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吸程的自吸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32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吸程的自吸泵结构,包括泵体,泵体内设有内设叶轮的叶轮腔,泵体内设有连通叶轮腔的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下端设有与叶轮腔连通的出口,出口同时连通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的下端,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的上端连通设有回水腔,叶轮腔内设有对应出口的入射口,挡板下端位于入射口所在的叶轮腔壁面切线上,回水腔内设有防溢水结构,防溢水结构包括抵接在挡板上的导流板,导流板上端设有挡水板,导流板两侧分别设有抵接隔板的限流板,限流板和挡水板之间设有过水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好处是能够减小气液分离时随气体溢出的水量,扩大自吸泵的吸程。程。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吸程的自吸泵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自吸泵
,尤其涉及一种大吸程的自吸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自吸泵需要先在泵壳内灌满水,启动时,叶轮高速旋转使得叶轮槽道中的水流向涡壳,入口形成真空,管内空气被吸入泵体内排出,最终实现位于液面下方的管道下端通过管道向泵体内的引水。自吸泵在吸程状态中,液体循环会随气体被部分带出,从而使得自吸泵的吸程受限,现有技术中增大自吸泵的吸程的方式通常是加入真空泵辅助,成本低,应用不便。
[0003]中国专利文献中,专利号为CN201821077009.2于2019年2月19日授权公告的名为《一种不用真空辅助的高吸程自吸泵》的技术专利,该申请公开了一种不用真空辅助的高吸程自吸泵,包括泵体和轴承体,所述泵体内设置叶轮,所述叶轮通过机械密封与轴承体连接,所述泵体上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泵体内为双层泵体,内层是压水室,外层为气液分离室,进水管与压水室连通,出水管与气液分离室连通,所述双层泵体成的空腔下部为储水室,储水室下部有回流孔,回流孔和压水室连通,压水室通过扩散管与气液分离室连通。其不足之处在于,虽然其设置了双层结构,但是气液混合、分离和排气实际还是均在外层的气液分离室内进行,扩散管与出水管均是向上设置,矢量方向相同,扩散管内溢出的水汽很容易就会从出水管溢出,从而会显著影响自吸泵的吸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技术中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吸程的自吸泵结构,能够减小气液分离时随气体溢出的水量,扩大自吸泵的吸程。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大吸程的自吸泵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泵体,泵体内设有内设叶轮的叶轮腔,泵体内设有连通叶轮腔的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下端设有与叶轮腔连通的出口,出口同时连通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的下端,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的上端连通设有回水腔,叶轮腔内设有对应出口的入射口,挡板下端位于入射口所在的叶轮腔壁面切线上,回水腔内设有防溢水结构,防溢水结构包括抵接在挡板上的导流板,导流板上端设有挡水板,导流板两侧分别设有抵接隔板的限流板,限流板和挡水板之间设有过水槽。
[0007]本申请隔板下端使得绝大部分的水汽从叶轮腔直接流入到出水通道,防止叶轮腔内射流出的流体在出口处内循环而造成动能内耗,避免流体被挡板反射到回水通道而影响回水通道的回水,保证气液分离的可靠性,流体在经过出水通道后在动能作用下流动到防溢水结构内,通过导流板和限流板导流,使得流体只能从过水槽流出,流体在与出水通道、防溢水结构多次碰撞后实现可靠的气液分离,因为流体流向并非直接朝向出气管,因此能够显著减小自吸泵吸程状态的溢水量,提高自吸泵的吸程,结构简单,应用成本低。
[0008]作为优选,导流板在背对限流板的一侧设有与回水通道壁面抵接的分流板,分流板上设有分流柱。分流板作为导流板背侧的支撑,通过分流柱加强分流板的强度,保证防溢水结构在回水腔内设置的可靠性。
[0009]作为优选,防溢水结构的上端设有定位部。通过定位部实现防溢水结构上端的压紧,提高防溢水结构在回水腔内安装的稳定性。
[0010]作为优选,泵体内还设有进水通道,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之间设有分隔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肋板,肋板下端朝向出水通道的一侧设有导流面,导流面与入射口所在的叶轮腔壁面切线存在夹角a,夹角a的范围在20到40度之间。导流面的该角度设置能够方便流体流入到出水通道,减少流体在出水通道内反射次数,减小动能内耗,提高回水速率。
