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04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窥镜,为了顺利插入体内和减轻患者及操作者的负担,不是将镜的前端面到侧面的边缘处设置的圆角作成均一的而是作成半径连续变化的不同的多个圆角并使邻接的多个圆角平滑连接而构成。(*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及医疗用内窥镜,特别是关于其前端刚性部的形状经过改进的内窥镜。
技术介绍
内窥镜一般可分为纤维内窥镜装置和电子内窥镜装置,插入被检体内部的内窥镜前端刚性部的外形在前视型内窥镜中几乎都是同样的形状。下面参照图3的内窥镜整体外观图对现有的电子内窥镜的技术进行说明。内窥镜(1)的构成包括供操作者操作内窥镜的手动操作部(3)、从操作部(3)延伸出去的长导管(11)、设置在导管前端部通过操作部(3)的角度钮(5)的调节可上下左右弯曲的弯曲部(13)、设置在弯曲部(13)的前端部的具有摄像光学系统及固体摄像元件的前端刚性部(15)、从操作部延伸出去的万向软管(17)以及用于和设置在通用软管前端部的内窥镜装置本体(图中未示出)连接的连接器(19)。在内窥镜装置本体中内装氙灯等光源,此光源发出的照明光入射到连接器(19),通过穿过万向软管(17)、导管(11)和弯曲部(13)各部分内部的导光索并从设置在前端刚性部(15)的前面的照明窗照射到被检体内部。从被照射的照明光所照明的被检体内部所发出的反射光通过物镜在设置在前端刚性部内的CCD(电荷耦合器件)等的固体摄像元件上成像,并转换为图像信号而在设置在内窥镜装置本体中的监视器上显示出被检体影像。在内窥镜本体中设置有利用泵向内窥镜输送空气或水的送气送水装置,从此送气送水装置经穿过连接器(19)、万向软管(17)、导管(11)和弯曲部(13)各部分内部的送气管和送水管并从设置在前端刚性部(15)的前面的送气喷嘴及送水喷嘴向物镜及照明窗送出空气及水。内窥镜(1)的钳道口(9)除了吸引体液、残留物等之外还可以插入用于在被检体内部进行医疗处置的处置用具钳子,钳子的前端部可由设置在前端刚性部的前面的钳道口伸出,可以一边观察内窥镜图像一边进行医疗处置。图4是现有的前视型内窥镜的前端刚性部的正视图及侧视图。如图4所示,在现有的内窥镜的前端刚性部(15)的前面设置有摄取被检体图像的物镜(21)、向被检体发出照明光的照明窗(23)、发射用于清洗物镜(21)污点用水的送水口(27)、用于吹去附着在物镜(21)上的水或将空气送入被检体的体腔内部的送气口(25)以及作为在被检体内进行处置的处置用具出入口的钳道口(29)。在送气口(25)及送水口(27)中分别安装有喷嘴(图中未示出)。为了在插入内窥镜时不致损伤被检体内部或是为了减小插入时的阻力而减轻被检者的痛苦,对从近似圆柱形的前端刚性部(15)的前面到其侧面的边缘施行倒角而作成相同的圆角(37)。此圆形(37)的半径越大则内窥镜插入时的阻力越小,损伤被检体的危险就越小。但是,现有的圆半径是在不影响配置在前端刚性部上的物镜、照明窗、送气送水喷嘴、钳道口等部件和开口部的范围下确定为相同半径的。即受到与前端刚性部(15)前面周围360°中部件的影响干涉的制约所能确定的半径是一定的,所以边缘部的圆角只能很小(大约为0.5mm)。因此,就现有的内窥镜中前端刚性部边缘的圆半径而言无法制作成很大的圆形,从而因被检者的年龄和状态的不同、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的差别就经常会出现内窥镜插入时阻力大而使前端刚性部损伤被检者的体内并给被检者造成痛苦的问题。另外,随着内窥镜的插入部的细径化技术的进展,出现前端刚性部的直径越来越小的倾向,与此相连系边缘部的圆形的曲率半径也越来越小,这就更容易损伤被检者的体内而引起不必要的出血,而这就会引起必须判断出血是否是由内窥镜的损伤造成的,给内窥镜的观察造成障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的内窥镜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在内窥镜插入时不会损伤被检体的内部且插入操作容易的内窥镜。为到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其前端刚性部的端面周围的边缘圆形具有多个连续变化的圆半径。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圆角半径连续变化,使得在前端刚性部前面的上部具有比现有的内窥镜更大的最大的圆角,在前面下部的一定角度范围内有最小的圆角。即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从内窥镜的前端面到其侧面的边缘部上的圆角不是同一个圆角,而是多个圆角,并由于邻接的不同多个圆角之间的圆角的半径是连续变化的而做到平滑邻接。