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送能量以结扎人体组织结构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64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导管(10)包括多个主引线(30),以便发放能量用于结扎一空心的人体组织结构(52)。每一主引线(30)包括一电极(34),设置在导管(10)的工作端(15)处。各主引线(30)之间保持间隔,以致每一主引线(30)可以各别地接受所选定极性的能量。各主引线(30)设计得可向外扩张以安放各电极(34)而使之触合一空心的人体组织结构(52)可以从各引线(30)施加高频能量以便在人体组织结构(52)的周围组织中产生热效应。空心的人体组织结构的直径因热效应而减小,而各主引线(30)的电极(34)彼此更加移近。在空心的人体组织结构是一根血管(52)的场合下,能量施加到血管(52)的直径减小到血管(52)闭合的位置上为止。在一项实施例中,在施加能量之前充灌一气囊(64)以闭合结构(52)。在结构是一根血管(52)的场合下,充灌过的气囊会阻止血液流动并促进向血管(52)灌注盐水、药物或高阻抗液体,以便减少凝块的出现和改进血管由导管(10)的加热。导管(10)可以包括一腔道(48)以容放一导引钢丝(53)或允许液体发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一种用于施加能量以收缩诸如一根血管这样的一空心的人体组织结构的方法和装置,而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具有多条引线的一电极装置用于施加所述能量的方法和装置。人的下肢血管系统主要包括表面血管系统和深层血管系统,以及连接这两个系统的各贯穿血管。表面系统包括长或大的隐静脉和短的隐静脉。深层血管系统包括前部和后部胫静脉,它们联合构成踝静脉,后者本身在由短隐静脉连接之后又成为股骨静脉。血管系统包含大量单向瓣膜,用于引导血液流回心脏。各血管瓣膜通常是双凹劈(bicuspic)瓣膜,每一凹劈(cusp)形成一血液的袋囊或储囊,在逆行血液压力下,血液迫使各凹劈的自由表面收拢在一起以防止血液的逆行流动而只允许顺行血液流向心脏。当一不合格的瓣膜出现在流动路径之中时,此瓣膜不能闭合,因为各凹劈不构成适当的密封,而血液的逆行流动不可停止。当一血管瓣膜失效时,加大的变形和压力出现在下部血管各段和居上的各组织之内,有时导致附加的瓣膜失效。经常由瓣膜失效造成的两种血管状况是曲张静脉和较有代表性的慢性血管不适。曲张静脉状况包括下肢表面血管的扩张(dilation)和扭曲(tortuosity),从而造成难看的褪色、疼痛、肿胀和可能的溃烂。曲张静脉往往涉及一或多个血管瓣膜的不合格,这样使得血液可能在表面系统之内回流。这也可能使得深层血管回流和穿孔(perforator)回流更加严重。血管不适的当前治疗包括一些外科疗法,诸如血管剥离(stripping)、结扎和偶而的血管分段移植。结扎涉及到利用通过一种电极装置施加的电能来烧灼或凝结血管的腔道。一种电极装置被插进血管腔道并予以定位,以致它接触血管壁部。一旦适当定位之后,施加RF能量于电极装置,借此造成血管壁部截面直径的收缩。截面直径的减小,比如从5毫米(0.2英寸)至1毫米(0.04英寸),会显著地减少血液通过血管的振动并导致有效的结扎。即使不需要有效的结扎,血管壁部也可能完全瘪下,从而导致一种空腔道阻塞而堵住血液通过血管的流动。一种用于实现血管结扎的器械包括一管状轴套,在远端头处具有一电极装置。一些电气引线从远端部到近端部穿过轴套。在轴套的近端部处,各引线终止在一电气接头处,而在轴套的远端部处,各引线连接于电极装置。电气接头提供了各引线与一电源之间的界面,电源一般是一RF发生器。RF发生器在一控制装置,通常为一微处理器的导引下运作。结扎器械可以在或是一种单极或是一种双极模态下予以使用。在单极模态下,电极装置包括一电极,或是带正电或是带负电。一用于通过电极的电流的返回路径设置在人体的外部,比如通过安置病人使其身体接触于一大型低阻抗衬垫。电流从结扎装置流向低阻抗衬垫。在双极模态下,电极装置包括一对由某一介电材料隔开的相反带电的电极。因此,在双极模式下,电流的返回路径是由电极装置自身提供的。电流从一个电极流出,经过组织,并通过相反带电的电极返回。为防止发生组织损伤;即由于过热所造成的烧灼而发生焦化,一温度传感装置装接于电极装置。温度传感装置可以是一热电偶,可监测血管组织的温度。热电偶通过轴套连接于RF发生器和控制器并提供电气信号给控制器,后者监测温度并通过电极装置相应地调节施加于组织的能量。一种结扎器械的整体有效性主要取决于装在器械之内的电极装置。单极和双极电极装置,都是具有一固定形状和尺寸的实体装置,由于几种原因限制了结扎器械的有效性。首先,一固定尺寸的电极装置一般只在血管壁部的周边或内径上的一点处接触血管壁部。