端,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模块、气压调节单元以及驱动单元,所述气压调节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压力反馈机构连接,所述气压调节单元与所述供胶组件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点胶组件连
接。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点胶组件还包括:点胶阀阀体和电机,所述点胶阀阀体内设有定子型腔和螺杆转子,所述螺杆转子位于定子型腔内,所述电机与所述螺杆转子之间传动连接,所述定子型腔与所述进胶流道相连通,所述定子型腔的底部与所述出胶流道相连通,所述电机能够带动螺杆转子旋转使得胶水从所述出胶流道流出。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恒压输出的流体点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的恒压输出的流体点胶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调节控制机构的控制参数,使得点胶组件的出胶量达到目标出胶量X,此时,所述控制机构通过压力反馈机构采集满足目标出胶量X的目标流体压强P3;步骤S2、通过压力反馈机构监测进胶流道或出胶流道的实际流体压强P4,并反馈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实际流体压强P4=P1+P2,P1为供胶组件的目标输入气压,P2为供胶组件流体自身的压强;步骤S3、所述控制机构将实际流体压强P4与目标流体压强P3进行比较,得到实际流体压强P4与目标流体压强P3之间的差值

P=|P3

P4|;步骤S4、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差值

P调控目标输入气压P1的大小,使得实际流体压强P4与目标流体压强P3保持一致。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1.1、通过气压传感器监测供气管路的实际输入气压P1

,并反馈给所述控制机构;步骤S1.1位于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步骤S4中,控制机构根据差值

P调控目标输入气压P1的大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1、获取输入气压与流体压强之间的关系系数K1;步骤S4.2、根据所述关系系数K1换算出所述差值

P对应的气压值Z;步骤S4.3、所述控制机构通过将目标输入气压P1增大或减小气压值Z,使得实际流体压强P4与目标流体压强P3保持一致。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S4还包括:获取目标输入气压P1与实际输入气压P1

之间的关系系数K2,根据所述关系系数K1和K2换算出所述差值

P对应的气压值Z

,所述控制机构通过将目标输入气压P1增大或减小气压值Z

,使得实际流体压强P4与目标流体压强P3保持一致。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不同的差值

P范围,具有不同的关系系数K1。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差值

P在0KPa~1KPa范围内,关系系数为K11=(1

0)/(P41

P3);所述差值

P在1KPa~11KPa范围内,关系系数为K12=(11

1)/(P42

P41);所述差值

P在11KPa~101KPa范围内,关系系数为K13=(101

11)/(P43

P42);其中,P41为压力反馈机构在输入气压增大1KPa时监测到的实际流体压强,P42为压力反馈机构在输入气压增大11KPa时监测到的实际流体压强;P43为压力反馈机构在输入气压增大101KPa时监测到的实际流体压强。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气压值Z

=

P*K1*K2。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进胶流道或出胶流道设置压力反馈机构可以实时监测进胶或出胶的实际流体压强,并反馈给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可以根据监测到的实际流体压强与目标流体压强进行比较,如果实际流体压强与目标流体压强不一致,则控制机构可以调控供胶组件的输入气压,使得实际流体压强与目标流体压强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出胶量的一致性,降低产品不良率,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气压传感器可以监测胶筒的输入气压,发现实际输入气压与目标输入气压不符时,可以通过控制机构进行调控,进一步保证流体点胶系统的压力恒定。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压输出的流体点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机构(1),以及供胶组件(2),所述供胶组件(2)包括胶筒(21)和供气管路(22),所述控制机构(1)与所述胶筒(21)通过所述供气管路(22)连接,所述控制机构(1)能够控制所述胶筒(21)的输入气压;点胶组件(3),所述点胶组件(3)包括进胶流道(31)和出胶流道(32),所述点胶组件(3)与所述胶筒(21)通过进胶流道(31)相连通,所述点胶组件(3)与所述控制机构(1)连接,所述供胶组件(2)能够给所述点胶组件(3)供胶,所述控制机构(1)能够控制点胶组件(3)从所述出胶流道(32)输出胶水;压力反馈机构(4),所述压力反馈机构(4)安装在所述进胶流道(31)或出胶流道(32)上,所述压力反馈机构(4)与所述控制机构(1)连接;气压传感器(5),所述气压传感器(5)安装在所述供气管路(22)上,且所述气压传感器(5)靠近于所述胶筒(21)的顶端,所述气压传感器(5)与所述控制机构(1)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输出的流体点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1)包括:控制模块(11)、气压调节单元(12)以及驱动单元(13),所述气压调节单元(12)和所述驱动单元(13)均与所述控制模块(11)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1)与所述压力反馈机构(4)连接,所述气压调节单元(12)与所述供胶组件(2)连接,所述驱动单元(13)与所述点胶组件(3)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输出的流体点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组件(3)还包括:点胶阀阀体(33)和电机(34),所述点胶阀阀体(33)内设有定子型腔和螺杆转子,所述螺杆转子位于定子型腔内,所述电机(34)与所述螺杆转子之间传动连接,所述定子型腔与所述进胶流道(31)相连通,所述定子型腔的底部与所述出胶流道(32)相连通,所述电机(34)能够带动螺杆转子旋转使得胶水从所述出胶流道(32)流出。4.一种恒压输出的流体点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恒压输出的流体点胶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调节控制机构(1)的控制参数,使得点胶组件(3)的出胶量达到目标出胶量X,此时,所述控制机构(1)通过压力反馈机构(4)采集满足目标出胶量X的目标流体压强P3;步骤S2、通过压力反馈机构(4)监测进胶流道(31)或出胶流道(32)的实际流体压强P4,并反馈给所述控制机构(1);所述实际流体压强P4=P1+P2,P1为供胶组件(2)的目标输入气压,P2为供胶组件(2)流体自身的压强;步骤S3、所述控制机构(1)将实际流体压强P4与目标流体压强P3进行比较,得到实际流体压强P4与目标流体压强P3之间的差值

P=|P3

P4|;步骤S4、所述控制机构(1)根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文张晋庄正李长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