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油雾分离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416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油雾分离回收系统,涉及分离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压缩机润滑油箱、油雾分离筒、油烟排出装置、辅助排烟装置、油雾管、回油管和回收油箱,所述压缩机润滑油箱上连接有油雾管,所述油雾管与油雾分离筒连通,所述油雾分离筒内设有油雾分离组件,所述油雾分离筒一侧连接有油烟排出装置,所述油雾分离筒底部一侧设有回油管,所述油雾分离筒上油烟排出装置下方设有辅助排烟装置;通过设置油雾分离筒、油烟排出装置、辅助排烟装置、油雾管、回油管和回收油箱,通过对压缩机润滑油的回收可以减少润滑油烟排放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消除高温油渗漏带来的安全隐患。还可以消除高温油渗漏带来的安全隐患。还可以消除高温油渗漏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油雾分离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分离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油雾分离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压缩机润滑油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雾,这些油雾中含有未完全使用的润滑油,如果直接排出则产生了润滑油浪费,且直接排放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易发生高温油渗漏事故。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压缩机油雾分离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油雾分离回收系统,通过设置油雾分离筒、油烟排出装置、辅助排烟装置、油雾管、回油管和回收油箱,可以实现将压缩机润滑油箱产生的油雾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油烟能够被排出,压缩机润滑油可以实现被回收,通过对压缩机润滑油的回收可以减少润滑油烟排放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消除高温油渗漏带来的安全隐患。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压缩机油雾分离回收系统,包括压缩机润滑油箱、油雾分离筒、油烟排出装置、辅助排烟装置、油雾管、回油管和回收油箱,所述压缩机润滑油箱一侧设有回收油箱,所述压缩机润滑油箱上连接有油雾管,所述油雾管与油雾分离筒连通,所述油雾分离筒内设有油雾分离组件,所述油雾分离筒一侧连接有油烟排出装置,所述油雾分离筒另一侧设有入口负压表,所述油雾分离筒底部一侧设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下端设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下端通向回收油箱,所述第二支管一端插入油雾管后并向下延伸至压缩机润滑油箱内部,所述油雾分离筒上油烟排出装置下方设有辅助排烟装置。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油雾分离组件包括底座、内层滤芯和外层滤芯,所述油雾分离筒内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油雾分离筒底部进口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底座上设有内层滤芯,所述内层滤芯外侧设有外层滤芯。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层滤芯和外层滤芯底部均设有螺纹连接座,所述通孔外侧的底座上设有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所述内层滤芯通过螺纹连接座与第一螺纹槽和可拆卸安装,所述外层滤芯通过螺纹连接座与第二螺纹槽和可拆卸安装。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层滤芯的滤孔直径大于外层滤芯的滤孔直径,所述内层滤芯内部上方设有第一拆卸手柄,所述外层滤芯外侧上方设有第二拆卸手柄。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油雾管下端通过第一法兰与压缩机润滑油箱上的油雾出口管连接,所述油雾管上端通过第二法兰与油雾分离筒底部连接。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油烟排出装置包括油烟管、风机和出口阀,所述油雾分离筒一侧设有油烟管,所述油烟管一端连通风机的进口端,所述风机的出口端管道上设有出口阀。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辅助排烟装置包括旁通管、旁通阀、单向阀和油箱负压表,所述油雾分离筒一侧设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上设有旁通阀、单向阀和油箱负压表,且所述旁通管连通风机的出口端管道。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回油管上设有回油视窗,所述回收油箱上设有高油位视窗和低油位视窗,且所述回收油箱一侧设有通气阀和排液阀。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油雾分离筒、油烟排出装置、辅助排烟装置、油雾管、回油管和回收油箱,可以实现将压缩机润滑油箱产生的油雾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油烟能够被排出,压缩机润滑油可以实现被回收,通过对压缩机润滑油的回收可以减少润滑油烟排放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消除高温油渗漏带来的安全隐患;
