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的制造方法及它的制造装置和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容器及它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494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容器的制造方法及它的制造装置和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容器及它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污染的风险,并且也较好地在同一容器内效率良好地对细胞进行培养、分化诱导等处理的容器。此外,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广范围且平坦的培养面等的细胞培养容器。容器的制造方法包含:将袋状膜容器载置于形成有凹部的载置台,向所载置的袋状膜容器的内部导入流体,一面对载置台及按压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加热,一面利用按压构件对载置于载置台的袋状膜容器加压。另一方面,细胞培养容器包含:第1容器壁,其具有透气性,为底面,由平面状的膜构成;及第2容器壁,其具有鼓出形状,该鼓出形状接触于该第1容器壁的周缘部并且相对于第1容器壁而突出;第1容器壁至少于与埠口接触的区域以外呈平面状。接触的区域以外呈平面状。接触的区域以外呈平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器的制造方法及它的制造装置和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容器及它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80047758.2,申请日为2017年7月27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容器的制造方法及它的制造装置和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容器及它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储存各种液体等的容器的制造方法及它的制造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培养各种细胞的技术,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透气性且能够培养细胞的细胞培养容器、使用该细胞培养容器的细胞培养方法、及该细胞培养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3]在由基因治疗或再生医疗所代表的现代医疗领域中,将作为目的的细胞(包含组织、微生物、病毒等)于人工环境下进行培养、分化诱导。而且,近年来,特别谋求于人工环境下效率良好地对大量的上述细胞进行培养、分化诱导。
[0004]在此处,当进行细胞的培养、分化诱导时,就对增殖的细胞进行必要的培养基成分的供给的观点而言,将培养基中的细胞密度维持于适当的范围变得重要。其原因在于:若随着细胞的增殖而培养基中的细胞密度变高,则会因培养基成分的枯竭或细胞自身的代谢产物的累积等而妨碍细胞的增殖。另一方面,也存在下述见解,即对于细胞的高效率增殖而言,形成某程度的细胞凝集块是重要的;培养基中的细胞密度过低,也无法使细胞有效率地增殖、分化诱导。
[0005]此种背景下,以前使用如下方法:反复进行继代培养,以恰当地维持培养基中的细胞密度。
[0006]作为此种继代培养的方法,有时将孔板或烧瓶等用作培养容器。
[0007]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技术:以成为适度的细胞密度的方式,使用孔板,将细胞与培养基一并加入至各个孔而开始培养(参照段落[0027]等)。在该专利文献1中提出:在孔内使细胞充分增殖后,转移至烧瓶,加入新培养基,在增殖至一定量时,转移至容量更大的烧瓶而进行相同的处理,以此大量培养细胞。
[0008]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技术:在形成为长方体等多面体形状的烧瓶类型的培养容器的一侧,形成多个凹陷。在该专利文献2中,首先在上述多个凹陷形成细胞凝集块,继而将其移动至形成于容器内的对面的宽幅培养面,而成为更大的凝集块。
[0009]另一方面,作为以上述形态等而培养的培养细胞,根据该培养中的存在形态,可分类为黏着培养系细胞及悬浮培养系细胞。
[0010]黏着培养系细胞为附着于培养细胞的培养容器的例如底面等而增殖的培养细胞。在该黏着培养系细胞中,除了进行将既有的培养细胞转移至新培养容器而使其增殖的继代培养以外,也适当进行培养基更换。
[0011]在此处,关于上述细胞培养,之前提出有以下所示的培养容器。
[0012]作为例如在实验室中优选使用的容器,已知有具有无偏斜的平坦底面的培养皿(皮氏培养皿)或培养烧瓶。其中,培养皿也可使用盖将容器内密闭,对于排气型盖设置有肋,可选择排气/非排气位置。此外,与培养皿同样地,底面平坦的培养烧瓶也因培养面均一性、平滑性优异,因此也存在在显微镜观察时可获得良好视野的优点。
[0013]另一方面,针对使用培养皿或培养烧瓶的开放系细胞培养,还已知在栓紧的空间内进行细胞培养的封闭系细胞培养。在此种封闭系细胞培养中,对于确保透明性或透气性并且抑制污染风险的需求而言,优选使用由具有柔软性的树脂形成的细胞培养袋。
[0014]然而,在普通细胞培养袋中,对于注入培养液则成为培养面的底面会变得不平坦的问题,而提出有例如专利文献3般的细胞培养用托盘状容器。即,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细胞培养用托盘状容器有如下构成:第1容器壁具有透明且包含单一平面状的底面的凹部及形成于该凹部的周缘的凸缘状部,第2容器壁具有透气性,且具有能够变形的柔软性。
