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快换式箱体冷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288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冷冻冷藏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可实现快换式箱体冷藏车,包括机头和底盘,底盘上设置有带制冷系统的集装箱,底盘的横梁与集装箱之间设置有支撑箱梁,支撑箱梁包括外梁和内梁,外梁的两侧设置有至少两对夹持组,夹持组包括两个并排分布的方管,方管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方管与外梁的竖向螺栓,方管之间设置有横向调节件,方管中设置有夹持件,夹持件朝向集装箱的一侧设置有与型槽配合的压板,夹持件与外梁之间设置有缓冲件,支撑箱梁在其背向机头的一端设置有尾槽口,尾槽口中设置有尾夹板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匹配多种集装箱、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且提高冷藏车利用率,适合大规模推广。适合大规模推广。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快换式箱体冷藏车


[0001]本技术属于冷冻冷藏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快换式箱体冷藏车。

技术介绍

[0002]冷藏车是一种专用车,是冷链运输业的重要运输工具。冷藏车冷机组是冷藏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冷藏机组是在一个点上吸收热量,在另一个点上散发热量。制冷介质通过货物空间内的蒸发器吸收热量,然后在冷凝器散发掉热量。冷藏车除了制冷系统外,还包含了机动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等,底盘上安装有与制冷系统配套的集装箱。
[0003]目前,大多数冷藏车的集装箱都是一机一用,与车型不对应的集装箱不能有效安装在其底盘上,所以导致冷链物流中部分运输任务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的冷藏车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匹配多种集装箱、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且提高冷藏车利用率的一种可实现快换式箱体冷藏车。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实现快换式箱体冷藏车,包括机头和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多对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横梁,所述底盘上设置有集装箱,所述集装箱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型槽,所述集装箱设置有制冷系统,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支撑箱梁,所述支撑箱梁包括回字型的外梁和一字型的内梁,所述内梁沿底盘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外梁的两侧设置有至少两对夹持组,所述夹持组包括两个并排分布的方管,所述方管上设置有多对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中设置有连接方管与外梁的竖向螺栓,所述方管之间设置有横向调节件,所述方管中设置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绕过外梁且朝外梁的竖直方向平行延伸,所述夹持件朝向集装箱的一侧设置有与型槽配合的压板,所述夹持件与外梁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缓冲件,所述支撑箱梁在其背向机头的一端设置有尾槽口,所述尾槽口中设置有尾夹板件,所述尾夹板件的一端设置有与外梁连接的横向螺栓,所述尾夹板件的另一端与集装箱的尾部抵接配合。
[0006]作为优选,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L形部,所述第一L形部的一端插在方管中并且与竖向螺栓连接,所述缓冲件设置在第一L形部的开口中,所述第一L形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L形部,所述第二L形部的开口方向与第一L形部的开口方向相反。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L形部朝向集装箱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压板的横截面呈T字形且与卡槽和型槽配合。
[0008]作为优选,所述横向调节件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设置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之间设置有一对锁紧螺母。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外梁与内梁的相对侧设置有结构槽,所述结构槽中设置有至少一
对内支撑组架,所述内支撑组架包括两个相对分布且呈回字型的L形架,所述L形架与集装箱之间设置有垫板。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实现快换式箱体冷藏车,通过设置多对夹持组可与集装箱上的型槽夹持配合,而且夹持组的夹持间距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集装箱规格进行调整,由尾夹板件来对集装箱的位置进行夹持定位,从而能够令本装置匹配多种集装箱,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且提高冷藏车利用率,并且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快换式箱体冷藏车(无机头、底盘和集装箱)的轴测图;
[0014]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快换式箱体冷藏车的侧视图;
[0015]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快换式箱体冷藏车(无机头和底盘)的轴测图;
[0016]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横梁、夹持组和内支撑组的仰视图;
[0017]图5为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6为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B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7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快换式箱体冷藏车(无机头和底盘)的侧视图;
[0020]以上各图中,1、机头;2、底盘;21、横梁;3、集装箱;31、型槽;32、制冷系统;4、支撑箱梁;41、外梁;42、内梁;43、尾槽口;5、夹持组;51、方管;52、横向调节件;521、螺杆;522、螺纹套筒;523、锁紧螺母;53、夹持件;531、第一L形部;532、第二L形部;54、压板;55、缓冲件;6、尾夹板件;7、横向螺栓;8、内支撑组架;81、L形架;82、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实施例,如图1—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实现快换式箱体冷藏车,包括机头1和底盘2,所述底盘2包括多对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横梁21,底盘2上设置有集装箱3,集装箱3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型槽31,集装箱3设置有制冷系统32。其中,型槽31为大多数集装箱3的通用设计,因为集装箱3的侧面和箱门一般都采用瓦楞钢板的结构,而且制冷系统32、机头1和底盘2均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在集装箱3与底盘2之间设
计了可以保证对多种规格的集装箱3进行稳定连接的结构。具体地,本技术在横梁21上设置有支撑箱梁4,支撑箱梁4包括回字型的外梁41和一字型的内梁42,内梁42沿底盘2的长度方向分布,外梁41的两侧设置有至少两对夹持组5,夹持组5包括两个并排分布的方管51,方管51上设置有多对螺栓孔,螺栓孔中设置有连接方管51与外梁41的竖向螺栓,方管51之间设置有横向调节件52,方管51中设置有夹持件53,夹持件53绕过外梁41且朝外梁41的竖直方向平行延伸,夹持件53朝向集装箱3的一侧设置有与型槽31配合的压板54,夹持件53与外梁41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缓冲件55,支撑箱梁4在其背向机头1的一端设置有尾槽口43,尾槽口43中设置有尾夹板件6,尾夹板件6的一端设置有与外梁41连接的横向螺栓7,尾夹板件6的另一端与集装箱3的尾部抵接配合。在完全匹配一个集装箱3之前可先对竖向螺栓和横向螺栓7进行预松,在匹配完成之后再快速旋合锁紧,这种免焊接、直接夹持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集装箱3的换箱便捷性。方管51上的螺栓孔以成对方式设计,而相邻螺栓孔对之间的间距作为一个调节节距。缓冲件55包括水平的弹簧和位于弹簧中心的定位柱,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快换式箱体冷藏车,包括机头和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多对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横梁,所述底盘上设置有集装箱,所述集装箱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型槽,所述集装箱设置有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支撑箱梁,所述支撑箱梁包括回字型的外梁和一字型的内梁,所述内梁沿底盘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外梁的两侧设置有至少两对夹持组,所述夹持组包括两个并排分布的方管,所述方管上设置有多对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中设置有连接方管与外梁的竖向螺栓,所述方管之间设置有横向调节件,所述方管中设置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绕过外梁且朝外梁的竖直方向平行延伸,所述夹持件朝向集装箱的一侧设置有与型槽配合的压板,所述夹持件与外梁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缓冲件,所述支撑箱梁在其背向机头的一端设置有尾槽口,所述尾槽口中设置有尾夹板件,所述尾夹板件的一端设置有与外梁连接的横向螺栓,所述尾夹板件的另一端与集装箱的尾部抵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贵学邱宁宁王晓娟康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德维鲁普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