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夹持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474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夹持转移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安装架和设置于安装架上的转移座以及滑移于转移座上的夹持件,夹持件包括有夹持座和设置于夹持座上的上夹持臂和下夹持臂以及夹持驱动器,上夹持臂和下夹持臂远离夹持座的一端均可拆卸安装有防脱沿,该装置能够稳定的管材进行夹持、转移操作,并且避免损伤管材。并且避免损伤管材。并且避免损伤管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夹持转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移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全自动夹持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材的转移装置是用来传递圆形管材的转移装置,管材在进行切割之前,需要通过管材转移装置将管材输送至切割机处。
[0003]现有的转移装置存在转移不稳、夹持不到位、出现偏差、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夹持转移装置,该全自动夹持转移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夹持转移装置,包括有安装架和设置于安装架上的转移座以及滑移于转移座上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有夹持座和设置于夹持座上的上夹持臂和下夹持臂以及夹持驱动器,所述上夹持臂和下夹持臂远离夹持座的一端均可拆卸安装有防脱沿。
[000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夹持件沿着转移座朝第一方向进行往返移动,将输送装置上的管材进行夹持后再转送至切割装置位置处,再通过夹持驱动器的设计,对管材进行夹持固定,由于该防脱沿的设计,使得上夹持臂和下夹持臂以及防脱沿形成闭环,能够有效的对管材进行限制作用。
[0007]当上夹持臂和下夹持臂夹持过程中两防脱沿先抵接,从而形成一定空间的夹持腔,根据管材的尺寸规格,调整两防脱沿的尺寸,能够有效避免上夹持臂和下夹持臂夹持过程中对管材过于挤压,从而造成管材或者夹持驱动器的损害。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管材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转移座和夹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夹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单管分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1、安装架;2、转移座;21、第一导轨;22、第一滑块;23、镂空槽;3、夹持件;31、夹持座;32、上夹持臂;33、下夹持臂;34、夹持驱动器;35、防脱沿;36、夹头底座;37、第二导轨;38、第三导轨;39、驱动齿条;4、单管分料装置;41、安装座;42、驱动件;43、限位板;44、限位部;45、承接部;46、阻挡部;47、引导斜面;48、驱动电机;49、驱动齿轮;50、移动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
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4]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夹持转移装置,包括有安装架1和设置于安装架1上的转移座2以及滑移于转移座2上的夹持件3,夹持件3包括有夹持座31和设置于夹持座31上的上夹持臂32和下夹持臂33以及夹持驱动器34,上夹持臂32和下夹持臂33远离夹持座31的一端均可拆卸安装有防脱沿35。
[0015]本技术的设计,该夹持件3沿着转移座2朝第一方向进行往返移动,将输送装置上的管材进行夹持后再转送至切割装置位置处,再通过夹持驱动器34的设计,对管材进行夹持固定,由于该防脱沿35的设计,使得上夹持臂32和下夹持臂33以及防脱沿35形成闭环,能够有效的对管材进行限制作用。
[0016]当上夹持臂32和下夹持臂33夹持过程中两防脱沿35先抵接,从而形成一定空间的夹持腔,根据管材的尺寸规格,调整两防脱沿35的尺寸,能够有效避免上夹持臂32和下夹持臂33夹持过程中对管材过于挤压,从而造成管材或者夹持驱动器34的损害。
[0017]转移座2上设置有第一导轨21,夹持座31上设置有第一滑块22,转移座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夹持座31沿第一导轨21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
[0018]该移动部件可以采用皮带输送、直线电机、丝杆传动的输送结构。
[0019]夹持座31呈直角三角形结构设置。如图3所示,一直角边与第一导轨21连接,另一直角边作为供夹持座31安装的安装边。
[0020]夹持座31上设置有若干镂空槽23。
[0021]该夹持座31的结构设置,能够大大降低夹持座31的重量,从而保证移动的稳定性。
[0022]夹持座31上设置有夹头底座36和设置于夹头底座36上的第二导轨37和第三导轨38,上夹持臂32滑移连接于第二导轨37上,下夹持臂33滑移连接于第三导轨38上,上夹持臂32和下夹持臂33上分别设置有驱动齿条39。
[0023]夹持驱动器34包括有分别与两驱动齿条39啮合设置的转动齿轮、驱动转动齿轮转动的电机组件或气缸组件。
[0024]实施例情况:上夹持臂32与其驱动齿条39设置于转动齿轮的右侧,下夹持臂33与其驱动齿条39设置于转动齿轮的左侧。
[0025]当电机组件或气缸组件驱动转动齿轮顺时针转动过程中,上夹持臂32向下运动,下夹持臂33向上运动,形成夹持配合。
[0026]当转动齿轮逆时针转动过程中,上夹持臂32向上运动,下夹持臂33向下运动,形成分离配合。
[0027]转移座2和夹持件3均等距设置有多组。
[0028]多组转移座2和夹持件3能够对管材多个位置进行夹持操作,从而提高对管材输送的稳定性。
[0029]还包括有多组单管分料装置4,单管分料装置4包括有安装座41、驱动件42以及限位板43;
[0030]限位板43包括有设置于顶端的限位部44和承接部45以及阻挡部46,限位部44和阻挡部46分别设置于承接部45的两侧,限位部44的高度位置高于承接部45的高度位置设置,
限位部44上设置有引导斜面47。
[0031]驱动件42包括有驱动电机48和驱动齿轮49,限位板43上设置有与驱动齿轮49啮合设置的移动齿条50。
[0032]通过输送链对管材进行统一的输送操作,再通过驱动件42限位板43上升,使得限位部44移动至管材前方,阻挡管材的前进,此时输送链停止移动,随后驱动件42驱动限位板43下降,输送链再带动管材向前移动一个工作单位(根据管材尺寸,调节自身移动单位的距离),之后驱动件42驱动限位板43上升,此时引导斜面47从两管材之间插入,使得前方的管材随着引导斜面47向承接部45方向移动,而后方的管材再次被限位部44挡住,直至前方的单管与阻挡部46抵接完成单管与后续管材的分离操作,最后该限位板43持续上升,使得管材移动至夹持件3可夹持区域内,直至被夹持件3夹持转移。
[0033]所以,通过该分料装置与夹持件3的配合能够实现稳定的单管分离、转移等操作,在输送链不运动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多管移动的情况。
[0034]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夹持转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安装架(1)和设置于安装架(1)上的转移座(2)以及滑移于转移座(2)上的夹持件(3),所述夹持件(3)包括有夹持座(31)和设置于夹持座(31)上的上夹持臂(32)和下夹持臂(33)以及夹持驱动器(34),所述上夹持臂(32)和下夹持臂(33)远离夹持座(31)的一端均可拆卸安装有防脱沿(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夹持转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移座(2)上设置有第一导轨(21),所述夹持座(31)上设置有第一滑块(22),所述转移座(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夹持座(31)沿第一导轨(21)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夹持转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夹持座(31)呈直角三角形结构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夹持转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夹持座(31)上设置有夹头底座(36)和设置于夹头底座(36)上的第二导轨(37)和第三导轨(38),所述上夹持臂(32)滑移连接于第二导轨(37)上,所述下夹持臂(33)滑移连接于第三导轨(38)上,所述上夹持臂(32)和下夹持臂(33)上分别设置有驱动齿条(3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鸿鹏谈洋徐侠张远强戈堤王大健
申请(专利权)人:奔腾激光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