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体倍频激光光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627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治疗屈光不正手术的全固体倍频激光光刀,其构成有激光器及由计算机控制的扫描振镜和激光输出系统,其中激光器采用固体激光器泵浦,经钛宝石激光器增益,再经倍频晶体二级倍频后输出波长为208nm附近激光即可送至扫描振镜;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激光光刀实现全固体化,工作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稳定性大幅度提高,而且使整体结构简化、降低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大大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激光光刀中结构的改进,涉及激光器制作
屈光不正包括有近视、远视和散光,在学习、升学、就业、工作及生活方面给人们造成了诸多的不便和障碍。过去矫正治疗的方法有配戴眼镜(包括接触式眼镜)和RK技术(放射性切开);目前国际上流行有最新的PRK技术,即使用高重复率的脉冲激光(称为光刀)对眼睛角膜前表面进行“切削”,使之汽化,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屈光度,从而矫正屈光不正。由于这种治疗方法具有预测性、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已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治疗屈光不正的方法。这种方法所使用的激光光刀设备包括有一台激光器及其由计算机控制的扫描振镜和激光输出系统,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仅是对其中激光器结构的改进。该设备最初采用的是准分子气体激光器,使用KrF气体,其属于有毒气体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重新补充,对病人和医生都是潜在的威胁。最近又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半固体激光器,已用于临床使用,其不仅克服了上述问题,而且治疗效果比气体激光器更优越;但其也存在有较多的问题,其是采用氪灯进行泵浦,加之是腔内倍频,所以长期工作的稳定性较差,而且对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很高,其冷却系统需耗费大量的水电,增加了运行成本,也使整个设备的结构变得非常复杂。所以人们也在努力地寻求能与之匹配的全固体激光器,但讫今来见有报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对其中的激光器进行改进,使之成为全固体倍频激光光刀,并能克服上述所有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全固体倍频激光光刀的构成有,激光器及由计算机控制的扫描振镜和激光输出系统,其特点是所述的激光器结构为采用固体激光器作为激光泵浦源,泵浦源输出波长为526nm附近的泵浦激光,经钛宝石激光器增益后输出波长为830nm的激光,由透镜聚焦后到达倍频晶体,经倍频后输出波长为415nm的激光,再经透镜聚焦后到达另一倍频晶体,经倍频后输出波长为208nm附近的激光,再由透镜聚焦后即可送至扫描振镜。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所述的第一级倍频晶体采用LBO倍频晶体,所述的第二级倍频晶体采用BBO倍频晶体;所述的激光泵浦源可以采用半导体泵浦的YAG激光器,也可以采用半导体泵浦的YLF激光器。由以上可以看出,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使所设计的激光光刀实现全固体化,其工作不仅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稳定性大幅度提高,而且使整个光刀设备的结构简化,降低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使得设备运行大大降低,并且所设计的全固体激光器完全能取代准分子气体激光器和半固体激光器用于临床治疗手术,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设计全固体倍频激光光刀中全固体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激光泵浦源,2为钛宝石激光器,3为聚焦透镜,4为(LBO)倍频晶体,5为聚焦透镜,6为(BBO)倍频晶体,7为聚焦透镜,8为激光扫描振镜。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和工作原理。用于治疗屈光不正的激光手术光刀的构成有,激光器及由计算机控制的扫描振镜和激光输出系统,其中激光器的结构参见附图。其激光泵浦源可以选择全固体YAG激光器(半导体泵浦),输出波长为530nm,也可以选择全固体YLF激光器(半导体泵浦),输出波长为526nm,要求泵浦源的最大输出功率5~6W,为单横膜,脉冲的重复频率1-4KHz可调;其钛宝石激光器的输出有830nm波长;倍频晶体选择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生产的LBO和BBO倍频晶体;激光扫描振镜为X、Y二维扫描振镜;所有的聚焦透镜均为激光器使用的普通聚焦镜,最好选择长焦距。最终输出的波长范围在208nm附近,输出频率在1-2KHz可调,脉宽小于10ns,输出功率大干25mW。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全固体倍频激光光刀的工作原理为,由激光泵浦源1输出526nm附近的激光(绿光),泵浦钛宝石激光器2,经其获增益后输出有830nm波长的激光束(近红外),由聚焦镜3聚焦后到达倍频晶体4,经倍频后输出415nm波长的激光(兰光),再由聚焦镜5聚焦后到达倍频晶体6,再次倍频后输出208nm附近的激光(紫外),经聚焦镜7聚焦后即可送至扫描振镜8。由计算机根据病人资料和工作参数来控制振镜的扫描尺寸和工作区域,并控制激光的输出和手术时间。从而实现用激光对眼角膜前表面进行切削手术,完成屈光不正的矫正治疗。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屈光不正的全固体倍频激光光刀,其构成有激光器及由计算机控制的扫描振镜(8)和激光输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器的结构为采用固体激光器作为激光泵浦源(1),泵浦源(1)输出波长为526nm附近的泵浦激光,经钛宝石激光器(2)增益后输出波长为830nm的激光,由透镜(3)聚焦后到达倍频晶体(4),经倍频后输出波长为415nm的激光,由透镜(5)聚焦后到达到倍频晶体(6),经再次倍频后输出波长为208nm附近的激光,再由透镜(7)聚焦后即可送至扫描振镜(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光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倍频晶体(4)采用LBO倍频晶体,所述的第二级倍频晶体(6)采用BBO倍频晶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光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泵浦源(1)采用半导体泵浦的YAG激光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光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泵浦源(1)采用半导体泵浦的YLF激光器。全文摘要一种用于治疗屈光不正手术的全固体倍频激光光刀,其构成有激光器及由计算机控制的扫描振镜和激光输出系统,其中激光器采用固体激光器泵浦,经钛宝石激光器增益,再经倍频晶体二级倍频后输出波长为208nm附近激光即可送至扫描振镜;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激光光刀实现全固体化,工作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稳定性大幅度提高,而且使整体结构简化、降低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大大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文档编号A61B17/00GK1281686SQ9911582公开日2001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26日专利技术者赵卫, 陈国夫, 王守敬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屈光不正的全固体倍频激光光刀,其构成有激光器及由计算机控制的扫描振镜(8)和激光输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器的结构为:采用固体激光器作为激光泵浦源(1),泵浦源(1)输出波长为526nm附近的泵浦激光,经钛宝石激光器(2)增益后输出波长为830nm的激光,由透镜(3)聚焦后到达倍频晶体(4),经倍频后输出波长为415nm的激光,由透镜(5)聚焦后到达到倍频晶体(6),经再次倍频后输出波长为208nm附近的激光,再由透镜(7)聚焦后即可送至扫描振镜(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卫陈国夫王守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