结果,RF能量的施加高度集中在接触着的血管组织之内,而通过血管组织其余部分的RF电流的流动则衰弱得不成比例。因此,血管壁部靠近接触点的区域比血管壁部的其他区域以较快的速度瘪下,造成血管腔道不均匀的收缩。其次,闭合的整体力度可能不足而腔道可能最终重新张开。为避免闭合不足,RF能量必须施加一大段时间。如此施加RF能量会提高血液的温度并通常会造成不希望有的、在电极上和血管中形成相当大量的热诱发凝块。其次,一种具有一固定的电极装置的结扎器械的有效性限于某些尺寸的血管。企图结扎其直径显著地大于电极装置的血管不仅会造成一如方才所述的不均匀的血管收缩,而且还会造成血管的收缩不足。血管直径相对于电极装置直径越大,在远离接触点的部位处施加于血管壁部的能量愈少。因此,血管壁部可能在血管组织在电极接触点处成为过度烧灼之前不会完全瘪下。虽然如此的凝结可能起初闭合了血管,但这种闭合可能只是暂时的,由于已凝结的血液会最终溶解而血管会局部张开。针对这一不足的一种解决办法是,一种器械具有一些带有多种直径的可互换装置。不过,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既在经济上效率低,而且在使用上很麻烦。因此,本
中的熟练人员已经认识到,需要一种可扩张的电极装置和一种方法,能够沿着一血管壁部的一周向带环-此处血管壁部在直径上大于电极装置-均匀地分布RF能量,并从而在尽量减少形成热诱发凝块的同时提供更为可预测和更为有效的血管闭合。本专利技术可满足这些和其他需要。简短地说,并一般地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沿着一血管壁部的一大体上周向的带环施加能量的器械和方法。如此施加能量可造成血管壁部的比较均匀和比较可预测的收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中,一种用于发送能量以结扎一人体组织结构的器械包括一导管,具有一鞘、一工作端和一制成在导管工作端处的开口;一内件,设置在鞘之内,以致内件和鞘能够彼此相对移动;多个引线,每一引线具有一远端部,多个引线联接于内件,以致多个引线的远端部当鞘的位置相对于内件在一个方向上改变时伸出导管工作端处的开口,每一引线制成得当多个引线伸出开口时可使远端部移动而离开由鞘所确定的一纵向轴线;其中各引线的远端部设计得可发送能量给人体组织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器械包括一辅引线,具有一辅远端部。辅引线联接于内件,以致辅引线的远端部当内件的位置相对于鞘在一个方向上改变时伸出导管工作端处的开口。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各引线的远端部在电气上连接于一电源,以致每一引线的极性可以变换。在存在一辅引线电极的场合下,多个引线可以连接于电源,以致各引线的极性可以与辅引线的极性无关地予以改变。在另一方面中,各引线包括各主引线,一般在导管的工作端处围绕着辅引线。各主引线的远端部设置在辅引线的远端部与内件之间。在又一另外方面中,本专利技术包括一种从一空心的人体组织结构之内向此结构施加能量的方法。此方法包括插进一导管到人体组织结构里去的步骤;此导管具有一工作端和多个引线,每一引线具有一远端部,而且每一引线连接于一电源。此方法还包括通过远端头孔口使各引线向外扩张并使各引线扩张直至每一电极接触人体组织结构为止的步骤。此方法另外包括从各引线的远端部向人体组织结构施加能量直至人体组织结构瘪下的步骤。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此方法还包括插进一导管到人体组织结构里面的步骤,此时的导管具有一辅引线,其远端部分在长度上大于各主引线远端部分并一般地由各主引线围绕起来。辅引线在远端部处还具有一电极。此方法还包括以下各步骤,即使各主和辅引线伸过孔口直至每一主引线电极接触人体组织结构,以及控制电源以致相邻的主引线具有相反的极性,同时保持辅引线在电气上是中性的。一当人体组织结构围绕各主引线瘪下,即变换各主引线的极性以致它们全都具有同样的极性。一当变换各主引线的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一能量源向一空心人体组织结构施加能量的装置,此装置包括: 一导管,具有一工作端,带有一远端头,其中制有一孔口; 多个引线,设置在工作端处,每一引线具有一带有一未绝缘的远端部的远段,每一引线在电气上连接于电源; 一个用于使各引线穿过远端头孔口的装置;以及 一个用于当各引线已经伸展时使各引线向外扩张的装置; 借此,各引线在伸出远端头孔口之后彼此移动开来并接触人体组织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瑟W齐科拉斯马克P帕克克里斯托弗S琼斯道格拉斯M佩蒂布赖恩E法利约瑟夫M塔塔格利亚唐A汉德森
申请(专利权)人:维纳斯医学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