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偶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93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永磁偶合器。它包括外转子组件以及内转子组件,外转子组件和内转子组件同轴设置,外转子磁钢为矩形截面结构,相邻的外转子磁钢之间所形成的楔形空间内填充有外填充物,内转子磁钢大致呈矩形截面结构,相邻的内转子磁钢之间所形成的楔形空间内填充有内填充物并且通过内转子磁钢固定件对各块内转子磁钢进行固定,外转子磁钢和内转子磁钢固定件之间具有间隙。优点是:大大节省了稀土永磁材料的用量,降低了稀土永磁材料成本,同时也节省了磁钢的加工工时,降低了磁钢加工成本,保证了磁钢工作过程中定位可靠,有效防止了因内转子组件高速转动时产生过大的离心力而导致内转子磁钢“甩飞”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永磁偶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传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永磁偶合器。

技术介绍

[0002]永磁偶合器(或永磁联轴器)是依靠稀土永磁材料的磁力实现轴间的非接触传动,同步永磁偶合器由于在传动过程中无温升发热等问题,目前在机械传动系统中有较多应用,其中尤以筒式结构永磁偶合器应用最为广泛。
[0003]现有常规的筒式结构永磁偶合器普遍为永磁磁钢径向参与磁偶合,内部磁路无论选择Halbach阵列或N

S交替排列结构,磁钢一般选取强磁性材料,且磁钢截面均采用瓦形结构,然而不同的瓦形截面磁钢具有不同的半径,因此,很难通过固定的模具进行成型,为此,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通过预先制成矩形截面磁钢,然后再制成瓦形截面磁钢,众所周知,稀土永磁材料价格昂贵,现有的这种加工方式浪费了大量的稀土永磁材料,造成了材料成本的浪费;另外,当矩形截面磁钢在制成瓦形截面磁钢时还要耗费大量的加工工时,对磁钢的加工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但能够节约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而且还能够有效保证磁钢工作过程中定位可靠的永磁偶合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永磁偶合器,包括具有外转子载体和外转子磁钢的外转子组件以及具有内转子磁钢和内转子载体的内转子组件,外转子组件和内转子组件同轴设置,外转子磁钢为矩形截面结构并且沿所述外转子载体的内表面均匀排布,相邻的外转子磁钢之间所形成的楔形空间内填充有外填充物,内转子磁钢大致呈矩形截面结构并且沿所述内转子载体的外表面均匀排布,相邻的内转子磁钢之间所形成的楔形空间内填充有内填充物并且通过一个环形截面结构的内转子磁钢固定件对各块内转子磁钢进行固定,所述外转子磁钢和内转子磁钢固定件之间具有间隙。
[0006]各块所述内转子磁钢均具有与内转子磁钢固定件相配合的外侧圆弧面。
[0007]所述外转子载体的内表面由若干个相同大小且相互衔接的内表平面所构成,各个所述内表平面与各个所述外转子磁钢的外侧平面贴合。
[0008]所述内转子载体的外表面由若干个相同大小且相互衔接的外表平面所构成,各个所述外表平面与各个所述内转子磁钢的内侧平面贴合。
[0009]各个所述内表平面之间采用圆弧面或者平面作为衔接部分进行衔接过渡,各个所述外表平面相交连接。
[0010]所述内转子磁钢固定件采用非导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内转子磁钢固定件与内转子磁钢的外侧圆弧面紧密接触配合。
[0011]所述外转子磁钢的外侧平面与外转子载体的内表平面采用胶水粘接。
[0012]所述内转子磁钢的内侧平面与内转子载体的外表平面亦采用胶水粘接。
[0013]所述外转子磁钢与内转子磁钢采用强磁性材料制成,磁路结构采用Halbach阵列或者N

