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臂过障式桥梁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538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臂过障式桥梁检测装置,包括滑移升降组件、双臂过障组件和工作机构,通过滑移升降组件实现双臂过障组件和工作机构一起沿x轴和z轴运动;所述双臂过障组件包括避障横梁组件和沿着x轴设置的两条过障伸缩臂组,两条过障伸缩臂组的第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滑移升降组件上,两条过障伸缩臂组的第二端分别与避障横梁组件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工作机构转动设置于避障横梁组件上,通过避障横梁组件实现工作机构沿y轴运动。过障时,当一条过障伸缩臂组与避障横梁组件分离后,工作机构的重心移动至与另一条过障伸缩臂组中心线共面的位置,因此与避障横梁组件连接的过障伸缩臂组不会受到偏心力,降低过障伸缩臂组的结构强度要求。度要求。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臂过障式桥梁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病害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双臂过障式桥梁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铁路桥梁众多,其主要结构形式有:混凝土简支箱梁、多片式T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钢构连续梁、钢

混凝土结合梁等,其中,混凝土简支箱梁结构应用最为广泛。桥梁的裂缝、错位、沉降等都对桥梁的正常使用形成了威胁,桥梁的运营管理和养护问题显得异常重要。
[0003]目前应用于市场的桥梁检测设备多为单臂吊篮人工检查形式,由于铁路桥梁两侧一般设置有电线杆(含斜拉线)、声屏障,桥梁下部有桥梁墩柱,若使用单臂桥检设备则需要反复收放桥检装置,这样将大大降低检测效率,同时人工检查也有一定作业风险。另外业界也有使用三臂过障的设计方案,如公开号为CN112523080A的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轻量化桥梁智能检测车及其使用方法,该方案采用通过三臂交替伸缩通过电线杆等障碍物,能有效解决过障的问题,但其问题在于过带斜拉线的电线杆时由于障碍物宽度大,三臂过障要求设备宽度很大,同时三臂过障时一臂悬空时,另外两臂将受到较大的偏心力,对设备结构强度要求很高,最后,三臂过障需交替收缩三个伸缩臂,其效率也不是很高。
[0004]综上所述,急需一种双臂过障式桥梁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臂过障式桥梁检测装置,旨在解决检测装置过障碍物时存在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双臂过障式桥梁检测装置,包括滑移升降组件、双臂过障组件和工作机构,通过滑移升降组件实现双臂过障组件和工作机构一起沿x轴和z轴运动;
[0007]所述双臂过障组件包括避障横梁组件和沿着x轴设置的两条过障伸缩臂组,两条过障伸缩臂组的第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滑移升降组件上,两条过障伸缩臂组的第二端分别与避障横梁组件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工作机构转动设置于避障横梁组件上,通过避障横梁组件实现工作机构沿y轴运动。
[0008]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避障横梁组件的端部设有插接口,插接口内设有插销锁定装置;所述过障伸缩臂组的第二端设有锁定销孔,所述过障伸缩臂组的第二端插入插接口内部,通过插销锁定装置和锁定销孔配合进行锁定。
[0009]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插接口内部还设有集电器,所述过障伸缩臂组的第二端还设有滑触线,所述集电器与滑触线接触实现对工作机构供电。
[0010]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避障横梁组件包括横梁体、滑台、滑动轨道和驱动组件,所述横梁体的两端均设有插接口,所述滑动轨道沿着横梁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滑台沿滑动轨道滑动,所述工作机构转动设置于滑台上。
[0011]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工作机构包括垂直升降组件、连接组件和横移伸缩组件,所述垂直升降组件的第一端与避障横梁组件之间通过第二回转支撑转动连接,所述垂直升降组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回转支撑与连接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横移伸缩组件的第一端与连接组件连接,通过连接组件实现垂直升降组件和横移伸缩组件之间的夹角调节。
[0012]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旋转驱动组,所述旋转驱动组的输出端连接横移伸缩组件。
[0013]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横移伸缩组件包括桁架梁结构的多段伸缩节,各伸缩节之间依次套设,相邻伸缩节之间的伸缩运动通过导轨和导向轮进行导向。
[0014]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垂直升降组件和过障伸缩臂组均包括多个伸缩节,相邻伸缩节之间的伸缩运动通过导向滑块进行导向。
[0015]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垂直升降组件、过障伸缩臂组和横移伸缩组件均采用绳排伸缩原理实现各自的活动伸缩节同步伸缩。
