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诊断用针灸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5441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诊断用针灸辅助装置,属于针灸辅助装置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取放针时都需要抽出抽拉匣,操作比较繁琐,而且取放棉球时,需要将密封板打开,而密封板打开后,箱体内的酒精容易挥发,从而造成酒精的浪费的问题。通过储针腔、斜板、送针槽、弹性限位结构、取针机构和取针口的设置,能够方便取针,并能够根据需要取得所需数量的针,取针操作更加简单方便,辅助针灸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酒精储存腔、密封板、通孔、密封旋塞、放置盒和蜂窝孔的设置,能够防止棉球掉入酒精储存腔底部,同时密封板和密封旋塞能够对酒精储存腔进行密封,防止酒精大量挥发,从而节约酒精。精。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诊断用针灸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灸辅助装置
,具体为一种中医诊断用针灸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中医学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0003]其中中医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针灸是针刺法和炙法的合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 (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按人体十四体表经脉循行常用穴位针灸,根据病情的不同和穴位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进针手法和深度及角度。十四经脉为:任脉、督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针灸疗法适用于各科疾病,包括许多功能性疾病和传染病,以及部分器质性疾病。针灸疗法具有很多有点: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0004]中国专利CN211863321U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该专利通过将针放入上棉板和下棉板之间的半圆槽内,取放针时都需要抽出抽拉匣,操作比较繁琐,另外通过将棉球放入箱体的环形架内,取放棉球时,需要将密封板打开,而密封板打开后,箱体内的酒精容易挥发,从而造成酒精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诊断用针灸辅助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通过箱盖的设置,能够方便打开箱体向储物腔和储针腔内取放物品或针,所述箱体的内部通过两个隔板分割为储物腔、储针腔和酒精储存腔,通过储物腔、储针腔和酒精储存腔的设置,能够将工具、针和酒精分开储放,所述储物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护垫,通过防护垫的设置,能够保护储物腔的内
壁,所述储针腔的内部设置有斜板,通过斜板的设置,能够使储针腔内的针自动落入送针槽内,所述斜板内开设有送针槽,通过送针槽的设置,能够对针进行限位和整理,防止针自动落入取针机构内,所述送针槽的内侧设置有弹性限位结构,通过弹性限位结构的设置,能够方便利用取针机构带动弹性限位结构打开,使针落入取针机构内,同时弹性限位结构能够自动复位,从而防止落下多个针,所述送针槽的下方设置有取针机构,通过取针机构的设置,能够根据需要取得所需数量的针,操作更加简单,从而辅助针灸工作的顺利进行,所述储针腔的正面设置有取针口,通过取针口的设置,能够方便取出取针机构的上的针,所述取针口处设置有活动门,通过活动门的设置,能够挡住取针口处的针,防止针自动掉出而误伤操作人员,所述酒精储存腔的顶部设置有密封板,通过密封板的设置,能够对酒精储存腔进行密封,防止酒精大量挥发,从而节约酒精,所述密封板内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密封板上位于两个所述通孔的上方均设置有密封旋塞,通过通孔和密封旋塞的设置,能够利用密封旋塞打开通孔,从而将针或棉球放入酒精储存腔内沾取酒精,所述酒精储存腔的内部设置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外表面开设有蜂窝孔,通过放置盒和蜂窝孔的设置,能够将棉球放入放置盒内沾取酒精,防止棉球掉入酒精储存腔底部无法取出,而蜂窝孔能够使酒精进入放置盒内部,所述箱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之间连接有背带,通过固定块和背带的设置,能够方便携带整个箱体,提高便携性。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和箱盖之间通过合页活动连接,通过合页的设置,能够方便开关箱盖。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盖位于储物腔和储针腔的上方,所述箱体和箱盖的正面通过卡接结构连接,通过卡接结构的设置,能够使箱盖与箱体进行卡接固定。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限位尖端、连接杆、弹簧和活动槽,所述送针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背面与斜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上表面与斜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底部相对的一面均设置有限位尖端,所述第二限位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斜板内开设有活动槽,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在活动槽内滑动,所述连接杆上位于第二限位板和斜板之间套有弹簧,通过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限位尖端、连接杆、弹簧和活动槽的设置,能够方便利用取针机构带动弹性限位结构打开,使针落入取针机构内,同时弹性限位结构能够自动复位,从而防止落下多个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取针机构包括转轴、齿轮、输送带、限位爪、推块、楔形块和取针轮,所述储针腔的内部位于两个隔板之间设置有两个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爪,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位于限位爪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推块与楔形块上下位置对应,下方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取针轮,通过转轴、齿轮、输送带、限位爪、推块、楔形块和取针轮的设置,能够根据需要取得所需数量的针,操作更加简单,从而辅助针灸工作的顺利进行。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送带在储针腔的内部倾斜设置,所述箱体的正面开设有两个通槽,两个所述取针轮分别位于两个通槽内,通过通槽的设置,能够方便从箱体的正面拨动取针轮。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通过把手的设置,能够方便开关箱盖。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正面位于酒精储存腔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通过观察窗的设置,能够方便从箱体的外部查看酒精储存腔内的酒精剩余量,方便及时添加酒精。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储针腔、斜板、送针槽、弹性限位结构、取针机构和取针口的配合设置,能够将针灸用的针放入储针腔内,针从斜板自动向下滑落并整齐落入送针槽内,送针槽内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底部的限位尖端并对针进行限位,需要用针时,只需拨动取针机构的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诊断用针灸辅助装置,包括箱体(1)和箱盖(2),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箱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通过两个隔板(6)分割为储物腔(3)、储针腔(4)和酒精储存腔(5),所述储物腔(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护垫(7),所述储针腔(4)的内部设置有斜板(8),所述斜板(8)内开设有送针槽(9),所述送针槽(9)的内侧设置有弹性限位结构(10),所述送针槽(9)的下方设置有取针机构(11),所述储针腔(4)的正面设置有取针口(12),所述取针口(12)处设置有活动门(13),所述酒精储存腔(5)的顶部设置有密封板(14),所述密封板(14)内开设有两个通孔(15),所述密封板(14)上位于两个通孔(15)的上方均设置有密封旋塞(16),所述酒精储存腔(5)的内部设置有放置盒(17),所述放置盒(17)外表面开设有蜂窝孔(18),所述箱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所述固定块(19)之间连接有背带(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诊断用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和箱盖(2)之间通过合页(21)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诊断用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位于储物腔(3)和储针腔(4)的上方,所述箱体(1)和箱盖(2)的正面通过卡接结构(2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诊断用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结构(10)包括第一限位板(1001)、第二限位板(1002)、限位尖端(1003)、连接杆(1004)、弹簧(1005)和活动槽(1006),所述送针槽(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001)和第二限位板(1002),所述第一限位板(1001)的背面与斜板(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1002)的上表面与斜板(8)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曹健刘永惠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