S交替排列结构。
[0014]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1)采用矩形截面结构的外转子磁钢以及具有一个外侧圆弧面的大致呈矩形截面结构的内转子磁钢,取代了瓦形截面磁钢,大大节省了稀土永磁材料的用量,降低了稀土永磁材料成本,同时也节省了磁钢的加工工时,降低了磁钢加工成本,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永磁偶合器内部采用瓦形截面磁钢而浪费大量永磁材料和加工工时的技术问题。
[0016](2)在相邻的外转子磁钢之间以及相邻的内转子磁钢之间所构成的楔形空间内分别填充有胶类填充物,使得外转子磁钢与外转子载体、内转子磁钢与内转子载体均成为整体结构,该结构对磁钢起了良好的周向和径向固定作用,保证磁钢工作过程中定位可靠。
[0017](3)外转子磁钢与外转子载体之间、内转子磁钢与内转子载体之间均为平面胶接,相比现有技术,即配合面由圆弧面改为平面,加工相对简单,加工精度更高,磁钢粘接更加牢固可靠,同时内转子磁钢的外侧面依然选用圆弧面,便于采用高强度材料对其进行径向固定,能够有效防止因内转子组件高速转动时产生过大的离心力而导致内转子磁钢“甩飞”的问题。
[0018](4)其磁路结构可以采用Halbach阵列或者N

S交替排列结构,使其磁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实施例一中外转子载体与内转子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实施例一中外转子磁钢与内转子磁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实施例二中外转子磁钢与内转子磁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实施例二中的验证对比示意图;
[0025]其中:1、外转子组件;2、内转子组件;3、间隙;4、外侧平面;5、外侧圆弧面;6、内侧平面;7、外表平面;8、内表平面;9、衔接部分;11、外转子载体;12、外转子磁钢;13、外填充物;21、内转子载体;22、内转子磁钢;23、内填充物;24、内转子磁钢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的永磁偶合器,包括同轴设置的外转子组件1和内转子组件2,所说的外转子组件1包括外转子磁钢12、用于径向支撑固定外转子磁钢12的外转子载体11及用于固定外转子磁钢12的外填充物13,如图1所示,外转子磁钢12为矩形截面结构,外转子载体11为环形截面结构,各块外转子磁钢12均匀排布在外转子载体11的内表面,由
于外转子磁钢12为矩形截面结构,因此使得相邻的外转子磁钢12之间形成如图1所示的楔形空间,在所形成的楔形空间内填充有上述的外填充物13。
[0029]所说的内转子组件2包括内转子磁钢22、用于径向支撑固定内转子磁钢22的内转子载体21、用于固定内转子磁钢22的内填充物23及用于径向固定内转子磁钢22的内转子磁钢固定件24,如图1所示,内转子磁钢22大致呈矩形截面结构,内转子载体21和内转子磁钢固定件24均为环形截面结构,各块内转子磁钢22均匀排布在内转子载体21的外表面,其中,对于内转子磁钢22的具体形状来说,它是由一块矩形结构的稀土永磁为坯料并且在该坯料的外侧加工出外侧圆弧面5所构成的仅仅具有外侧圆弧面5的类似矩形的截面结构,即:内转子磁钢22除了外侧圆弧面5外,其余面均为平面,该外侧圆弧面5的表面弧度大小与内转子磁钢固定件24相适应,由此可以使内转子磁钢固定件24与内转子磁钢22的外侧圆弧面5紧密接触配合,由于内转子磁钢22大致呈矩形截面结构,因此使得相邻的内转子载体21之间形成如图1所示的楔形空间,在所形成的楔形空间内填充有上述的内填充物23,环形截面结构的内转子磁钢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偶合器,包括具有外转子载体(11)和外转子磁钢(12)的外转子组件(1)以及具有内转子磁钢(22)和内转子载体(21)的内转子组件(2),所述外转子组件(1)和内转子组件(2)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磁钢(12)为矩形截面结构并且沿所述外转子载体(11)的内表面均匀排布,相邻的所述外转子磁钢(12)之间所形成的楔形空间内填充有外填充物(13),所述内转子磁钢(22)大致呈矩形截面结构并且沿所述内转子载体(21)的外表面均匀排布,相邻的所述内转子磁钢(22)之间所形成的楔形空间内填充有内填充物(23)并且通过一个环形截面结构的内转子磁钢固定件(24)对各块所述内转子磁钢(22)进行固定,所述外转子磁钢(12)和内转子磁钢固定件(24)之间具有间隙(3)。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偶合器,其特征在于:各块所述内转子磁钢(22)均具有与内转子磁钢固定件(24)相配合的外侧圆弧面(5)。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永磁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载体(11)的内表面由若干个相同大小且相互衔接的内表平面(8)所构成,各个所述内表平面(8)与各个所述外转子磁钢(12)的外侧平面(4)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红刚沈宝国潘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