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336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与方法,涉及潮沟地貌原位置监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潮沟监测时只能针对单一确定的位置进行监测,在所监测的范围无法对弧向位置进行相对的信息采集,使得形成环形数据的时候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上窄下宽形状,且支撑架顶部位置为L形状,支撑架L形状的顶端面中间位置与滑座底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根据角度件顶端面的通孔外端前方设置的刻度值以及转动块转杆上端的刻度指向板来确定转动块的旋转幅度,对转动块所要旋转的角度进行计算,接下来再通过行程杆的向下滑动,对转动块旋转过后行程杆下方的潮沟位置高度进行记录。度进行记录。度进行记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潮沟地貌原位置监测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潮沟是在沙泥质潮滩上由于潮流作用形成的冲沟,是潮坪上最活跃的微地貌单元,根据每年的降雨量以及海水、河水冲刷,会对潮沟整体的形体造成改变,因此需要对潮沟的范围性沉降位置进行相对的检测,类似于目前潮沟地貌原位置监测还存在以下不足:在对潮沟地貌的区域位置进行监测时候,只能针对单一确定的位置进行监测,生成地貌改变的幅度,但是在所监测的范围无法对弧向位置进行相对的信息采集,使得形成环形数据的时候存在较大误差。
[0003]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与方法,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与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潮沟监测时只能针对单一确定的位置进行监测,在所监测的范围无法对弧向位置进行相对的信息采集,使得形成环形数据的时候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与方法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6]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与方法,包括: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上窄下宽形状,且支撑架顶部位置为L形状,支撑架L形状的顶端面中间位置与滑座底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滑座前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十字形状的滑槽,限位支杆后端位置滑动连接在滑座十字形滑槽内,滑座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与滑座十字滑槽相贯通的螺纹孔,滑座螺纹孔内转动连接有限位螺杆,限位螺杆底端面与限位支杆杆体后端上方位置相贴合,限位支杆前端的中间位置与角度件后端面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角度件中间位置开设有相贯穿的通孔,且角度件通孔内设置有轴承,角度件顶端面的通孔外端前方设置有刻度值,角度件通孔轴心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凸块。
[0007]进一步的,所述角度件的轴承内与转动块顶部转杆转动连接,转动块转杆的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刻度指向板,转动块的刻度指向板位于角度件凸块正前端位置,转动块下方位置为矩形形状,且转动块下方位置开设有矩形滑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块矩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矩形形状的定向件,定向件前端位置设置有夹槽,定向件上下两端分别对称开设有五个滑槽,定向件上端每相邻两个滑槽的间距相同,且下端每相邻两个滑槽的间距相同,定向件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联动件,联动件上端后方位置设置有把手,联动件前端中间位置滑动连接有推杆,把手通过L形状的连接件与推杆相连接,定向件内部上下两端转动连接有十个传动齿轮,联动件前端推杆与双面传
动件后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双面传动件滑动连接在定向件内部中间位置,双面传动件的上下两端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齿条,十个传动齿轮均与双面传动件齿条相啮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定向件的十个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卡板,且每个卡板前端位置设置有卡齿,十个卡板前端卡齿分别与十个传动齿轮相啮合,定向件内部上端的五个卡板每相邻间距相同,且定向件内部上端的五个卡板与定向件内部下端的五个卡板呈对称设置,定向件前端夹槽内与行程监测器顶部的上方位置固定连接,行程监测器的前端位置纵向滑动连接有行程杆。
[0010]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1.先将支撑架整体固定至潮沟地貌所需监测的边缘位置,将支撑架整体进行固定到地面,接下来通过滑动限位支杆的位置,对角度件的整体进行向前方向的位置延伸,当角度件延伸至合适位置之后,工作人员转动限位螺杆,使得限位螺杆在滑座内向下移动,直至限位螺杆底端面与限位支杆的后端上方位置相贴合,对限位支杆整体进行位置限制,避免限位支杆出现活动;
[0012]2.接下来调整定向件的位置,使得定向件夹槽后端位置贴合转动块前端位置,下一步对行程监测器前端的行程杆进行向下滑动,直至行程杆下方位置接触到地面,根据行程监测器与行程杆的下放延伸距离进行标记,接下来对转动块整体进行转动,根据角度件顶端面的通孔外端前方设置的刻度值以及转动块转杆上端的刻度指向板来确定转动块的旋转幅度,对转动块所要旋转的角度进行计算,接下来再通过行程杆的向下滑动,直至行程杆与行程杆下方地面相接触,对转动块旋转过后行程杆下方的潮沟位置高度进行记录,后续将所采集的高度位置进行汇总,得出现阶段潮沟原位置的沉降高度。
