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压片及应用该风道压片的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03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道压片及应用该风道压片的风道,风道压片包括风道连接部和元器件固定部,风道连接部和元器件固定部经中间连接部连接,风道连接部具有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风道连接部置于风道的散热片间隙中,位于风道连接部上方的散热片为上散热片,位于下方的为下散热片,下散热片的上表面和上散热片的下表面分别与第一弯曲部的凸面和第二弯曲部的凸面接触;中间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弯曲部的末端连接,另一端与元器件固定部连接,元器件固定部向风道连接部相反方向折弯形成第三弯曲部,第三弯曲部的凸面与电器元件接触挤压电器元件。该风道压片固定简单,在检修过程中,可快速解除风道压片对电器元件的固定,操作简单、省力、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压片及应用该风道压片的风道


[0001]本技术属于镇流器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压片及应用该风道压片的风道。

技术介绍

[0002]船舶用大功率光源主要应用于净水消毒、压载水灭活设备,安装位置多为机舱或泵舱。机舱内设备众多,空间狭小并且有许多发热设备,例如船舶主机、发电机、空压机、分油机等主要设备。船舶机舱设备布置紧凑彼此热辐射影响较大,舱内环境温度多数在30~45℃,在炎热的夏季热带港口停靠时,极限温度接近50℃,高温对于电器元件设备的长时间稳定工作是极大考验。目前镇流器设计中普遍采用风冷式的散热器,散热器主要包括风扇和散热风道,散热风道进风口或/和出风口处设置风扇,通过风扇吹动使空气在散热风道中流动,促进热交换,以降低镇流器内部的温度,保证电器元件能够正常工作。为了促进大功率电器元件与散热风道之间的热交换,将大功率电器元件固定在散热风道的外壁上使其与散热风道直接接触,散热效果更佳。目前大功率电器元件与散热风道之间采用压片固定,压片上部用螺钉固定在风道上,下部挤压大功率电器元件进行固定。该结构的压片其固定操作麻烦,在进行检修更换电器元件时需要拆卸螺钉,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风道压片固定操作麻烦、检修操作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风道压片及应用该风道压片的风道,该风道压片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效率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风道压片,包括风道连接部和元器件固定部,风道连接部和元器件固定部经中间连接部连接,所述风道连接部呈S状,具有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弯曲方向相反且第二弯曲部的高度和宽度大于第一弯曲部,风道连接部置于风道的散热片间隙中,位于风道连接部上方的散热片为上散热片,位于下方的为下散热片,下散热片的上表面和上散热片的下表面分别与第一弯曲部的凸面和第二弯曲部的凸面接触;中间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弯曲部的末端连接,另一端与元器件固定部连接,元器件固定部向风道连接部相反方向折弯形成第三弯曲部,第三弯曲部的凸面与电器元件接触挤压电器元件。
[0006]更优地,所述第二弯曲部和第一弯曲部的高度比为2.8

3.6,宽度比为1.8

2.6。
[0007]更优地,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宽度是高度的1.8

2.3倍,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宽度是高度的1.15

1.75倍。
[0008]一种应用风道压片的风道包括风道主体,风道主体两侧设有散热片,其中一侧的仅上部设有散热片,下部设有元器件安装部,电器元件紧贴元器件安装部,风道压片的风道连接部置于两个散热片间隙之间,第一弯曲部的凸面和第二弯曲部的凸面分别与散热片接触限位,元器件固定部的第三弯曲部的凸面与电器元件接触挤压电器元件。
[0009]更优地,与第一弯曲部的凸面相配合的散热片末端向内侧形成限位齿。
[0010]更优地,风道主体上电器元件安装侧的散热片宽度小于另一侧的散热片宽度。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风道压片采用S状的风道连接部其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使风道连接部具有调节性能够被散热片夹紧固定在风道上,而元器件固定部的第三弯曲部压紧电器元件,风道压片固定简单。在检修过程中可快速解除风道压片对电器元件的固定,操作简单、省力、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和图2是风道压片立体示意图。
[0014]图3是风道压片侧面示意图。
[0015]图4是风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风道侧面示意图。
[0017]图6是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8]图中:1风道压片,11风道连接部,111第一弯曲部,112第二弯曲部,12中间连接部,13元器件固定部,131第三弯曲部,2风道,21风道主体,22散热片,221限位齿,23元器件安装部,3电器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风道压片1包括风道连接部11和元器件固定部13,风道连接部11和元器件固定部13经中间连接部12连接,所述风道连接部11呈S状,风道连接部11具有第一弯曲部111和第二弯曲部112,第一弯曲部111和第二弯曲部112弯曲方向相反且第二弯曲部112的高度和宽度大于第一弯曲部111,风道连接部11置于风道2的散热片22间隙中,位于风道连接部11上方的散热片22为上散热片22,位于下方的为下散热片22,下散热片22的上表面和上散热片22的下表面分别与第一弯曲部111的凸面和第二弯曲部112的凸面接触;中间连接部12的一端与第二弯曲部112的末端连接,另一端与元器件固定部13连接,元器件固定部13向风道连接部11相反方向折弯形成第三弯曲部131,第三弯曲部131的凸面与电器元件3接触挤压电器元件3。在风道连接部11与散热片22进行连接时,根据上散
热片22和下散热片22位置以及电器元件3位置进行调整,保持元器件固定部13压紧电器元件3,而风道连接部11被散热片22固定。该结构的风道压片1适用范围广,角度调节后可满足电器元件3固定要求。风道压片1的风道连接部11插入散热片22间隙中,风道压片1与风道2之间的固定为插拔式结构,风道连接部11插入散热片间隙实现风道压片1与风道2之间的快速连接,从风道散热片22的间隙拔出则快速解除风道压片1对电器元件3的固定,风道压片1与风道2固定及分离操作简单、省力、效率高。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曲部112和第一弯曲部111的高度比为2.8

3.6,即图3中h2与h1的比,宽度比为1.8

2.6,即W2与W1的比。所述第一弯曲部111的宽度(w1)是高度(h1)的1.8

2.3倍,所述第二弯曲部112的宽度(w2)是高度(h2)的1.15

1.75倍。在此范围内风道压片1的固定效果好,可根据不同的风道2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风道压片,包括风道连接部和元器件固定部,其特征在于:风道连接部和元器件固定部经中间连接部连接,所述风道连接部呈S状,具有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弯曲方向相反且第二弯曲部的高度和宽度大于第一弯曲部,风道连接部置于风道的散热片间隙中,位于风道连接部上方的散热片为上散热片,位于下方的为下散热片,下散热片的上表面和上散热片的下表面分别与第一弯曲部的凸面和第二弯曲部的凸面接触;中间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弯曲部的末端连接,另一端与元器件固定部连接,元器件固定部向风道连接部相反方向折弯形成第三弯曲部,第三弯曲部的凸面与电器元件接触挤压电器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道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曲部和第一弯曲部的高度比为2.8

3.6,宽度比为1.8

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光耀张帆吴健冯毅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中远海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