[0016]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滑移升降组件包括滑移机构、底架、支撑平台和举升臂架,所述底架设置于滑移机构上,所述支撑平台通过举升臂架设置于底架上,所述过障伸缩臂组设置于支撑平台上。
[0017]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桥梁检测装置,采用双过障伸缩臂组的方式进行过障,识别遇到电线杆等障碍物时,通过两条过障伸缩臂组交替展臂、缩臂动作实现过障;同时过障时,当一条过障伸缩臂组与避障横梁组件分离后,工作机构的重心移动至与另一条过障伸缩臂组中心线共面的位置,因此与避障横梁组件连接的过障伸缩臂组不会受到偏心力,有效地降低过障伸缩臂组的结构强度要求。
[0019]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三臂过障方式,本技术的双臂过障方式安装空间要求小、过障效率高,相比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过障效率。工作机构设计有多个自由度,既能保证装置最小姿态回收,防止检测装置超出车辆界限;又能保障检测覆盖整个桥梁截面;装置的结构强度满足静载、极限动载的工况要求,刚度满足一般梁许用挠跨比及检测精度要求。
[0020]垂直升降组件、横移伸缩组件和过障伸缩臂组均采用绳排伸缩原理,成倍缩短伸缩时间,提升作业效率;其中横移伸缩组件采用桁架梁结构的伸缩节,有效的降低横移伸缩组件的重量,保证装置的结构刚度满足使用要求。
[0021]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是双臂过障式桥梁检测装置工作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0024]图2是双臂过障式桥梁检测装置工作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0025]图3是滑移升降组件和双臂过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过障伸缩臂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避障横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工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横移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工程车辆,2、滑移升降组件,3、双臂过障组件,4、垂直升降组件,5、连接组件,6、横移伸缩组件,7、桥墩,8、车辆界限,9、电线杆,10、桥梁,11、电缆,12、声屏障;
[0031]2.1、滑移导向组件,2.2、滑移驱动件,2.3、底架,2.4、支撑平台,2.5、举升臂架;3.1、过障伸缩臂组,3.1.1、滑触线,3.1.2、锁定销孔,3.2、避障横梁组件,3.2.1、横梁体,3.2.2、驱动马达,3.2.3、齿条,3.2.4、滑台,3.2.5、滑动轨道,3.2.6、集电器,3.2.7、插销锁定装置;4.1、第一回转支撑,4.2、第二回转支撑;6.1、蜗轮蜗杆升降机,6.2、导轨,6.3、导向轮,6.4、滑轮,6.5、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臂过障式桥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移升降组件(2)、双臂过障组件(3)和工作机构,通过滑移升降组件(2)实现双臂过障组件(3)和工作机构一起沿x轴和z轴运动;所述双臂过障组件(3)包括避障横梁组件(3.2)和沿着x轴设置的两条过障伸缩臂组(3.1),两条过障伸缩臂组(3.1)的第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滑移升降组件(2)上,两条过障伸缩臂组(3.1)的第二端分别与避障横梁组件(3.2)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工作机构转动设置于避障横梁组件(3.2)上,通过避障横梁组件(3.2)实现工作机构沿y轴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臂过障式桥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障横梁组件(3.2)的端部设有插接口,插接口内设有插销锁定装置(3.2.7);所述过障伸缩臂组(3.1)的第二端设有锁定销孔(3.1.2),所述过障伸缩臂组(3.1)的第二端插入插接口内部,通过插销锁定装置(3.2.7)和锁定销孔(3.1.2)配合进行锁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臂过障式桥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内部还设有集电器(3.2.6),所述过障伸缩臂组(3.1)的第二端还设有滑触线(3.1.1),所述集电器(3.2.6)与滑触线(3.1.1)接触实现对工作机构供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臂过障式桥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障横梁组件(3.2)包括横梁体(3.2.1)、滑台(3.2.4)、滑动轨道(3.2.5)和驱动组件,所述横梁体(3.2.1)的两端均设有插接口,所述滑动轨道(3.2.5)沿着横梁体(3.2.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滑台(3.2.4)沿滑动轨道(3.2.5)滑动,所述工作机构转动设置于滑台(3.2.4)上。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利易振枝刘福瑞蒋长宏朱震寰窦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