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286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包括内外同心间隔套设的轴和轮毂,所述轴与轮毂间通过一对轴承连接,一对所述轴承沿轴向间隔设置并通过润滑脂润滑,所述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滚子,一对所述外圈间隔设置并分别抵接安装于轮毂内壁,一对所述内圈过盈套设在轴两端,所述轴外壁套设有隔套且隔套抵接在一对内圈之间,所述轴后端与轮毂后端间通过油封密封,所述油封位于轴承后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防止杂质进入轴承、油封,避免轮毂单元漏油,并能提升轮毂单元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实现3年或50万公里免维护。或50万公里免维护。或50万公里免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轮毂
,特别是涉及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后桥低维护轮毂单元主要采用油润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轮毂7、轴8和两个轴承9,轴8穿设在轮毂7内并通过两个轴承9与轮毂7连接,两个轴承9为沿轴向间隔设置,一轴承9的内圈91端面抵接至轴8的轴肩部81,另一轴承9的内圈91端面通过螺母82抵住,两轴承9与轴8外壁、轮毂7内壁合围形成用于填充润滑油的空腔71,通过润滑油对轴承9的润滑实现每行驶10万公里维护一次的保养目标。但采用上述结构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无法有效阻止轮毂漏油。虽然轴承9在长时间旋转后会产生高热,能够大大提升润滑油的流动性,但各零部件磨损产生的铁屑或杂质也会随润滑油的流动进入轴承9内部,致使轴承9损伤,导致轮毂单元寿命降低并出现漏油故障;二、由于轮毂两轴承9内圈91面向空腔71的端面没有进行限位,运行时内圈91、外圈92之间容易发生偏移,即很难保证轴承9在运行过程中仍保持最佳游隙状态,致使轴承9的使用寿命变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可有效防止杂质进入轴承、油封,避免轮毂单元漏油,并能提升轮毂单元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实现3年或50万公里免维护。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包括内外同心间隔套设的轴和轮毂,所述轴与轮毂间通过一对轴承连接,一对所述轴承沿轴向间隔设置并通过润滑脂润滑,所述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滚子,一对所述外圈间隔设置并分别抵接安装于轮毂内壁,一对所述内圈过盈套设在轴两端,所述轴外壁套设有隔套且隔套抵接在一对内圈之间,所述轴后端与轮毂后端间通过油封密封,所述油封位于轴承后侧。
[0006]所述轮毂内壁凸起形成沿轴向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一挡缘和第二挡缘,位于前端的所述轴承的外圈后端面抵接至第一挡缘,位于后端的所述轴承的外圈前端面抵接至第二挡缘。
[0007]所述隔套包括抵接至前端轴承的锥口部,所述锥口部呈前小后大的喇叭状结构。
[0008]所述轴后端限位套设安装有轴承座圈,位于后端的所述内圈与轴承座圈前后抵接。
[0009]所述油封外侧边部与轮毂内壁密封,所述油封内侧边部与轴承座圈外壁密封。
[0010]所述轴承座圈内端与轴、内圈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0011]所述油封包括第一骨架、第二骨架、与第一骨架一体成型的第一密封件和与第二骨架一体成型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骨架通过第一密封件与轴承座圈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骨架通过第二密封件与轮毂内壁过盈配合。
[0012]所述第一骨架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环形A内边部、由A内边部后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A径向部和由A径向部外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A外边部,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A内边部内侧且与A内边部一体成型。
[0013]所述第二骨架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环形B外边部、由B外边部后前端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B前径向部、由B前径向部内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B内边部和由B内边部后端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B后径向部,所述B外边部、B前径向部位于A外边部前侧,所述B内边部位于A外边部内侧,所述B后径向部位于A径向部前侧;
[0014]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轴向设置的环形A密封部、与A密封部内壁中部垂直相连的B密封部、由B密封部内端向后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C密封部、由C密封部后端向内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D密封部和由D密封部内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E密封部,所述A外边部伸入由A密封部后部、B密封部、C密封部围成的空间内且A外边部与A密封部后部过盈配合,所述B外边部通过A密封部前端部与轮毂内壁过盈配合,所述B前径向部通过B密封部与A外边部前端压接,所述B后径向部通过D密封部与A径向部过盈配合,所述油封还包括设于A内边部外侧的弹簧,所述E密封部通过弹簧压紧贴合于A内边部外壁。
