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单元中间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376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单元中间密封结构,包括轮毂和一对装于轮毂内的轴承,所述轴承包括内圈、滚子和外圈,一对所述外圈为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内圈包括延伸而出的环形抵接部,一对所述内圈通过抵接部相对抵接并通过卡环连接固定,一对所述内圈与一对外圈、轮毂内壁合围形成容纳腔,一对所述抵接部之间嵌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两组密封唇,一组所述密封唇对应嵌入一个抵接部并与该抵接部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升密封圈刚度、增加密封点防止润滑油外漏,实现轮毂单元的长效轴承润滑。润滑。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单元中间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轮毂
,特别是涉及一种轮毂单元中间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轮毂单元中间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由轮毂7和一对轴承8围成一个容纳润滑油的容纳腔71,一对轴承8的内圈81均向内延伸且端面相贴合,两个内圈81通过卡环82连接,两个内圈81形成开口朝向容纳腔71的内圈缺口811,内圈缺口811内安装用于密封两个内圈81端面间缝隙的密封圈9,密封圈9为截面呈方形的纯橡胶密封圈,密封圈9的两侧端面与内圈缺口811侧面贴合,密封圈7的内边缘与内圈缺口811底面贴合。上述密封结构存在以下问题:轮毂运行时密封圈9会受到来自径向、轴向的压力,由于密封圈9为纯橡胶制成,本身刚度不够,长时间使用后密封圈9易发生形变而偏离原密封位置,不能保持与内圈缺口811的贴合密封,造成密封性能变差、润滑油外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轮毂单元中间密封结构,通过提升密封圈刚度、增加密封点防止润滑油外漏,实现轮毂单元的长效轴承润滑。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轮毂单元中间密封结构,包括轮毂和一对装于轮毂内的轴承,所述轴承包括内圈、滚子和外圈,一对所述外圈为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内圈包括延伸而出的环形抵接部,一对所述内圈通过抵接部相对抵接并通过卡环连接固定,一对所述内圈与一对外圈、轮毂内壁合围形成容纳腔,一对所述抵接部之间嵌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两组密封唇,一组所述密封唇对应嵌入一个抵接部并与该抵接部过盈配合。
[0006]所述密封圈包括一体成型的骨架和橡胶圈,所述橡胶圈表面凸起形成密封唇,所述骨架部分或全部嵌入橡胶圈内。
[0007]一对所述抵接部的抵接处设有供密封圈嵌入的嵌槽,所述嵌槽的开口朝向容纳腔。
[0008]每组所述密封唇包括若干个第一密封唇和若干个第二密封唇,所述嵌槽包括槽底面和两个槽侧面,所述第一密封唇过盈抵接至槽底面,所述第二密封唇过盈抵接至槽侧面。
[0009]所述槽底面与槽侧面呈锐角连接设置。
[0010]每个所述抵接部上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开口方向背向容纳腔,所述卡环包括位于其两端的折边部,所述折边部对应卡入卡槽。
[0011]所述轮毂内壁凸起形成凸环部,一对所述外圈分别压接至凸环部两侧端面,所述凸环部内壁与一对轴承围成容纳腔。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内置骨架提升密封圈的刚度,使得密封圈能够稳固嵌设在两个轴承内圈上并保持密封位置固定,保证密封效果;同时通过密封圈上多个密封唇的设置增加密封点,进一步提升密封性能,阻止润滑油外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长
期保持轴承润滑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技术中轮毂单元中间密封结构的结构图;
[001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6]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17]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0018]图中:轮毂1、凸环部11、油封12、轴承2、内圈21、抵接部211、外延部212、嵌槽213、卡槽214、滚子22、外圈23、卡环3、折边部31、主体部32、密封圈4、橡胶圈41、骨架42、密封唇43、第一密封唇431、第二密封唇432、容纳腔5、轴6、轴肩部61、密封环6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0]如图3~图5所示,一种轮毂单元中间密封结构,包括轮毂1和一对装于轮毂1内的轴承2,所述轴承2包括内圈21、滚子22和外圈23,一对所述外圈23为相互间隔设置,具体的,所述轮毂1内壁凸起形成凸环部11,一对所述外圈23分别压接至凸环部11两侧端面,凸环部11起到限定外圈23安装位置的作用。
