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946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槽,蓄电池槽内腔被隔板分隔为多个单体槽,当各单体槽成单排排列时,位于蓄电池槽两端的单体槽称为边单体槽,位于两侧边单体槽之间的单体槽称为中单体槽;当各单体槽成双排排列时,位于蓄电池槽四角的单体槽称为边单体槽,位于各边单体槽之间的单体槽称为中单体槽,所述蓄电池槽外侧壁上对应各中单体槽的位置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内填充有散热层。该装置在不影响蓄电池结构强度条件下,通过设置散热槽来提高蓄电池槽局部散热效果,从而提高蓄电池的散热能力。从而提高蓄电池的散热能力。从而提高蓄电池的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槽


[0001]本技术涉及二次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槽。

技术介绍

[0002]铅蓄电池是一种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电池。铅酸电池放电时,正极的二氧化铅和负极的海绵状铅,转变成硫酸铅;充电时,正负极的硫酸铅分别转变成二氧化铅和海绵状铅。一个单格铅蓄电池的额定电压是2.0V,经常用2~6个单格铅蓄电池串联起来组成额定电压4.0、6.0V、8.0V、10.0V和12.0V的铅蓄电池。
[0003]其中12.0V的铅蓄电池有两种常见的结构,分别是1*6的单排结构和2*3的双排结构。
[0004]化成是铅蓄电池生产的关键工序,通过充放电将正极活性物质转化为二氧化铅,负极活性物质转化为海绵状铅。
[0005]常用的化成方式有两种,极板化成和电池化成。极板化成,也称为槽化成和外化成,将正、负生极板相间地插入化成槽内,相同极性的极板排在同一边,形成多极板的正、负极群进行充电化成形成熟极板,用化成好的熟极板组装电池,非干荷电池还需要经过加酸和充电工序。电池化成,也称为内化成,将生极板组装成电池,加酸,然后通电化成形成熟极板。
[0006]电池化成,是一个放热过程。铅蓄电池的两边单格和中间单格与环境接触面积大小不同,在双排结构的铅蓄电池中,两边单格有2个面与环境接触和散热,中间单格只有1个面积与环境接触和散热。化成过程中两边单格散热量比中间单格大,两边单格内部温度比中间单格内部温度低,两边单格失水量比中间单格少。
[0007]化成结束后,两边单格电解液密度比中间单格低,形成单格之间电解液密度不均匀,电池一致性差的问题。
[0008]专利文献CN213905469U一种高温使用铅酸蓄电池盖,包括封盖,所述封盖下方固定有六个槽体,所述槽体分两排固定在封盖下端面,两排所述槽体之间设有间隙;将电池设计成两排三格,两排槽体之间有间隙,将电池固定在槽体内,并且在间隙内及槽体底部填充导热硅胶。该方法通过增加电池与空气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电池散热能力。
[0009]该装置是通过增加空隙来增加散热面积,如果为了保证原电池体积不变则会降低电池的容量,如果为了保证电池容量不变,则需要改变电池原料或者增大电池体积,均会影响电池的原始功能和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槽,在不影响蓄电池结构强度条件下,通过设置散热槽来提高蓄电池槽局部散热效果,从而提高蓄电池的散热能力。
[0011]一种蓄电池槽,蓄电池槽内腔被隔板分隔为多个单体槽,当各单体槽成单排排列时,位于蓄电池槽两端的单体槽称为边单体槽,位于两侧边单体槽之间的单体槽称为中单
体槽;当各单体槽成双排排列时,位于蓄电池槽四角的单体槽称为边单体槽,位于各边单体槽之间的单体槽称为中单体槽,所述蓄电池槽外侧壁上对应各中单体槽的位置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内填充有散热层。
[0012]优选的,当各单体槽成单排排列且单体槽个数为3个或4个时,散热槽深度为蓄电池槽侧壁厚度的1/5~1/3,散热槽高度为蓄电池槽高度的1/2~4/5。
[0013]优选的,当各单体槽成单排排列且单体槽个数为5个或6个时,一侧与边单体槽相接的中单体槽对应设置的散热槽深度为蓄电池槽侧壁厚度的1/10~1/6,未与边单体槽相接的中单体槽对应设置的散热槽深度为蓄电池槽侧壁厚度的1/5~1/3,所述散热槽高度为蓄电池槽高度的1/2~4/5。
[0014]优选的,当各单体槽成双排排列且单体槽个数为6个时,所述散热槽的宽度与对应布置的中单体槽内宽相等,所述散热槽的高度为对应中单体槽内高的1/2~4/5。
[0015]优选的,当各单体槽成双排排列且单体槽个数为6个时,所述散热槽沿宽度方向延伸至两端边单体槽。
[0016]具体的,所述散热槽宽度方向在边单体槽上延伸宽度为对应边单体槽内宽的1/10~1/5,所述散热槽的高度为对应中单体槽内高的1/2~4/5。