借助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结构,内窥镜插入体内可以很顺利,能减轻患者及内窥镜操作者的负担。此外,借助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结构,可以在不与前端刚性部中设置的部件或开口部发生干涉的范围内将上述端面周围各部分的半径尽可能加大,也能在前端刚性部的前端面上装设物镜。附图简介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前端刚性部的正视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前端刚性部的侧视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另一实施形态的前端刚性部的正视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另一实施形态的前端刚性部的侧视图。图3为示出内窥镜的结构的整体图。图4A为现有的内窥镜的前端刚性部的正视图。图4B为现有的内窥镜的前端刚性部的侧视图。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下面参考图1和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A所示,前视型内窥镜具有一近似圆柱形的前端刚性部(15),在其前面设置有摄取被检体图像的物镜(21)、向被检体发出照明光的照明窗(23a)、(23b),发射用于清洗物镜(21)污物用水的送水口(27)、用于吹去附着在物镜(21)上的水或将空气送入被检体的体腔内部的送气口(25),以及作为在被检体内进行处置的处置用具出入口的钳道口(29)。在送气口(25)及送水口(27)中分别安装有喷嘴(图中未示出)。如图1A所示,在由前端刚性部(15)的前面到侧面形成圆形之际,由于在前端刚性部(15)的前面上部未安排部件和开口部,即使将前面上部的曲率半径加大,也不担心会与所安排的部件和开口部发生干涉。考虑到这种前端刚性部的配置,可以在前端刚性部(15)的前面上部设置半径为1.5mm(R1.5)的最大圆角(31)。另外,在以前端刚性部(15)的前面下部为中心的一定角度,比如230°,范围内设置半径为0.5mm(R0.5)的最小圆角(33)。此最大圆角(31)和最小圆角(33)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部分的半径由最大值1.5mm到最小值0.5mm之间连续变化。此最小圆角(33)的半径虽与现有的具有同样圆角半径的内窥镜前端刚性部的数值大小大致相同,但在除掉最小圆角(33)的230°的范围所剩余的130°范围中可设置比现有的内窥镜前端刚性部更大的圆角半径。因此,内窥镜插入时的阻力可减小,而且与被检者的年龄和状态以及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无关,因内窥镜插入时的阻力减小而使插入变得容易,对前端刚性部损伤被检者的体内部的问题的担心不再存在。下面参考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第2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如图2A所示,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在前视型内窥镜的近似圆柱形的前端刚性部(15)的前面设置有物镜(21)、照明窗(23a)、(23b)、送气口(25)、送水口(27)以及钳道口(29)。此外,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在前端刚性部(15)的前面上部设置半径为1.5mm(R1.5)的最大圆角(31)。在本实施形态中,从照明窗(23a)至钳道口(29)的部分的周边部的圆角半径加大了。这一部分的圆角虽然加大,但注意到了在这些部件及开口部和圆角之间不致产生干涉。在前述实施形态中作为最小圆角(33)的一部分的从照明窗(23a)至钳道口(29)部分的周边部的中央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包括具有角度钮的操作部、从操作部延伸出去的导管、设置在导管(11)的前端通过上述角度钮可以弯曲的弯曲部、设置在此弯曲部的前端的具有将被检体的图像导出的摄像元件的前端刚性部,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前端刚性部的前面到其侧面的边缘部是由连续变化的圆角构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越一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