[0014]同时本技术的油雾分离组件的内层滤芯和外层滤芯配合能够充分分离润滑油和油烟,分离效率高,油雾分离组件还具有方便拆卸更换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油雾分离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内层滤芯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外层滤芯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压缩机润滑油箱;2、油雾分离筒;3、油烟排出装置;301、油烟管;302、风机;303、出口阀;4、辅助排烟装置;401、旁通管;402、旁通阀;403、单向阀;404、油箱负压表;5、油雾管;6、回油管;7、回收油箱;8、油雾分离组件;801、底座;802、内层滤芯;803、外层滤芯;804、通孔;805、螺纹连接座;806、第一螺纹槽;807、第二螺纹槽;808、第一拆卸手柄;809、第二拆卸手柄;9、入口负压表;10、第一法兰;11、第二法兰;12、回油视窗;13、高油位视窗;14、低油位视窗;15、通气阀;16、排液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2]根据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压缩机油雾分离回收系统,包括压缩机润滑油箱1、油雾分离筒2、油烟排出装置3、辅助排烟装置4、油雾管5、回油管6和回收油箱7,所述压缩机润滑油箱1一侧设有回收油箱7,所述压缩机润滑油箱1上连接有油雾管5,所述油雾管5与油雾分离筒2连通,所述油雾分离筒2内设有油雾分离组件8,所述油雾分离筒2一侧连接有油烟排出装置3,所述油雾分离筒2另一侧设有入口负压表9,入口负压表9用于观察风机302入口负压,防止风机302电机超电流,且能够通过跟油箱负压表404进行对比判断出油雾分离组件8的压差,所述油雾分离筒2底部一侧设有回油管6,在本技术中,回油管6必须插入压缩机润滑油箱1和回收油箱7的液面下方,避免油雾分离组件8产生的压差造成压缩机润滑油箱1和回收油箱7负压要小于油雾分离筒2内的负压,若回油管6不插入压缩机润滑油箱1和回收油箱7的液面下方,气流就会从回油管6的底部往油雾分离筒2内流动,造成聚集分离下来的润滑油不能回到压缩机润滑油箱1和回收油箱7,当回油管6下端插入压缩机
润滑油箱1和回收油箱7的液面下方,就形成了静压平衡,油雾分离筒2内聚集分离下来的润滑油即可通过重力回到压缩机润滑油箱1和回收油箱7,所述回油管6下端设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下端通向回收油箱7,所述第二支管一端插入油雾管5后并向下延伸至压缩机润滑油箱1内部,所述油雾分离筒2上油烟排出装置3下方设有辅助排烟装置4;
[0023]进行压缩机润滑油油雾分离回收作业时,压缩机润滑油箱1内产生的油雾通过油雾管5进入到油雾分离筒2内,然后经过油雾分离组件8分离,分离产生的回收润滑油通过回油管6进入到回收油箱7或重新回到压缩机润滑油箱1内,分离产生的油烟则通过油烟排出装置3排出;
[0024]当油雾分离筒2故障停机时,油烟则辅助排烟装置4排出,进而保证不会造成压缩机润滑油箱1内压力积聚。
[0025]所述油雾分离组件8包括底座801、内层滤芯802和外层滤芯803,所述油雾分离筒2内部设有底座8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油雾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润滑油箱(1)、油雾分离筒(2)、油烟排出装置(3)、辅助排烟装置(4)、油雾管(5)、回油管(6)和回收油箱(7),所述压缩机润滑油箱(1)一侧设有回收油箱(7),所述压缩机润滑油箱(1)上连接有油雾管(5),所述油雾管(5)与油雾分离筒(2)连通,所述油雾分离筒(2)内设有油雾分离组件(8),所述油雾分离筒(2)一侧连接有油烟排出装置(3),所述油雾分离筒(2)另一侧设有入口负压表(9),所述油雾分离筒(2)底部一侧设有回油管(6),所述回油管(6)下端设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下端通向回收油箱(7),所述第二支管一端插入油雾管(5)后并向下延伸至压缩机润滑油箱(1)内部,所述油雾分离筒(2)上油烟排出装置(3)下方设有辅助排烟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机油雾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分离组件(8)包括底座(801)、内层滤芯(802)和外层滤芯(803),所述油雾分离筒(2)内部设有底座(801),所述底座(801)上设有与油雾分离筒(2)底部进口相适配的通孔(804),所述底座(801)上设有内层滤芯(802),所述内层滤芯(802)外侧设有外层滤芯(8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缩机油雾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滤芯(802)和外层滤芯(803)底部均设有螺纹连接座(805),所述通孔(804)外侧的底座(801)上设有第一螺纹槽(806)和第二螺纹槽(807),所述内层滤芯(802)通过螺纹连接座(805)与第一螺纹槽(806)和可拆卸安装,所述外层滤芯(8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峰杨庆薛二唱李新王双
申请(专利权)人: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