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随温调节限流环式限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586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更换随温调节限流环式限流装置,包括阀体与可拆卸连接在阀体右侧的壳体;在阀体与壳体内都横向设有贯通各自左右两侧的内腔,且两者的内腔互相贯通,在阀体内腔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止动件、限流环、固定件;止动件为封堵在阀体内腔内部左侧的多孔板;限流环为至少一个能随温度变化而变换其内孔孔径的环形体;固定件可拆卸连接在阀体内腔内部右侧并将止动件与限流环压紧在阀体内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小巧、重量轻、造价低,内部限流环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更换,使用方便,易拆卸和安装;限流环由双金属片制成,限流环的内孔孔径能根据管路内的温度变化变大或者缩小,使限流环具有一定的调节和补偿的功能,确保限流调节更精准。节更精准。节更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更换随温调节限流环式限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限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更换随温调节限流环式限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限流装置(即限流阀)是管道中用于调节管道内部流体流动阻力的常用器件,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管道需要降压且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2、在管道阀门上下游需要有较大压降时,为减少流体对阀门的冲击;3、流体需要小流量且连续流通的地方;4、需要降压以减少噪声或磨损的地方;5、管路并联,不同管路需要不同的流量,用来匹配管路之间流体的压力;6、道内流体流速过快用来限制流体流速。
[0003]在飞机环控、液压和燃油等系统管路中,管路分支多,不同管路流量不同,需要匹配管路流量,常用办法是给管路加限流接头,匹配管道内的压力值,用于分配不同管路中不同的流量。
[0004]目前限流装置使用比较普遍,每一条管路需要设计不同的限流装置,需要调整时更换不便。同时很多液体管路中,液体温度变化对液体的粘度和密度影响很大,限流阀的控制精度不足,不能满足温度变化后限流跟随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随温调节限流环式限流装置,该限流装置可根据需要组合重新更换内部不同的限流环,且该限流环随着温度变化限流孔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更换随温调节限流环式限流装置,包括阀体与可拆卸连接在阀体右侧的壳体;在阀体与壳体内都横向设有贯通各自左右两侧的内腔,且两者的内腔互相贯通,在阀体内腔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止动件、限流环、固定件;所述止动件为封堵在阀体内腔内部左侧的多孔板;所述限流环为至少一个能随温度变化而变换其内孔孔径的环形体;所述固定件可拆卸连接在阀体内腔内部右侧并将止动件与限流环压紧在阀体内腔内。
[0007]进一步的,在阀体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具有一定的密封和缓冲的作用。
[0008]进一步的,在阀体与壳体外部通过铅封保险固定连接;所述铅封保险为两根分别固定阀体与壳体上并扭结在一起的铅条。
[0009]进一步的,在阀体内腔内还设有两个垫圈,一个垫圈位于止动件与限流环之间,另一个垫圈位于限流环与固定件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限流环的数目为五个,且口径从两边向中间逐渐缩小。
[0011]进一步的,每个限流环包括环形外壳以及固定在外壳内的双金属环;所述双金属
环为通过多块月牙形双金属片拼合而成的环形体,每块双金属片由热膨胀系数不同的主动层与被动层构成。
[0012]进一步的,每块双金属片的主动层位于左侧,被动层位于右侧。
[0013]进一步的,每块双金属片主动层的热膨胀系数大于与被动层的热膨胀系数。
[0014]进一步的,每个双金属环中双金属片的数目为五块。
[0015]进一步的,对于每个双金属环中任意相邻的三块双金属片,在中间那块双金属片的凹面朝上时,中间那块双金属片的主动层与其左侧那块双金属片的被动层接触,中间那块双金属片的被动层与其右侧那块双金属片的主动层接触。
[0016]双金属片是由二种或多种具有合适性能的金属或者其他材料所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主动层热膨胀系数大于被动层热膨胀系数时当温度变化时,由于各组元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主动层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的形变,从而双金属片的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则这种复合材料的曲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形变。
[0017]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小巧、重量轻、造价低,用于气体管路和液体路上限流,同时内部限流环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更换,使用方便,易拆卸和安装;限流环由双金属片制成,限流环的内孔孔径能根据管路内的温度变化变大或者缩小,使限流环具有一定的调节和补偿的功能,确保限流调节更精准。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限流环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止动件外形示意图;图中所示:1

阀体、2

止动件、3

限流环、301

外壳、302

被动层、303

主动层、4

壳体、5

固定件、6

垫圈、7

密封胶圈、8

铅封保险。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
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更换随温调节限流环式限流装置,用于气体管路或液体路上的限流,限流装置(或者叫限流阀)包括阀体1与可拆卸连接在阀体1右侧的壳体4;阀体1作为限流装置的基体;壳体4的存在能确保阀体1内腔中的零件不脱落,同时起到阀体1与其他零件或管路配合连接的作用;在阀体1与壳体4内都横向设有贯通各自左右两侧的内腔,两者的内腔互相贯通,且两者内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在阀体1与壳体4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7,具有一定的密封和缓冲的作用。在阀体1与壳体4外部通过铅封保险8固定连接;所述铅封保险8为两根分别固定阀体1与壳体4上并扭结在一起的铅条,铅封保险8具有固定和连接作用,保证限流装置使用过程中不会分离脱落。
[0024]在阀体1内腔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止动件2、限流环3、固定件5。
[0025]所述止动件2为封堵在阀体内腔内部(最)左侧的多孔板。止动件2不仅有缓冲作用,在其上面还根据需要开有不同样式和尺寸的孔,从而具有分流和遮挡异物的作用,使阀体1内腔里的流量更好调节。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止动件2为均匀设有多个圆孔或槽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随温调节限流环式限流装置,包括阀体与可拆卸连接在阀体右侧的壳体;在阀体与壳体内都横向设有贯通各自左右两侧的内腔,且两者的内腔互相贯通,其特征在于:在阀体内腔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止动件、限流环、固定件;所述止动件为封堵在阀体内腔内部左侧的多孔板;所述限流环为至少一个能随温度变化而变换其内孔孔径的环形体;所述固定件可拆卸连接在阀体内腔内部右侧并将止动件与限流环压紧在阀体内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随温调节限流环式限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阀体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随温调节限流环式限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阀体与壳体外部通过铅封保险固定连接;所述铅封保险为两根分别固定阀体与壳体上并扭结在一起的铅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随温调节限流环式限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阀体内腔内还设有两个垫圈,一个垫圈位于止动件与限流环之间,另一个垫圈位于限流环与固定件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随温调节限流环式限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环的数目为五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佳祥蓝渝康刘亚敏沈凤村张学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