[0015]所述油封还包括第三骨架,所述第三骨架包括径向设置的环形第一折边部和与第一折边部垂直相连的第二折边部,所述第二折边部位于B内边部内侧及B后径向部前侧,所述第一折边部内端与A内边部前端卡合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润滑脂在轮毂单元内部黏附性强、流动性低的特点,以脂润滑方式替代传统的油润滑方式,可有效防止杂质进入轴承、油封,有效避免了轮毂单元漏油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轮毂单元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通过隔套、第一挡缘、第二挡缘来限定和保持两轴承的游隙(由于隔套的长度为确定值,使得内圈与外圈保持合理不变化的游隙),使轮毂单元的两轴承始终保持在最合理游隙状态下工作运行,大幅减小了轴承的受损程度,提升了轮毂单元整体的使用寿命,实现了3年或50万公里免维护,大大降低了车辆维保次数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中油润滑轮毂单元的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0]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22]图中:轮毂1、第一挡缘11、第二挡缘12、空腔13、密封圈14、轴2、轴肩部21、锁紧螺母22、轴承3、内圈31、外圈32、滚子33、隔套4、圆套部41、锥口部42、油封5、第一骨架51、A内边部511、A径向部512、A外边部513、折边部514、卡槽5141、第二骨架52、B外边部521、B前径向部522、B内边部523、B后径向部524、第三骨架53、第一折边部531、第二折边部532、第一密封件54、第一密封唇541、第二密封件55、A密封部551、第二密封唇5511、第三密封唇5512、B密封部552、第四密封唇5521、C密封部553、D密封部554、第五密封唇5541、第六密封唇5542、E密封部555、第七密封唇5551、凹环槽5552、弹簧56、轴承座圈6、台阶部6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本技术中,“前”、“后”、“内”、“外”以图3为参照,即图3左为前,图3右为后。
[0025]如图2~图5所示,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包括内外同心间隔套设的轴2和轮毂1,轮毂1为内部中空结构,轴2外壁与轮毂1内腔内壁间隔设置;所述轴2与轮毂1间通过一对轴承3转动连接,一对所述轴承3沿轴向间隔设置并通过润滑脂润滑。
[0026]所述轴承3包括内圈31、外圈32和滚子33,内圈31、外圈32和滚子33间的配合关系为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作详述。一对所述外圈32间隔设置并分别抵接安装于轮毂1内壁,一对所述内圈31过盈套设在轴2两端。具体的,所述轮毂1内壁凸起形成沿轴向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一挡缘11和第二挡缘12,位于前端的所述轴承3的外圈32后端面抵接至第一挡缘11,位于后端的所述轴承3的外圈32前端面抵接至第二挡缘12。第一挡缘11和第二挡缘12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包括内外同心间隔套设的轴(2)和轮毂(1),所述轴(2)与轮毂(1)间通过一对轴承(3)连接,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轴承(3)沿轴向间隔设置并通过润滑脂润滑,所述轴承(3)包括内圈(31)、外圈(32)和滚子(33),一对所述外圈(32)间隔设置并分别抵接安装于轮毂(1)内壁,一对所述内圈(31)过盈套设在轴(2)两端,所述轴(2)外壁套设有隔套(4)且隔套(4)抵接在一对内圈(31)之间,所述轴(2)后端与轮毂(1)后端间通过油封(5)密封,所述油封(5)位于轴承(3)后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内壁凸起形成沿轴向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一挡缘(11)和第二挡缘(12),位于前端的所述轴承(3)的外圈(32)后端面抵接至第一挡缘(11),位于后端的所述轴承(3)的外圈(32)前端面抵接至第二挡缘(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4)包括抵接至前端轴承(3)的锥口部(42),所述锥口部(42)呈前小后大的喇叭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轴(2)后端限位套设安装有轴承座圈(6),位于后端的所述内圈(31)与轴承座圈(6)前后抵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5)外侧边部与轮毂(1)内壁密封,所述油封(5)内侧边部与轴承座圈(6)外壁密封。6.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圈(6)内端与轴(2)、内圈(31)间通过密封圈(14)密封。7.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5)包括第一骨架(51)、第二骨架(52)、与第一骨架(51)一体成型的第一密封件(54)和与第二骨架(52)一体成型的第二密封件(55),所述第一骨架(51)通过第一密封件(54)与轴承座圈(6)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骨架(52)通过第二密封件(55)与轮毂(1)内壁过盈配合。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脂润滑轮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51)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环形A内边部(511)、由A内边部(511)后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A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阳陈敬华马常伟王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五洲新春传动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