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储液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58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储液罐,该储液罐包括:罐部,被供应具有不同温度的冷却剂,其中,罐部的上部结合有罩盖;热交换减少部,将罐部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其中,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在罐部的内部空间中彼此间隔开;以及排放部,设置在热交换减少部中,并被形成为允许流入热交换减少部的冷却剂分别排放回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储液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储液罐,更特别地涉及以下这种车辆储液罐,其可集成分别容纳具有不同温度冷却剂的多个储液罐,以满足不同部件的冷却性能,从而降低储液罐的重量和材料成本。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安装有内燃机的车辆中,发动机加热时产生的热量会达到约1500℃或更高的高温,并且如果当前的热量直接传递到气缸罩盖、活塞、阀门等,由于这些部件的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热膨胀或劣化,会使部件发生变形,润滑油的油膜损坏,并且润滑油不足,燃烧状态也会劣化,导致爆震或提前点火,从而使发动机的输出下降,严重时还会出现导致无法工作的发动机过热现象。
[0003]此外,与这种情况不同的是,在发动机温度非常低的过冷状态下,吸入气缸的雾化混合气体汽油未充分气化,燃烧状态差,因此消耗的燃料量增加,并且未燃烧的汽油一直存留在气缸壁上,导致润滑油稀薄,从而影响发动机的运行与耐用性。
[0004]因此,在车辆中提供冷却系统,以维持最适合发动机运行的温度。
[0005]冷却系统分为使外部空气放置于发动机周围以冷却高温发动机的风冷型,以及使冷却剂在发动机的燃烧室周围循环以冷却高温发动机的水冷型,并且由于风冷型具有比水冷型更低的冷却性能,因此车辆主要使用具有极佳冷却效果的水冷型。
[0006]通常,使用冷却剂的冷却系统包括具有气缸罩盖、冷却剂通道以及燃烧室的发动机;配置为冷却在发动机中温度升高的水的散热器;配置为通过散热器吸入空气以辅助散热器通风的冷却风扇;配置为将由散热器冷却的水重新供应到发动机的冷却剂通道的水泵;以及在冷却剂通道中设置的储液罐。
[0007]这样的储液罐储存恒定量的冷却剂,并且持续地排出在散热器与发动机系统中以及冷却剂通道中生成的气泡,并且向水泵提供恒定量的冷却剂以防止冷却系统产生负压。
[0008]然而,例如,对于电动车,由于用以冷却电子部件的冷却回路所需的冷却剂的类型和温度条件与用以冷却电池的冷却回路所需的冷却剂的类型和温度条件彼此不相同,因此可以分别设置储液罐。
[0009]因此,由于配置为注入并储存冷却剂的储液罐的数量增加,因此会出现冷却系统的重量、材料成本、投入成本等增加的问题。
[0010]在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所包括的信息仅为了增强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一般背景的理解,并且不应被视为对该信息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承认或任何形式的建议。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用于车辆的储液罐,其可以将热交换减少结构应用到容纳具有不同温度的冷却剂的多个储液罐,以满足不同部件的冷却性能,从而使储液罐集成化,降低储液罐的重量与材料成本,并且通过提前进行冷却剂热交换来防止性能降低。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一种用于车辆的储液罐,包括:罐部,具有结合到其上部的罩盖,并且被供应具有不同温度的冷却剂;热交换减少部,将罐部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并且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形成为彼此间隔开;以及排放部,设置在热交换减少部中,并被形成为允许流入热交换减少部的冷却剂分别排放回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
[0013]在此,热交换减少部包括:第一分隔构件,与第一容纳空间形成边界;第二分隔构件,与第二容纳空间形成边界;以及支撑构件,支撑罐部内的第一分隔构件和第二分隔构件。
[0014]排放部形成在第一分隔构件和第二分隔构件中的每一者上,支撑构件被形成为在形成排放部的位置处,分别朝向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向下倾斜。
[0015]此外,支撑构件被形成为朝向第一分隔构件的内部空间和第二分隔构件的内部空间中的排放部逐渐向下倾斜。
[0016]此外,排放部被形成为具有从支撑构件的底面到与罩盖的边界面的长度。
[0017]同时,排放部形成在高于设置在罐部中的最大冷却剂线的位置,使得在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中的空气能够流入热交换减少部中。
[0018]本专利技术可以将热交换减少结构应用到容纳具有不同温度的冷却剂的多个储液罐,以满足不同部件的冷却性能,从而使储液罐集成化,降低储液罐的重量与材料成本,并且通过冷却剂的热交换来防止性能降低。
[0019]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热交换减少结构中具有排放部,并且允许储液罐中的空气通过排放部流入热交换减少结构,以将储液罐所需的空气分散到热交换减少结构,从而降低储液罐的体积。
[0020]此外,如果冷却剂因例如车辆的晃动或倾斜等原因流入热交换减少结构,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排放部的斜面使冷却剂排回到储液罐中,从而还可降低在热交换减少结构中的热传递。
[0021]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使用的术语“汽车”或“车辆”或其它类似的术语通常包括机动车辆,例如,乘用车,包括运动型多功能车、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汽车,船舶,包括各种船只和轮船,飞机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和其它替代燃料汽车(例如,由石油以外的资源确定的燃料)。如本文所述,混合动力汽车是具有两个或更多动力源的汽车,例如汽油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与其它特征将在下文讨论。
[0023]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与装置具有其它特征与优点,这些特征与优点将从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原理的结合在本文中的附图以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显而易见或更详细地阐述。
附图说明
[0024]现在将参照仅用于说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与其它特征进行详细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并且其中:
[0025]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储液罐的罐部的图;
[0026]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储液罐在罩盖处于分离状态
下罐部的图;
[0027]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储液罐的排放部的图;
[0028]图4示出根据如图3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储液罐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0029]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其呈现了说明本专利技术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稍微简化的表示。如本文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取向、位置以及形状,将部分地由特别预期的应用以及使用环境确定。
[0030]在附图中,附图标记在多个附图中指代本专利技术的相同或等效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其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下文中描述。尽管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描述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仅涵罩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且涵罩盖可以包括在如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替代、变形、等效以及其它实施方式。
[0032]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3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以及用于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包括:罐部,所述罐部被供应具有不同温度的冷却剂,其中,所述罐部的上部结合有罩盖;热交换减少部,将所述罐部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在所述罐部的内部空间中彼此间隔开;以及排放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减少部中,并被形成为允许流入所述热交换减少部的冷却剂分别排放回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罐,其中,所述热交换减少部包括:第一分隔构件,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形成边界;第二分隔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形成边界;以及支撑构件,支撑所述罐部内的所述第一分隔构件和所述第二分隔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罐,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形成在连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所述罐部的下部的中心部分上,并支撑所述第一分隔构件和所述第二分隔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罐,其中,所述排放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分隔构件和所述第二分隔构件中的每一者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罐,其中,所述支撑构件被形成为在形成所述排放部的位置处,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向下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罐,其中,所述支撑构件被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一分隔构件的内部空间和所述第二分隔构件的内部空间中的所述排放部向下倾斜。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罐,其中,所述排放部被形成为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钟一车龙雄尹中洙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