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水解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617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阻尼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水解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该耐水解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共聚反应;扩链反应;以及加热固化处理。本方法通过预聚体法生成较高分子量的预聚体,并用小分子二元醇扩链,经加热固化处理,从而实现了无需加入耐水解助剂,即可制得兼具良好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聚氨酯弹性体;制备的聚氨酯弹性体属于热塑性材料,可重复加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符合可持续的发展需求。的发展需求。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水解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阻尼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耐水解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的氨基甲酸酯基团的(

NH

COO

)高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它是由有机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构成的刚性链段与二羟基或多羟基化合物构成的柔性链段加聚而成。柔性链段和刚性链段热力学不相容导致微观相分离,这种特殊结构使得聚氨酯是广泛应用高分子阻尼材料。随着海洋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深海武器装备的开发,具有耐水解的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显得尤其重要。
[0003]现有的耐水解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主要是采用聚酯或者聚醚为软段的聚氨酯,聚醚型的聚氨酯的耐水性好于聚酯型聚氨酯,但是聚酯型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好于聚醚型聚氨酯,为了提高现有聚氨酯的耐水性,耐水解剂被广泛用于提高聚氨酯的耐水解性。
[0004]现有的技术中有以下缺陷:聚醚型聚氨酯具有相对较好的耐水性,但是其强度低,聚酯型聚氨酯的力学强度高但是其耐水解性能差,添加耐水剂只能减缓聚氨酯分子链的水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聚氨酯材料的耐水解性。同时添加耐水解助剂也势必影响聚氨酯的微相分离结构,进而影响材料的其他性能。
[0005]有鉴于此,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耐水解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制备方法,可实现同时具备高强度和耐水解性材料的制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耐水解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制备方法以解决聚氨酯材料耐水性差的问题。
[0008](2)技术方案
[000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波涂层材料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向反应器中加入聚碳酸酯二元醇与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加入催化剂,反应共聚得到聚碳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
[0011]S2、在搅拌条件下往所述反应器中加入小分子二元醇,进行扩链反应,得到聚氨酯中间体;
[0012]S3、将所述聚氨酯中间体加热固化,得到聚碳酸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0013]进一步地,所述聚碳酸酯二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500~3000。
[0014]进一步地,所述聚碳酸酯二元醇和所述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5~1:4。
[0015]进一步地,所述小分子二元醇为1,4

丁二醇、乙二醇、1,3

丙二醇、2

甲基

1,3

丙二醇、2

乙基

1,3

己二醇、N

甲基二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0016]进一步地,所述聚碳酸酯二元醇与所述小分子二元醇的摩尔比为1:0.5~1:3。
[0017]进步一地,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锡类催化剂。
[0018]优先地,所述有机类催化剂为二乙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中的至少一种。
[0019]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共聚反应温度为95~110℃。
[0020]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扩链反应温度为70~90℃。
[0021]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加热固化温度为100~130℃。
[0022]进一步地,S1步骤共聚反应前,还包括对所述聚碳酸二元醇的脱水处理步骤。
[0023]优先地,所述催化剂用量占聚氨酯弹性体质量分数为0.01~0.2wt%。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耐水解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由上述共聚反应

扩链反应

加热固化三步法制备得到。
[0025]本专利技术采用聚碳酸酯二醇为软段,聚碳酸酯二醇分子的两末端带有羟基,且主链上含有多个碳酸酯基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兼具了醚型水性聚氨酯优良的耐水性、低温柔顺性和聚氨酯型水性聚氨酯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和粘结性能;硬段链由二异氰酸酯和小分子扩链剂构成,这些基团内聚能较大、空间体积较大、刚性较大,具有良好的硬度和机械性能。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预聚体法生成较高分子量的预聚体,并用小分子二元醇扩链,避免了聚氨酯分子链交联,合成得到线性的聚氨酯材料,从而实现了无需加入耐水解助剂,就可制得兼具良好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聚氨酯弹性体。制备的聚氨酯弹性体属于热塑性材料,可重复加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符合可持续的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方法中制备的耐水解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曲线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制备方法中制备的耐水解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曲线图;
[0029]图3是对比例1制备方法中制备的耐水解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曲线图;
[0030]图4是对比例2制备方法中制备的耐水解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曲线图;
[0031]图5是各实施例与对比例在80℃水下不同天数拉伸强度保持率对比图。
[0032]附图说明:1—在水中第1天的拉伸强度保持率,2—在水中第3天的拉伸强度保持率,3—在水中第10天的拉伸强度保持率,4—在水中第20天的拉伸强度保持率,5—在水中第40天的拉伸强度保持率,6—在水中第60天的拉伸强度保持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即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0034]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是将聚碳酸酯二元醇和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混合共聚,得到双异氰酸酯封端的聚乳酸基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加入小分子二元醇进行扩链,得到聚乳酸基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5]S1、向反应器中加入聚碳酸酯二元醇与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加入催化剂,反应共聚得到聚碳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
[0036]S2、在搅拌条件下往所述反应器中加入小分子二元醇,进行扩链反应,得到聚氨酯中间体;
[0037]S3、将所述聚氨酯中间体加热固化,得到聚碳酸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0038]具体地,所述反应器设有搅拌装置,所述聚碳酸酯二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500~3000,优先地,所述聚碳酸酯二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2000,当然所述聚碳酸酯二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也可以是500或3000。
[0039]具体地,所述聚碳酸酯二元醇和所述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5~1:4,优选地,所述聚碳酸酯二元醇和所述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8、1:3.6,当然二者的摩尔比也可以是为1:1.5、1:4。
[0040]具体地,所述小分子二元醇为1,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水解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向反应器中加入聚碳酸酯二元醇与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加入催化剂,反应共聚得到聚碳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S2、在搅拌条件下往所述反应器中加入小分子二元醇,进行扩链反应,得到聚氨酯中间体;S3、将所述聚氨酯中间体加热固化,得到聚碳酸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二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500~3000,所述聚碳酸酯二元醇和所述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5~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二元醇为1,4

丁二醇、乙二醇、1,3

丙二醇、2

甲基

1,3

丙二醇、2

乙基

1,3

己二醇、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琳向平丁晓冬张陆黄永强田斌常鹏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