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结构智能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58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历史建筑结构智能监测设备,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包括监测器本体和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监测器本体左端内壁与红外线传感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下端与红外线探头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红外线探头下端设置有透明防尘板,所述透明防尘板与监测器本体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透明防尘板外壁与清洁毛刷活动连接。通过在透明防尘板上设置有清洁毛刷和滑动外壳,启动伺服电机,可带动清洁毛刷对透明防尘板进行周期性左右往复清洁,同时通过按压杆可以调节清洁毛刷对透明防尘板清洁的力度,可以对透明防尘板上不同附着力的杂质灰尘进行针对性清洁,提高透明防尘板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历史建筑结构智能监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历史建筑结构智能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有着丰富的古代文明,遗留下众多的古建筑文化遗产,这些古建筑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瑰宝。迅猛发展的城市建设对国家文物古建筑的消极影响也不断增加,保护情况参次不齐,部分古建筑破坏严重,而已经保护的名人故居维护的经费不足,管理机构不稳定,在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现象出现时文化遗产受到的修缮扩建不及时不到位而导致严重受损,为了对历史建筑结构进行有限的检测,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电子智能检测设备对历史建筑结构进行监测。
[0003]现有技术中,在历史建筑结构的监测过程中,对于建筑物大多都是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来监测建筑物的倾斜或沉降数据,一般的监测器安装在建筑物墙体上,长时间工作后容易受到灰尘或雾气等杂质附着的影响,使得对红外线探头的监测出现误差,影响监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历史建筑结构智能监测设备,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历史建筑结构智能监测设备,包括监测器本体和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监测器本体左端内壁与红外线传感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下端与红外线探头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红外线探头下端设置有透明防尘板,所述透明防尘板与监测器本体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透明防尘板外壁与清洁毛刷上端活动连接,所述清洁毛刷下端与清洁滑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清洁滑板与滑动外壳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清洁滑板下端与按压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按压杆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与滑动挡板左端活动连接,所述滑动挡板右下端与把手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外壳右上端外壁与空心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杆上端内壁与固定圆柱下端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圆柱上端与转动圆盘下端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空心杆与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右端与监测器本体右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圆盘上端与一号转动轴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转动轴上端与一号锥形齿轮下端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一号锥形齿轮左端与二号锥形齿轮下端啮合,所述一号转动轴顶端与轴承下端外壁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监测器本体下端设置有螺钉安装孔,所述监测器本体左上端内壁与大容量电池固定连接,所述大容量电池通过电源数据线与智能终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滑动挡板右端与弹簧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右端与固定板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端与滑动外壳下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挡板右上端通过滑槽与滑动外壳下端外壁滑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轴承内壁与二号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转动轴与二号锥形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转动轴右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历史建筑结构智能监测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历史建筑结构智能监测设备,通过监测器本体内的红外线探头下端设置有透明防尘板,使得可以对红外线探头起到一个保护防尘的作用,防止由于外界环境的灰尘或雾气等因素影响红外线探头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0016](2)、该历史建筑结构智能监测设备,通过在透明防尘板上设置有清洁毛刷和滑动外壳,启动伺服电机,可带动清洁毛刷对透明防尘板进行周期性左右往复清洁,同时通过按压杆可以调节清洁毛刷对透明防尘板清洁的力度,可以对透明防尘板上不同附着力的杂质灰尘进行针对性清洁,提高透明防尘板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外部正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监测器本体内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A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B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监测器本体、2螺钉安装孔、3大容量电池、4电源数据线、5智能终端、6振动传感器、7红外线传感器、8红外线探头、9透明防尘板、10清洁毛刷、11滑动外壳、12空心杆、13固定圆柱、14转动圆盘、15限位杆、16一号转动轴、17一号锥形齿轮、18二号锥形齿轮、19二号转动轴、20轴承、21伺服电机、22信号发射器、23清洁滑板、24按压杆、25控制杆、26通孔、27滑动挡板、28把手、29滑槽、30弹簧、31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历史建筑结构智能监测设备,包括监测器本体1和红外线传感器7,监测器本体1下端设置有螺钉安装孔2,监测器本体1左上端内壁与大容量电池3固定连接,大容量电池3通过电源数据线4与智能终端5固定连接,智能终端5与监测器本体1右端内壁固定连接,智能终端5通过传输数据线与信号发射器22固定连接,智能终端5通过传输数据线与振动传感器6固定连接,振动传感器6左端与监测器本体1左端内壁固定连接,监测器本体1左端内壁与红外线传感器7左端固定连接,红外线传感器7下端与红外线探头8上端固定连接,红外线探头8下端设置有透明防尘板9,透明防尘板9与监测器本体1下端固定连接,通过监测器本体1内的红外线探头8下端设置有透明防尘
板9,使得可以对红外线探头8起到一个保护防尘的作用,防止由于外界环境的灰尘或雾气等因素影响红外线探头8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0024]透明防尘板9外壁与清洁毛刷10上端活动连接,清洁毛刷10下端与清洁滑板23上端固定连接,清洁滑板23与滑动外壳11内壁滑动连接,清洁滑板23下端与按压杆24上端固定连接,按压杆24底端与控制杆25上端固定连接,按压杆24下端与滑动外壳11下端滑动连接,按压杆24上开设有通孔26,通孔26内壁与滑动挡板27左端活动连接,滑动挡板27右下端与把手28上端固定连接,滑动挡板27右端与弹簧30左端固定连接,弹簧30右端与固定板31左端固定连接,固定板31上端与滑动外壳11下端外壁固定连接,滑动挡板27右上端通过滑槽29与滑动外壳11下端外壁滑动连接,滑动外壳11右上端外壁与空心杆12下端固定连接,空心杆12上端内壁与固定圆柱13下端滑动连接,固定圆柱13上端与转动圆盘14下端固定连接,空心杆12与限位杆15滑动连接,限位杆15右端与监测器本体1右端内壁固定连接,转动圆盘14上端与一号转动轴16下端固定连接,一号转动轴16上端与一号锥形齿轮17下端固定连接,一号锥形齿轮17左端与二号锥形齿轮18下端啮合,一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历史建筑结构智能监测设备,包括监测器本体(1)和红外线传感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器本体(1)左端内壁与红外线传感器(7)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红外线传感器(7)下端与红外线探头(8)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红外线探头(8)下端设置有透明防尘板(9),所述透明防尘板(9)与监测器本体(1)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透明防尘板(9)外壁与清洁毛刷(10)上端活动连接,所述清洁毛刷(10)下端与清洁滑板(2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清洁滑板(23)与滑动外壳(11)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清洁滑板(23)下端与按压杆(24)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按压杆(24)上开设有通孔(26),所述通孔(26)内壁与滑动挡板(27)左端活动连接,所述滑动挡板(27)右下端与把手(28)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外壳(11)右上端外壁与空心杆(12)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杆(12)上端内壁与固定圆柱(13)下端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圆柱(13)上端与转动圆盘(14)下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结构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杆(12)与限位杆(15)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15)右端与监测器本体(1)右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圆盘(14)上端与一号转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勤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