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压机构及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82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保压机构及模具,涉及注塑成型技术领域。该保压机构包括第一吹气组件、第二吹气组件、第一检测组件和进气组件。第一吹气组件包括与模具的型芯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的第一镶件,该第一镶件上设有自其第一底面向第一顶面延伸并与第一间隙连通的第一进气槽,第二吹气组件包括与型芯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的第二镶件,该第二镶件上设有自其第二底面向第二顶面延伸并与第二间隙连通的第一进气槽。如此通过第一进气槽和第二进气槽缩小了第一镶件和第二镶件与型芯之间的进气空间,进而在保压时减少了用气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在保压过程中减少了气体对第一镶件和第二镶件的驱动力,避免两者相对型芯移动改变注塑件的外貌。改变注塑件的外貌。改变注塑件的外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压机构及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保压机构及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模具中的保压机构用于在注塑过程中辅助注塑及保持注塑腔内压强。具体地,保压机构能够保证注塑介质充满注塑腔并保证注塑腔内具有一定压强,以防止产品产生缩水等缺陷。保压机构包括多个嵌入模具型芯表面的镶件,以能够从镶件和型芯之间的间隙向注塑腔进气。目前,由于镶件与型芯之间储气空间较大,易造成保压过程中用气量过大,同时,产生的气压还容易造成镶件相对型芯移动,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保压机构及模具,旨在解决模具的保压机构用气量过大且镶件容易相对型芯移动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
[0005]一种保压机构,用于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型芯,所述保压机构包括:
[0006]第一吹气组件,所述第一吹气组件包括第一镶件,所述第一镶件嵌于所述型芯的表面,所述第一镶件包括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顶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底面及位于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一底面之间的第一周向壁,所述第一周向壁部分与所述型芯贴合,以在所述第一周向壁与所述型芯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镶件上设有第一进气槽,所述第一进气槽自所述第一底面向所述第一顶面延伸以能够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
[0007]第二吹气组件,所述第二吹气组件包括第二镶件,所述第二镶件嵌于所述型芯的表面,所述第二镶件包括第二顶面、与所述第二顶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底面及位于所述第二顶面和所述第二底面之间的第二周向壁,所述第二周向壁部分与所述型芯贴合,以在所述第二周向壁与所述型芯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镶件上设有第二进气槽,所述第二进气槽自所述第二底面向所述第二顶面延伸以能够与所述第二间隙连通;
[0008]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嵌于所述第二顶面,所述第一顶面、所述第二顶面、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及所述型芯围设形成注塑腔,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注塑腔内的压强;及
[0009]进气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一进气槽和所述第二进气槽进气,以使气体能够经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进入所述注塑腔。
[0010]在所述保压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隙环绕所述第一镶件设置。
[0011]在所述保压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隙的间隙尺寸小于注塑料的溢料值。
[0012]在所述保压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槽包括第一环形槽和第一底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间隙的形状相匹配且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进气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底槽与所述第一环形槽连通。
[0013]在所述保压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间隙环绕所述第二镶件设置。
[0014]在所述保压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间隙的间隙尺寸小于注塑料的溢料值。
[0015]在所述保压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气槽包括第二环形槽和第二底槽,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二间隙的形状相匹配且与所述第二间隙连通,所述进气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底槽与所述第二环形槽连通。
[0016]在所述保压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压机构还包括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第三镶件和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三镶件嵌于所述型芯的表面,所述第三镶件包括第三顶面、与所述第三顶面相对设置的第三底面及位于所述第三顶面和所述第三底面之间的第三周向壁,所述第三周向壁与所述型芯贴合,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嵌于所述第三顶面,所述第一顶面、所述第二顶面、所述第三顶面、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及所述型芯围设形成所述注塑腔,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注塑腔内的压强。
[0017]在所述保压机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块和管路,所述第一吹气组件和所述第二吹气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管路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吹气组件和所述第二吹气组件的整体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由所述进气块向各所述第一进气槽和各所述第二进气槽进气,各所述管路的长度相同。
[001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
[0019]一种模具,包括型芯、流道机构和如上所述的保压机构。
[0020]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上述方案的保压机构应用装备于模具中,除了使模具具备极佳的注塑效能之外,其自身还能够减少保压过程中的用气量避免镶件相对型芯移动。具体而言,该保压机构包括第一吹气组件、第二吹气组件、第一检测组件和进气组件。其中,第一吹气组件包括与模具的型芯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的第一镶件,该第一镶件上设有自其第一底面向第一顶面延伸并与第一间隙连通的第一进气槽,第二吹气组件包括与型芯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的第二镶件,该第二镶件上设有自其第二底面向第二顶面延伸并与第二间隙连通的第一进气槽。如此通过第一进气槽和第二进气槽缩小了第一镶件和第二镶件与型芯之间的进气空间,进而在保压时减少了用气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第一进气槽和第二进气槽的设置还能够减少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与型芯之间的进气空间,进而在保压过程中减少了气体对第一镶件和第二镶件的驱动力,避免第一镶件和第二镶件相对型芯移动改变注塑件的外貌。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其中:
[0024]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模具与注塑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5]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保压机构与型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所示保压机构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2中第一吹气组件的安装位置剖视图;
[0028]图5为图2中第二吹气组件和第一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剖视图;
[0029]图6为图2中第二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剖视图;
[0030]图7为图3所示保压机构中第一吹气组件的示意图;
[0031]图8为图3所示保压机构中第一吹气组件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32]图9为图3所示保压机构中第二吹气组件和第一检测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0033]图10为图3所示保压机构中第二吹气组件和第一检测组件的另一视角装配示意图;
[0034]图11为图3所示保压机构中第二检测组件的示意图;
[0035]图12为图3所示保压机构中第二检测组件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保压机构,用于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型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机构包括:第一吹气组件,所述第一吹气组件包括第一镶件,所述第一镶件嵌于所述型芯的表面,所述第一镶件包括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顶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底面及位于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一底面之间的第一周向壁,所述第一周向壁部分与所述型芯贴合,以在所述第一周向壁与所述型芯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镶件上设有第一进气槽,所述第一进气槽自所述第一底面向所述第一顶面延伸以能够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第二吹气组件,所述第二吹气组件包括第二镶件,所述第二镶件嵌于所述型芯的表面,所述第二镶件包括第二顶面、与所述第二顶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底面及位于所述第二顶面和所述第二底面之间的第二周向壁,所述第二周向壁部分与所述型芯贴合,以在所述第二周向壁与所述型芯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镶件上设有第二进气槽,所述第二进气槽自所述第二底面向所述第二顶面延伸以能够与所述第二间隙连通;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嵌于所述第二顶面,所述第一顶面、所述第二顶面、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及所述型芯围设形成注塑腔,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注塑腔内的压强;及进气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一进气槽和所述第二进气槽进气,以使气体能够经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进入所述注塑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环绕所述第一镶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的间隙尺寸小于注塑料的溢料值。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槽包括第一环形槽和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利吕伟李林财陈祖苗姜林军廖志强段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