[0017]优选的,当各单体槽成双排排列且单体槽个数为6个时,每个中单体槽的位置对应设有两个沿宽度方向排列的散热槽,且每个散热槽沿宽度方向延伸至两端边单体槽。
[0018]具体的,每个散热槽沿边单体槽延伸的宽度为对应边单体槽内宽的1/10~1/5,每个散热槽沿中单体槽延伸的宽度为对应中单体槽内宽的1/5~2/5,所述散热槽的高度为对应中单体槽内高的1/2~4/5。
[0019]优选的,所述散热层材料为导热硅胶片或石墨片,通过填充吸热能力强的材料,将位于中单体槽内的热量吸出从而降低蓄电池槽内的整体温度。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通过在蓄电池槽侧壁上设置散热槽,在不改变蓄电池电容量的前提下,增加中单体槽的散热能力,从而提高了蓄电池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中单排排列的6v蓄电池槽示意图;
[0023]图2为实施例中单排排列的8v蓄电池槽示意图;
[0024]图3为实施例中单排排列的10v蓄电池槽示意图;
[0025]图4为实施例中单排排列的12v蓄电池槽示意图;
[0026]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种双排排列的蓄电池槽示意图;
[0027]图6为实施例中第二种双排排列的蓄电池槽示意图;
[0028]图7为实施例中第三种双排排列的蓄电池槽示意图;
[0029]图中,1、蓄电池槽;2、散热槽;3、隔板;4、中单体槽;5、边单体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所示,为一种单排排列的6v蓄电池槽1,蓄电池槽1内被隔板3分隔出两个边
单槽5与夹在中间的中单体槽4,其中,隔板3的厚度为蓄电池槽1侧壁厚度的1/4;
[0032]由于边单体5的三面为蓄电池槽1侧壁一面为隔板2,相较于中间只有两面为蓄电池槽1侧壁的中单体槽4,散热能力要强很多,导致了蓄电池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因此在蓄电池槽1侧壁上开设与中单体槽4对应布置的散热槽2,该散热槽2的深度为蓄电池槽1侧壁厚度的1/5,且散热槽2高度为蓄电池槽1高度的1/2。
[0033]其中,散热槽2内填充有散热层,该散热层材料选用导热硅胶片且厚度与散热槽2厚度一致。
[0034]实施例2
[0035]如图2所示,为一种单排排列的8v蓄电池槽1,蓄电池槽1内被隔板3分隔出两个边单体槽5与夹在中间的两个中间单体槽4,其中,隔板3的厚度为蓄电池槽1侧壁厚度一致。
[0036]由于边单体5的三面为蓄电池槽1侧壁一面为隔板3,相较于中间只有两面为蓄电池槽1侧壁的中单体槽4,散热能力要强很多,导致了蓄电池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因此在蓄电池槽1侧壁上开设与中单体槽4对应布置的散热槽2,该散热槽2的深度为蓄电池槽1侧壁厚度的1/3,且该散热槽2高度为蓄电池槽1高度的4/5。
[0037]其中,散热槽2内填充有散热层,该散热层材料选用导热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槽,蓄电池槽内腔被隔板分隔为多个单体槽,当各单体槽成单排排列时,位于蓄电池槽两端的单体槽称为边单体槽,位于两侧边单体槽之间的单体槽称为中单体槽;当各单体槽成双排排列时,位于蓄电池槽四角的单体槽称为边单体槽,位于各边单体槽之间的单体槽称为中单体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槽外侧壁上对应各中单体槽的位置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内填充有散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槽,其特征在于,当各单体槽成单排排列且单体槽个数为3个或4个时,散热槽深度为蓄电池槽侧壁厚度的1/5~1/3,散热槽高度为蓄电池槽高度的1/2~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槽,其特征在于,当各单体槽成单排排列且单体槽个数为5个或6个时,一侧与边单体槽相接的中单体槽对应设置的散热槽深度为蓄电池槽侧壁厚度的1/10~1/6,未与边单体槽相接的中单体槽对应设置的散热槽深度为蓄电池侧壁厚度的1/5~1/3,所述散热层高度为蓄电池高度的1/2~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槽,其特征在于,当各单体槽成双排排列且单体槽个数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成智李雪辉孔鹤鹏刘玉李桂发郭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