[0015]在先技术文献
[0016]专利文献
[001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1159号公报
[001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055069号公报
[0019]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780462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20]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
[0021]然而,当以此方式进行继代培养时,在将细胞配置于孔板的各个孔时或将细胞自孔板转移至烧瓶时,需要重复多次移液操作,增加了繁琐作业。此外,每当继代时必须将细胞移动至新烧瓶等培养容器,因此不仅作业变得繁琐,而且意外的细菌或病毒等的污染风险也变高。
[0022]此外,在如专利文献2般的烧瓶类型的培养容器中,只有在将堵住开口部的盖卸下,将开口部敞开时才能进行气体更换。因此,不仅无法对培养中的细胞供给充分量的氧,而且在气体更换时,也无法避免污染的风险。进而,在以非实验室级别的规模大量培养细胞时,使用容量有限的烧瓶类型的培养容器并不实际。
[0023]进而,关于细胞培养容器,的确,若根据专利文献3,的确能够某程度确保培养面的平坦性,但如下所述,应改善的课题仍存在不少。
[0024]即,在例如以iPS细胞等所代表的黏着培养系细胞中,细胞的增殖程度取决于面积的宽窄,因此单纯仅确保平坦的培养面并不足够,需要尽可能使培养面平坦且广扩。尤其,以用于再生医疗等为目的的细胞等极为珍贵,其培养需要大量时间及费用,因此也要求高效率。
[0025]进而,细胞培养所需的培养基(培养液)非常昂贵,因此也潜在地存在尽可能有效率地使用少量的培养基的需求。因此,必须将细胞的培养所需的培养面设为尽可能广扩且平面状的形状,并且使用相对少量的培养基使培养液遍及上述培养面的各个角落。
[0026]此外,优选使培养基的液面广扩且均一,以便于播种后沉淀至底面的细胞在密度上均一地分布,并且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均一地遍及所有细胞。
[0027]然而,在包含专利文献3在内的在先类型的细胞培养容器中,完全没有关于上述课
题的认识或提示。
[0028]本专利技术在于解决作为一例的上述课题,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恰当地维持培养时的细胞密度,并且降低污染的风险,且能够在同一容器内效率良好地培养、分化诱导细胞的细胞培养容器的制造方法及它的制造装置。
[0029]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广扩且平坦的培养面,并且即便为少量的培养液,也能够以均一的厚度遍及培养面的各个角落的细胞培养容器、细胞培养方法、及细胞培养容器的制造方法。
[0030]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003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施方案中的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将袋状膜容器载置于形成有凹部的载置台;向所载置的上述袋状膜容器的内部导入流体;及一面对上述载置台及与载置于上述载置台的上述袋状膜容器相对向的按压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加热,一面利用上述按压构件对所载置的上述袋状膜容器加压。
[0032]此外,本实施方案中的容器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载置台,其于载置袋状膜容器的载置面形成有凹部;流体导入装置,其向载置于上述载置面的上述袋状膜容器的内部导入流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培养容器,其包含:第1容器壁,其具有透气性且为底面;第2容器壁,其具有鼓出形状,该鼓出形状接触于上述第1容器壁的周缘部并且在较上述周缘部更内侧处相对于上述第1容器壁而突出;及埠口,其与由上述第1容器壁及上述第2容器壁的鼓出形状包围的培养空间连通;且上述第1容器壁至少在与上述埠口接触的区域以外呈平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第2容器壁中的形成上述培养空间的顶面为平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第1容器壁与上述第2容器壁的厚度比实质上为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第2容器壁为具有透气性的膜,且上述第1容器壁的透气性与上述第2容器壁的透气性实质上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第1容器壁与2容器壁由相同材料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中,上述第1容器壁的表面与上述第2容器壁的顶面相互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中,上述埠口中的与上述第1容器壁接触的接触面与上述第1容器壁的表面为同一平面。8.一种细胞培养方法,其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且:以使上述第1容器壁相对于上述第2容器壁成为下方的方式载置上述第1容器壁,并经由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末永亮田中乡史户谷贵彦高桥直己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