[0021]所述内圈21包括延伸而出的环形抵接部211,一对所述内圈21通过抵接部211相对抵接并通过卡环3连接固定,一对所述内圈21与一对外圈23、轮毂1内壁合围形成容纳腔5,实际上,所述凸环部11内壁与一对轴承2围成用于装填润滑油的容纳腔5,一对抵接部211与凸环部11内外相对设置。内圈21一端延伸而出形成环形抵接部211,另一端内圈21延伸而出形成环形外延部212,内圈21的中间部分与滚子22、外圈23相配合,外延部212外壁与轮毂1内壁间通过油封12进行密封,防止润滑油外漏,此为轮毂单元的两端密封结构。油封12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述。
[0022]一对所述抵接部211之间嵌设有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包括两组密封唇43,一组所述密封唇43对应嵌入一个抵接部211并与该抵接部211过盈配合。
[0023]所述密封圈4包括一体成型的骨架42和橡胶圈41,所述橡胶圈41表面凸起形成密封唇43,所述骨架42部分或全部嵌入橡胶圈41内。密封圈4为内置骨架42结构,可以提高密封圈4的结构刚度,不易变形,使得橡胶圈41能够长时间保持与抵接部211的过盈配合。骨架42、橡胶圈41均呈环形,骨架42截面可以是圆形、L形或其他结构,可以全部嵌设在橡胶圈41内或部分外露于橡胶圈41,只需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使密封圈4达到所需刚度即可。当骨架42部分外露于橡胶圈41时,以骨架42作为手持点更便于安装密封圈4。
[0024]一对所述抵接部211的抵接处设有供密封圈4嵌入的嵌槽213,所述嵌槽213的开口朝向容纳腔5。抵接部211的端部设有开口朝向容纳腔5的环形凹槽,内圈21相互顶紧使得两个凹槽拼合成嵌槽213,密封圈4部分嵌入嵌槽213部分伸入容纳腔5。
[0025]每组所述密封唇43包括若干个第一密封唇431和若干个第二密封唇432,所述嵌槽213包括槽底面2121和两个槽侧面2122,所述第一密封唇431过盈抵接至槽底面2121,所述第二密封唇432过盈抵接至槽侧面2122。所述槽底面2121与槽侧面2122呈锐角连接设置。嵌
槽213截面类似等腰梯形且槽底面2121为等腰梯形的长底边、槽侧面2122为等腰梯形的腰边,通过该开口缩小的嵌槽213的设置,对密封圈4进行有效限位,可以增加密封圈4的安装稳定性,防止密封圈4脱出,更能提升密封圈4的密封效果。本技术中,两组密封唇43为对称设置,每组密封唇43均包括一道环形第一密封唇431和一道第二密封唇432,密封圈4与每个抵接部211间形成两个密封点,结合骨架42的作用能够使密封圈4与嵌槽213进一步保持持久密封,提升密封效果。
[0026]每个所述抵接部211上均设有卡槽214,所述卡槽214开口方向背向容纳腔5,所述卡环3包括位于其两端的折边部31,所述折边部31对应卡入卡槽214。卡环3包括圆环形主体部32,主体部32两端外表面凸起形成折边部31,卡环3与密封圈4分别设置在抵接部211的两侧。卡环3插入卡槽214将两个内圈21牢固连接,使得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单元中间密封结构,包括轮毂(1)和一对装于轮毂(1)内的轴承(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包括内圈(21)、滚子(22)和外圈(23),一对所述外圈(23)为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内圈(21)包括延伸而出的环形抵接部(211),一对所述内圈(21)通过抵接部(211)相对抵接并通过卡环(3)连接固定,一对所述内圈(21)与一对外圈(23)、轮毂(1)内壁合围形成容纳腔(5),一对所述抵接部(211)之间嵌设有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包括两组密封唇(43),一组所述密封唇(43)对应嵌入一个抵接部(211)并与该抵接部(211)过盈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轮毂单元中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包括一体成型的骨架(42)和橡胶圈(41),所述橡胶圈(41)表面凸起形成密封唇(43),所述骨架(42)部分或全部嵌入橡胶圈(41)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轮毂单元中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抵接部(211)的抵接处设有供密封圈(4)嵌入的嵌槽(213),所述嵌槽(2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常伟陈敬华孙阳王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五洲新春传动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