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装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03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2
本申请公开一体式装配机构,所述一体式装配机构被安装于一零部件,所述零部件具有一安装孔,所述一体式装配机构包括一装配本体和一安装体,所述装配本体被设置预定尺寸,用以适配于所述零部件,所述安装体整体突出于所述装配本体且与所述装配本体一体形成,以使所述安装体位于所述装配本体的预定位置,确保所述零部件通过所述安装体与所述装配本体精确安装,免去了所述安装体的装配操作,提高装配效率,避开了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所述安装体无法精确定位的情况出现,还避开了所述安装体装配到所述装配本体时出现的尺寸公差问题,使得所述零部件装配于所述安装体的尺寸公差累计减小,提高所述零部件装配于所述装配本体的精确性。高所述零部件装配于所述装配本体的精确性。高所述零部件装配于所述装配本体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装配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零件
,尤其涉及一体式装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机械安装过程中,为实现零件之间的端面配合,常常采用如圆柱状定位销这种安装体来实现零部件之间的精确定位。由于定位销和零部件的加工工序不同,为方便生产,一般对其分别加工。因此在将定位销安装于零部件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定位销施加敲击力,使其进入一零部件的销孔内,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来固定和定位圆柱销,以便对另一零部件安装。
[0003]在定位稍被安装于一零部件的过程中,零部件安装孔附近的应力急剧增大,使得定位稍与零部件连接处的强度降低。这就使得,在将另一零部件安装于定位销时,定位销施加受到零部件施加的外力,可能会与前一零部件的发生断裂。
[0004]此外,将定位销装配到一零部件的销孔内,由于加工或测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装配后的定位稍的实际位置后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另一零部件装配于定位销时,基于定位销和前一零部件的装配位置误差,使得后一零部件与定位销的装配误差累计增大,进而影响两个零部件的装配质量。同时,由于安装力度不易把控,存在敲击力过大的情况,使得定位销倾斜甚至变形,不利于另一零部件的安装,且敲击力过大还可能会使定位销破坏零部件的销孔,导致零部件的质量受损。
[0005]另外,两个零部件采用二次装配的方式,即定位销装配于一零部件,另一零部件装配于定位销,不仅操作繁琐,装配流程复杂,并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体式装配机构,所述一体式装配机构用于安装于一零部件,本技术设置一装配本体和至少一安装体,所述安装体定义一加固部,所述加固部一体形成于所述装配本体,用以减小应力集中,进而加强所述安装体与所述装配本体之间的强度,提高所述一体式装配机构的使用寿命。
[0007]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体式装配机构,所述安装体与所述装配本体一体形成,免去了所述安装体的装配操作,避开了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所述安装体无法精确定位的情况出现,保证所述零部件能够与所述装配本体精确装配,还减少了总体零件的装配数量,装配效率更高。
[0008]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体式装配机构,所述安装体与所述装配本体一体形成,由于所述安装体的位置预先设定,这就避开了所述安装体装配到所述装配本体时出现的位置误差问题,使得所述零部件装配于所述安装体的装配位置误差累计减小,提高所述零部件装配于所述装配本体的精确性。
[0009]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体式装配机构,所述安装体设置有多个,以使所述装配本体能够与所述零部件牢固连接。
[0010]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体式装配机构,所述安装体能够被设计成不同的尺寸,以适配所述零部件的安装孔,以此满足不同类型的所述零部件的装配。
[0011]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体式装配机构,所述安装体能够插接并扩张所述安装孔,以使所述安装体与所述零部件过盈配合,保证所述零部件被牢固装配于所述装配本体。
[0012]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体式装配机构,所述安装体定义一插入部、一过渡部和一连接部,在所述安装体相对所述零部件移动时,所述插入部、所述过渡部和所述连接部以此进入所述安装孔,所述过渡部能够减小所述安装孔对所述连接部的阻力,降低所述安装体装配于所述零部件的难度。
[0013]为达到本技术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技术提供一体式装配机构,所述一体式装配机构被安装于一零部件,所述零部件具有一安装孔,所述一体式装配机构包括:
[0014]一装配本体;
[0015]至少一安装体,所述安装体被设置预定尺寸,用以适配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体整体突出于所述装配本体,所述安装体定义一加固部,所述加固部与所述装配本体一体形成,从所述加固部靠近所述装配本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加固部远离所述装配本体的一端,所述加固部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且所述加固部的外周边逐渐向所述加固部的中轴线方向凹陷,以减小应力集中。
[001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安装体定义一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形成于所述加固部远离所述装配本体的一端,用以在所述零部件的弹性变形范围内扩张所述安装孔。
[001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插入部定义一适于进入所述安装孔的顶端和一尾端,所述尾端形成于所述顶端向所述装配本体的延伸方向,以所述顶端向所述尾端的延伸方向为参考,所述插入部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所述顶端被设置能够进入所述安装孔,且所述尾端被设置能够在所述零部件的弹性形变范围内扩张所述安装孔。
[0018]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安装体还定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加固部和所述插入部之间延伸形成,用以装配所述零部件。
[001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尾端的截面尺寸,且所述连接部的截面尺寸等于所述加固部的最小截面尺寸,以使所述插入部扩张所述安装孔且所述连接部进入所述安装孔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零部件过盈配合。
[0020]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连接部具有用于插入所述零部件内的预定长度,以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零部件之间具有足够的配合面积,以此增加所述零部件与所述装配本体连接的牢固性。
[002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安装体还定义一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位于所述插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过渡部用以过渡所述安装孔内壁对所述连接部产生的阻力。
[002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自所述插入部延伸至所述连接部,所述过渡部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所述过渡部的最大截面尺寸等于所述连接部的截面尺寸,且所述过渡部的最小截面尺寸等于所述尾端的截面尺寸。
[002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安装体设置有多个,以使所述装配本体与所述零部件牢固连接。
[002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安装体被设计成不同的尺寸,以适配所述安装孔
的实际尺寸,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所述零部件的装配。
附图说明
[0025]图1示出了本技术所述一体式装配机构的结构立体图。
[0026]图2示出了本技术所述一体式装配机构的结构情景图。
[0027]图3示出了本技术所述一体式装配机构的结构情景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29]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装配机构,所述一体式装配机构被安装于一零部件,所述零部件具有一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装配机构包括:一装配本体;至少一安装体,所述安装体被设置预定尺寸,用以适配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体整体突出于所述装配本体,所述安装体定义一加固部,所述加固部与所述装配本体一体形成,从所述加固部靠近所述装配本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加固部远离所述装配本体的一端,所述加固部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且所述加固部的外周边逐渐向所述加固部的中轴线方向凹陷,以减小应力集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定义一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形成于所述加固部远离所述装配本体的一端,用以在所述零部件的弹性变形范围内扩张所述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体式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定义一适于进入所述安装孔的顶端和一尾端,所述尾端形成于所述顶端向所述装配本体的延伸方向,以所述顶端向所述尾端的延伸方向为参考,所述插入部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所述顶端被设置能够进入所述安装孔,且所述尾端被设置能够在所述零部件的弹性形变范围内扩张所述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体式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还定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加固部和所述插入部之间延伸形成,用以装配所述零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锋杨守银朱雷杨博淼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伊迈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