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56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包括预设有出风轨迹的风壳,所述风壳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布置有风轮,所述风壳上还设有出风段,所述出风段位于风壳出风轨迹末端设置,所述出风段关于出风方向依次设有收口部位和扩张部位,所述扩张部位端部形成出风端口,优化出风效果。优化出风效果。优化出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机
,具体涉及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出风装置,尤其是蜗壳式风机或是蜗壳式离心风机,通过电机带动叶轮旋转,叶轮中的叶片迫使气体旋转,对气体做功,使其能量增加,气体在风机的作用下,向叶轮四周甩出,通过蜗壳将速度能转换成压力能,当叶轮内的气体排出后,叶轮内的压力低于进风口内压力,新的气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吸入叶轮,气体就连续不断的从出口输出。
[0003]市面上蜗壳式风机的缺陷在于,由于出风口被设计成直口,且出风口处的风速是有方向且不均匀的,尤其是在静压复得且尚未完全阶段,若出风位置位于风道转向处时会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进一步导致出风效果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优化出风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包括预设有出风轨迹的风壳,所述风壳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布置有风轮,所述风壳上还设有出风段,所述出风段位于风壳出风轨迹末端设置,所述出风段关于出风方向依次设有收口部位和扩张部位,所述扩张部位端部形成出风端口。
[0006]进一步,所述风壳可选为蜗壳,所述出风轨迹可选为螺旋状。
[0007]进一步,所述收口部位的截面积关于出风方向减小,所述扩张部位的截面积关于出风方向增大。
[0008]进一步,所述收口部位与扩张部位的截面均呈弧形设置。
[0009]进一步,所述收口部位与扩张部位圆滑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出风端口的边界呈平直设置。
[0011]进一步,所述出风段的截面呈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曲线和第二导向曲线,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曲线和第二导向曲线的线型呈镜像关系。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向曲线与第二导向曲线关于出风方向平行交错设置,且交错间距L1最大为72mm。
[0013]进一步,所述收口部位的通口最小处的垂直距离H1为249mm,且所述收口部位的通口最小处与通口最大处之间的垂直距离H2为80mm。
[0014]进一步,所述收口部位的最大通口截面大于出风端面,以保证对出风段内风流的加速效果,所述收口部位的出风长度大于扩张部位的出风长度。
[0015]进一步,所述收口部位包括沿出风方向布置的第一收口曲段和第二收口曲段,所述出风部位包括沿出风方向布置的第一扩张曲段和第二扩张曲段;
[0016]所述第一收口曲段与第二扩张曲段的极限截面积相对应,所述第二收口曲段与第
一扩张曲段的极限截面积相对应,所述第一收口曲段的收口趋势小于第二扩张曲段的扩张趋势,所述第二收口曲段的收口趋势大于第一扩张曲段的扩张趋势。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在风壳末端设置收口部位和扩张部位,收口部位与扩张部位形成出风通道,且收口部位和扩张部位的截面均呈弧线设置,从而对风流形成导向,提高出风流畅性;
[0018]2、在出风过程中,通过风轮转动形成风流,经过风壳预设定的出风轨迹到达收口部位,使得风流受到挤压力,以增加风流风速,再经过扩张部位的导向,风流得以在出风端口处获得更大的出风面积,实现风流的均匀排出;
[0019]3、该种出风段结构适用性高,可搭载于目前市面上的出风结构。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导向曲线与第二导向曲线的一种布置方式;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导向曲线与第二导向曲线的另一种布置方式;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收口部位和扩张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风壳;2、进风口;3、风轮;4、收口部位;4.1、第一收口曲段;4.2、第二收口曲段;5、扩张部位;5.1、第一扩张曲段;5.2、第二扩张曲段;6、出风端口;7、第一导向曲线;8、第二导向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0027]如图1

3所示,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蜗壳结构,包括预设有出风轨迹的风壳1,所述风壳1上设有进风口2,所述进风口2处布置有风轮3,所述风轮3通过风机驱动转动,所述风壳1上还设有出风段,所述出风段位于风壳1出风轨迹末端设置,所述出风段关于出风方向依次设有收口部位4和扩张部位5,收口部位4与扩张部位5形成出风通道,所述扩张部位5端部形成出风端口6。
[0028]作为对收口部位4和扩张部位5的进一步解释,所述收口部位4的截面积关于出风方向减小,从而在所述扩张部位5的截面积关于出风方向增大。
[0029]在出风过程中,通过风轮3转动形成风流,经过风壳1预设定的出风轨迹到达收口部位4,使得风流受到挤压力,以增加风流风速,再经过扩张部位5的导向,风流得以在出风端口6处获得更大的出风面积,实现风流的均匀排出。
[0030]作为对出风效果的进一步解释,当风流在风壳1内被引导输出,通过收口部位4收到挤压力,并在收口部位4截面积最小处,动态压力达到最大值,静态压力达到最小值,风流
风速因为通流横截面面积减少而上升,实现风流风速的提高,而风速的提高使得在收口部位4形成较小压力,进而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在出风段处形成外在吸力,进而实现风量的提高。
[0031]另外的,整个风流需要同时经过收口部位4的缩小过程,以及在扩张部位5的扩张过程,进而稳定风流的方向,实现整流效果,避免因风道转向产生涡流而引起的能量损失,并提高出风均匀性。
[0032]需要指出的是,选用上述的出风段,有效提高风流的流速,该种出风段结构适用性高,根据需要可搭载于其它规格的风壳或蜗壳出风结构。
[0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口部位4与扩张部位5的截面均呈弧形设置,从而对风流形成导向,提高出风流畅性。
[0034]具体的,出风段呈曲面设置。
[0035]具体的,所述收口部位4与扩张部位5圆滑连接,以进一步提高对风流的导向作用。
[0036]作为对出风效果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出风端口6的边界呈平直设置,该边界形成在扩张部位5的最大截面积处,且该边界较短设置,以确保在出风端口6处的风流输出的均匀性。
[00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段的截面呈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曲线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包括预设有出风轨迹的风壳(1),所述风壳(1)上设有进风口(2),所述进风口(2)处布置有风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壳(1)上还设有出风段,所述出风段位于风壳(1)出风轨迹的末端设置,所述出风段关于出风方向依次设有收口部位(4)和扩张部位(5),所述扩张部位(5)端部形成出风端口(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部位(4)的截面积关于出风方向减小,所述扩张部位(5)的截面积关于出风方向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部位(4)与扩张部位(5)圆滑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部位(4)与扩张部位(5)均呈弧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端口(6)的边界呈平直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段的截面呈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曲线(7)和第二导向曲线(8),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曲线(7)和第二导向曲线(8)的线型呈镜像关系。7.根据权利要求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沛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汇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