[0011]作为优选,泵体上设有出气管,出气管的上端位于回水腔的上端,出气管背对防溢水结构的一侧设有排气槽,泵体上端设有泵盖,泵盖上设有对应包覆出气管上端侧面的防水板,防水板的形状为半圆柱形。出气管的上端的排气槽出气,能够实现气体溢出的同时,减少水汽的溢出,防水板和出气管配合,形成半圆柱面形式的防水结构,避免水体从出气管上端直接流出,进一步扩大自吸泵的吸程。
[0012]作为优选,泵盖在防水板和防溢水结构之间设置有回水板。回水板能够进一步挡下从出水通道流出的水体,配合防水板,起到更为可靠的防溢水作用。
[0013]作为优选,两块限流板的外侧分别设有定位板,定位板包括连接限流板的竖板和垂直竖板设置的横板,横板能够与回水腔的侧壁贴合。
[0014]作为优选,导流板下端设有对应分隔板的台阶部,导流板对应在导水腔内的一侧从台阶部向上依次设有扩容面、过渡面和导水面,扩容面为从下往上朝向分流板一侧设置的倾斜平面。扩容面和分隔板配合,形成一个向后倾斜的斜面,方便水流从出水口流出时,在扩容面和相对扩容面的出水口壁面形成前行的交替碰撞对流,实现可靠的气液分离。
[0015]作为优选,台阶部相对导流板朝向导水腔所在侧凸出设置,台阶部和扩容面之间形成折角结构。气液混合流体从出水通道流出到导流板和限位板之间时,在经过折角结构位置时,通道横截面积突增,造成流体从高压的出水通道瞬间进入到台阶部所在的低压位置,使得水气混合在折角位置形成可靠的分散,提高气液分离的效率。
[0016]作为优选,分流板垂直导水面设置,分流板对应在导流板的纵向中间位置。分流板对应自吸泵泵体的回水通道,能够实现回流水体的导流,实现水体的梳理,提高回水的稳定性。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防溢水结构在出水腔内安装快速稳定,应用可靠性高;气液分离效率高,水量溢出少,回水效率高,能够极大的提高自吸泵的吸程,提高自吸泵的应用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泵体剖视后防溢水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0]图3是泵体装配防溢水结构后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防溢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泵体1叶轮2叶轮腔3出水通道4回水通道5隔板6出口7入射口8回水腔9进水通道10进水管11过滤阀12肋板13导流面14出气管15排气槽16泵盖17放水螺塞18防水板19回水板20防溢水结构21导流板22台阶部23扩容面24过渡面25导水面26挡水板27限流板28过水槽29挡水檐30定位板31分流板32分流柱33定位杆34定位框3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0025]实施例1,如图1到图4所示,一种大吸程的自吸泵结构,包括泵体1,泵体1内设有内设叶轮2的叶轮腔3,叶轮2与外部电机驱动连接。泵体1内设有连通叶轮腔3的出水通道4和回水通道5,出水通道4和回水通道5之间设有隔板6,隔板6下端设有与叶轮腔3连通的出口7,出口7同时连通出水通道4和回水通道5的下端,出水通道4和回水通道5的上端连通设有回水腔9,叶轮腔3内设有对应出口7的入射口8,挡板下端位于入射口8所在的叶轮腔3壁面切线上,挡板下端设有与入射口8所在的叶轮腔3壁面切线共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吸程的自吸泵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泵体,泵体内设有内设叶轮的叶轮腔,泵体内设有连通叶轮腔的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下端设有与叶轮腔连通的出口,出口同时连通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的下端,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的上端连通设有回水腔,叶轮腔内设有对应出口的入射口,挡板下端位于入射口所在的叶轮腔壁面切线上,回水腔内设有防溢水结构,防溢水结构包括抵接在挡板上的导流板,导流板上端设有挡水板,导流板两侧分别设有抵接隔板的限流板,限流板和挡水板之间设有过水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吸程的自吸泵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流板在背对限流板的一侧设有与回水通道壁面抵接的分流板,分流板上设有分流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吸程的自吸泵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防溢水结构的上端设有定位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吸程的自吸泵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泵体内还设有进水通道,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之间设有分隔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肋板,肋板下端朝向出水通道的一侧设有导流面,导流面与入射口所在的叶轮腔壁面切线存在夹角a,夹角a的范围在20到40度之间。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士海颜成刚林荣
申请(专利权)人: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