[0013]3.当需要采集多范围的潮沟位置高度的时候,操作人员将定向件的把手向前掰动,定向件的推杆将会向前方位置移动,定向件的推杆带动双面传动件整体向前移动,在双面传动件向前移动行进的过程中,通过双面传动件的齿条与十个传动齿轮的啮合使得十个传动齿轮进行转动,在十个传动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十个卡板收纳到定向件的内部位置,解除最前端两个卡板对转动块的限制,接下来将定向件在转动块矩形滑槽内向前方位置进行滑动,调整转动块与行程监测器之间的间距,直至转动块的位置处于任意四个卡板的中间位置;
[0014]4.下一步将定向件的把手向后掰动,定向件的推杆将会向后方位置移动,定向件的推杆带动双面传动件整体向后移动,在双面传动件向后移动行进的过程中,带动十个传动齿轮进行反向的转动,十个传动齿轮分别带动十个卡板从定向件的十个滑槽内进行伸出,使得转动块前后两端的四个卡板与其贴合,对转动块进行限位,固定定向件现阶段所处位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根据行程监测器与行程杆的下放延伸距离进行标记,下一步对转动块整体进行转动,根据角度件顶端面的通孔外端前方设置的刻度值以及转动块转杆上端的刻度指向板来确定转动块的旋转幅度,对转动块所要旋转的角度进行计算,接下来再通过行程杆的向下滑动,直至行程杆与行程杆下方地面相接触,对转动块旋转过后行程杆下方的潮沟位置高度进行记录,后续将所采集的高度位置进行汇总,得出现阶段潮沟位置的高度,后续再次对此位置进行测算时记录行程杆的下放延伸距离即可得出潮沟沉降高度,避免了潮沟监测时
只能针对单一确定的位置进行监测,在所监测的范围无法对弧向位置进行相对的信息采集的情况。
[0017]当需要采集多范围的潮沟位置高度的时候,操作人员将定向件的把手向前掰动,定向件的推杆将会向前方位置移动,定向件的推杆带动双面传动件整体向前移动,在双面传动件向前移动行进的过程中,通过双面传动件的齿条与十个传动齿轮的啮合使得十个传动齿轮进行转动,在十个传动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十个卡板收纳到定向件的内部位置,解除最前端两个卡板对转动块的限制,接下来将定向件在转动块矩形滑槽内向前方位置进行滑动,调整转动块与行程监测器之间的间距,使得行程监测器前端的行程杆对多个延伸距离进行测算。
[0018]由于滑座前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十字形状的滑槽,限位支杆滑动在滑座十字形滑槽内,时,滑座滑槽形状对限位支杆进行限位,避免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与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为上窄下宽形状,且支撑架(1)顶部位置为L形状,支撑架(1)L形状的顶端面中间位置与滑座(101)底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滑座(101)前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十字形状的滑槽,限位支杆(2)后端位置滑动连接在滑座(101)十字形滑槽内,滑座(101)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与滑座(101)十字滑槽相贯通的螺纹孔,滑座(101)螺纹孔内转动连接有限位螺杆(1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螺杆(102)底端面与限位支杆(2)杆体后端上方位置相贴合,限位支杆(2)前端的中间位置与角度件(3)后端面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件(3)中间位置开设有相贯穿的通孔,且角度件(3)通孔内设置有轴承,角度件(3)顶端面的通孔外端前方设置有刻度值,角度件(3)通孔轴心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凸块。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件(3)的轴承内与转动块(4)顶部转杆转动连接,转动块(4)转杆的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刻度指向板,转动块(4)的刻度指向板位于角度件(3)凸块正前端位置,转动块(4)下方位置为矩形形状,且转动块(4)下方位置开设有矩形滑槽。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4)矩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矩形形状的定向件(5),定向件(5)前端位置设置有夹槽,定向件(5)上下两端分别对称开设有五个滑槽,定向件(5)上端每相邻两个滑槽的间距相同,且下端每相邻两个滑槽的间距相同,定向件(5)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联动件(501),联动件(501)上端后方位置设置有把手,联动件(501)前端中间位置滑动连接有推杆,把手通过L形状的连接件与推杆相连接,定向件(5)内部上下两端转动连接有十个传动齿轮(503)。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501)前端推杆与双面传动件(502)后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双面传动件(502)滑动连接在定向件(5)内部中间位置,双面传动件(502)的上下两端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齿条,十个传动齿轮(503)均与双面传动件(502)齿条相啮合。7.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基于潮沟微地貌演变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件(5)的十个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卡板(504),且每个卡板(504)前端位置设置有卡齿,十个卡板(504)前端卡齿分别与十个传动齿轮(503)相啮合,定向件(5)内部上端的五个卡板(504)每相邻间距相同,且定向件(5)内部上端的五个卡板(504)与定向件(5)内部下端的五个卡板(504)呈对称设置。8.如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宁李蕊张炜煌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