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升降平台和高空救援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987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平台和高空救援车,包括至少一节升降单元,每节升降单元包括:剪叉件,包括交叉设置且通过铰接轴相互铰接的第一叉臂和第二叉臂;第一支撑件,包括通过第一铰接件铰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别与第一叉臂和第二叉臂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件,包括绕通过第二铰接件铰接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分别与第一叉臂和第二叉臂的另一端连接;驱动件带动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靠近或远离铰接轴。上述升降单元,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靠近铰接轴时,升降单元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变小。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远离铰接轴时,升降单元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变大,以便于在升降单元的顶部进行高空作业。高空作业。高空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平台和高空救援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防救援
,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平台和高空救援车。

技术介绍

[0002]高空救援车设有液压升降平台,供救援人员进行登高扑救高层建筑、高大设施、油罐等场合发生的火灾,以营救被困人员,抢救贵重物资以及完成其他救援任务。
[0003]传统的高空救援车中的升降平台利用套叠箱梁结构来达到升降的效果,但受套叠箱梁结构的结构限制,传统的高空救援车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高空救援车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升降平台和高空救援车。
[0005]一种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至少一节升降单元,每节所述升降单元包括:
[0006]剪叉件,包括交叉设置且通过铰接轴相互铰接的第一叉臂和第二叉臂;
[0007]第一支撑件,包括通过第一铰接件铰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一叉臂和所述第二叉臂的一端连接;
[0008]第二支撑件,包括绕通过第二铰接件铰接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一叉臂和所述第二叉臂的另一端连接;
[0009]驱动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件和所述第二铰接件铰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铰接件和所述第二铰接件靠近或远离所述铰接轴。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本体和相对本体伸缩的第一伸缩端和第二伸缩端,所述第一伸缩端与所述第一铰接件相互铰接,所述第二伸缩端与所述第二铰接件相互铰接;
[0011]所述升降平台还包括安装件,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安装件安装在所述剪叉件上,所述安装件与所述铰接轴同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驱动件共同驱动所述第一铰接件和所述第二铰接件靠近或远离所述铰接轴。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叉臂与所述第二叉臂的长度相等,且所述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一叉臂和所述第二叉臂在长度方向上的中点。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的长度相等。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叉臂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的且相互连接的两个第一子臂,所述第二叉臂包括与两个所述第一子臂对应的且相互连接的第二子臂,所述铰接轴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且同轴布设的两个铰接部,每一所述第一子臂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臂通过其中一个所述铰接部相互铰接;
[0016]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一子臂和每一所述第二子臂的
一端连接;
[0017]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一子臂和每一所述第二子臂的另一端连接。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升降单元沿第二方向相互堆叠;
[0019]每一所述升降单元中的第一叉臂与相邻的所述升降单元中的第二叉臂相互铰接,每一所述升降单元中的第二叉臂与其相邻的所述升降单元中的第一叉臂相互铰接。
[0020]一种高空救援车,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升降平台。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升降平台包括多个,多个升降平台沿第二方向相互堆叠;
[0022]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升降平台中位于底部的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第一叉臂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位于顶部的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第一叉臂的长度。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空救援车还包括车体和水平伸展结构,所述升降平台的底部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被构造为能够相对所述车体转动和倾斜,所述水平伸展结构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的顶部;
[0024]所述水平伸展结构包括安装部和伸展部,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的顶部,所述伸展部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另一端能够往远离所述安装部的方向伸展。
[0025]上述升降单元,在驱动件带动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靠近铰接轴时,可以带动第一叉臂和第二叉臂往水平方向转动,以使得升降单元在水平方向的宽度变大,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变小,以便于升降单元的收纳。而当驱动件带动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远离铰接轴时,可以带动第一叉臂和第二叉臂往竖直方向转动,继而使得升降单元在水平方向的宽度变小,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变大,以便于在升降单元的顶部进行高空作业。并且,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转动至竖直方向时,可以通过竖直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来形成一个稳定的桁架结构,从而提高升降单元在高空作业时候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升降单元的第一伸缩端和第二伸缩端均完全伸出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升降单元中第一伸缩端和第二伸缩端部分缩回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中升降单元中第一伸缩端和第二伸缩端均完全缩回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升降平台的全部第一伸缩端和第二伸缩端均完全伸出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升降平台的全部第一伸缩端和第二伸缩端均部分缩回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升降平台的全部第一伸缩端和第二伸缩端均完全缩回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多个升降平台相互堆叠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高空救援车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位图5中高空救援车中升降平台完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升降单元100,升降平台200;高空救援车300;车体301;水平伸展结构302;伸展部
303;安装部304;
[0036]剪叉件10;第一叉臂11;第一子臂111;第二叉臂12;第二子臂121;第一端13;第二端14;第三端15;第四端16;铰接轴17;铰接部171;
[0037]第一支撑件20,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第一铰接件23;
[0038]第二支撑件30,第三部分31;第四部分32;第二铰接件33;
[0039]驱动件40;本体41;第一伸缩端42;第二伸缩端43;
[0040]连接件50,连接座51。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包括至少一节升降单元(100),每节所述升降单元(100)包括:剪叉件(10),包括交叉设置且通过铰接轴(17)相互铰接的第一叉臂(11)和第二叉臂(12);第一支撑件(20),包括通过第一铰接件(23)铰接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所述第一部分(21)与所述第二部分(22)分别与所述第一叉臂(11)和所述第二叉臂(12)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件(30),包括绕通过第二铰接件(33)铰接的第三部分(31)和第四部分(32),所述第三部分(31)与所述第四部分(32)分别与所述第一叉臂(11)和所述第二叉臂(12)的另一端连接;驱动件(4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件(23)和所述第二铰接件(33)铰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铰接件(23)和所述第二铰接件(33)靠近或远离所述铰接轴(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0)包括本体(41)和相对本体(41)伸缩的第一伸缩端(42)和第二伸缩端(43),所述第一伸缩端(42)与所述第一铰接件(23)相互铰接,所述第二伸缩端(43)与所述第二铰接件(33)相互铰接;所述升降平台(200)还包括安装件,所述本体(41)通过所述安装件安装在所述剪叉件(10)上,所述安装件与所述铰接轴(17)同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0)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驱动件(40)共同驱动所述第一铰接件(23)和所述第二铰接件(33)靠近或远离所述铰接轴(1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臂(11)与所述第二叉臂(12)的长度相等,且所述铰接轴(17)位于所述第一叉臂(11)和所述第二叉臂(12)在长度方向上的中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1)与所述第二部分(22)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部分(31)与所述第四部分(32)的长度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臂(11)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的且相互连接的两个第一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班夫李少勇寇宇航陈正柯璐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