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洪河道截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505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泄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洪河道截蓄装置。行洪河道截蓄装置包括行洪河道、入口端设置在行洪河道底部的引水管道、污水排管和蓄水池,引水管道与沉淀滤出装置相连,引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蓄水池入口处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沉淀滤出装置具有用于连接蓄水池的第一出口和用于连接污水排管的第二出口,沉淀滤出装置设置为选择性地将水流排出至蓄水池。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汛期城市河道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将城市行洪河道中污染较严重的初水截流,将其通过污水排管排出,对河道初水过后的水流进行存蓄,用于城市绿化。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的前提下,城市河道的水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减小了生活垃圾对河道所在流域水体的污染范围。污染范围。污染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洪河道截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泄洪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行洪河道截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河道在城市防洪安全中担任重要的角色,是保障城市行洪安全中较为关键的一环。河道过流能力及断面尺寸均与城市防洪标准相匹配。汛期遇设计标准洪水时,洪水经河道向下游流走。
[0003]侧堰是河道上常用的一种泄水建筑物,是布置在河道侧边的一种溢流堰形式,当河道中水深高度超过侧堰顶时,可使流体侧流。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响应建设节水型社会、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号召,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城市行洪河道上建设侧堰,利用侧堰截流洪水,将截流的洪水存蓄,用于灌溉周边城市绿地。
[0004]城市河道河底及河坡存在点或面污染,遇降雨及洪水初期,河坡污染物随坡面汇流进入河道,因河道初水中的杂质较多,污染物含量较高,而侧堰堰顶高度均高于河道底高程,无法截流已污染的河道初水,受污染的河道初水经由河道流向下游,造成更大面积的水体污染,现有侧堰在改善河道整体水环境方面毫无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洪水中的受污染初水收集和处理困难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行洪河道截蓄装置,包括行洪河道、入口端设置在行洪河道底部的引水管道、污水排管和蓄水池,所述引水管道与沉淀滤出装置相连,所述引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蓄水池入口处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沉淀滤出装置具有用于连接所述蓄水池的第一出口和用于连接所述污水排管的第二出口,所述沉淀滤出装置设置为选择性地将水流排出至所述蓄水池。
[0007]优选的,所述污水排管的出口端与城市污水管网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行洪河道底部开设有河底槽,所述引水管道的入口端设置在所述河底槽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引水管道的入口端设置有第一滤网。
[0010]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沉淀滤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沉淀滤出装置包括截流井,所述截流井包括截流壳体和设置在截流壳体内部的溢流槽,所述引水管道通过所述溢流槽与所述污水排管相连,所述污水排管的入口端设置在所述溢流槽底部,所述蓄水池与所述截流壳体相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溢流槽为U型溢流槽,所述截流壳体内设置有两侧分别抵设在所述截流壳体内壁的溢流板,所述溢流板的底端与所述截流壳体相贴,以使得所述截流壳体的侧壁、截流壳体底壁和所述溢流板限定所述U型溢流槽。
[0012]优选的,所述U型溢流槽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板。
[0013]优选的,所述蓄水池为地下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为玻璃钢蓄水池。
[0014]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二种沉淀滤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沉淀滤出装置包括滤罐和横向设置在所述滤罐内部的第三滤网,以使所述第三滤网将所述滤罐在竖向上从上到下依次分隔成滤除腔和直流腔,所述污水排管与所述直流腔相连,所述蓄水池与所述滤除腔相连。
[0015]优选的,所述蓄水池上设置有第二滤网,和/或,所述污水排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0016]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汛期城市河道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将城市行洪河道中污染较严重的初水截流,将其通过污水排管排出,对河道初水过后的水流进行存蓄,用于城市绿化。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的前提下,城市河道的水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减小了生活垃圾对河道所在流域水体的污染范围。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行洪河道截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行洪河道截蓄装置的另一侧部分视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沉淀滤出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
行洪河道,2

河底槽,3

引水管道,4

截流井,5

蓄水池,6

污水排管,7

溢流槽,8

第一控制阀,9

第二控制阀,10

第一滤网,11

溢流板,12

缓冲板,13

蓄水管道,14

截流壳体,20

滤罐,21

第三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行洪河道截蓄装置,包括行洪河道1、入口端设置在行洪河道1底部的引水管道3、污水排管6和蓄水池5,所述引水管道3与沉淀滤出装置相连,所述引水管道3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8,所述蓄水池5入口处设置有第二控制阀9,所述沉淀滤出装置具有用于连接所述蓄水池5的第一出口和用于连接所述污水排管6的第二出口,所述沉淀滤出装置设置为选择性地将水流排出至所述蓄水池5。
[0024]洪水属于时发性的灾害,初期洪水会将河坡面层污染物带入行洪河道,初水水质较差,细菌及污染颗粒含量较高,本申请意在初期收集污染物含量较高的河道初水,将河道初水引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降低河道初水污染范围,后期将水质较好洪水存蓄,用于城市绿化。
[0025]沉淀滤出装置后选择性地流入蓄水池5。在实际使用中,在未发洪水时,第一控制阀8关闭,该行洪河道截蓄装置处于非使用状态;在洪水初期,第一控制阀8打开,第二控制阀9关闭,初水经过本装置时,因装置所在河底高程低于原河底高程,初水随即冲入入口端设置在行洪河道1底部的引水管道3,经过截流井内U型槽后流入污水排管6,最终汇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处理;河道初水过后,水中只含有少量沉积型污物,第一控制阀8打开,第二控
制阀9打开,水质较好的洪水经引水管道3进入截流井内沉淀滤出装置,底层少量泥沙在此沉积,水面较高处泥沙含量较少,洪水经溢流堰在截流井内进行第二次沉积,蓄水管道高于截流井底高程,沉积后较干净洪水进入蓄水管道,最终流入蓄水池5进行储蓄,用于城市绿化,含有沉积型污物的水通过沉淀滤出装置后经过污水排管6排出。
[0026]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汛期城市河道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将城市行洪河道中污染较严重的初水截流,将其通过污水排管排出,对河道初水过后的水流进行存蓄,用于城市绿化。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的前提下,城市河道的水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减小了生活及生产垃圾对河道所在流域水体的污染范围。
[0027]优选的,所述污水排管6的出口端与城市污水管网连接。城市污水管网具有污水处理能力,可以有效处理污水,将城市污水管网并入洪水处理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河道水环境治理能力。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蓄水池5包括与沉淀滤出装置相连的蓄水管道13。
[0028]优选的,所述行洪河道1底部开设有河底槽2,所述引水管道3的入口端设置在所述河底槽2一侧。河底槽2底部低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洪河道截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洪河道(1)、入口端设置在行洪河道(1)底部的引水管道(3)、污水排管(6)和蓄水池(5),所述引水管道(3)与沉淀滤出装置相连,所述引水管道(3)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8),所述蓄水池(5)入口处设置有第二控制阀(9),所述沉淀滤出装置具有用于连接所述蓄水池(5)的第一出口和用于连接所述污水排管(6)的第二出口,所述沉淀滤出装置设置为选择性地将水流排出至所述蓄水池(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洪河道截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排管(6)的出口端与城市污水管网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洪河道截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洪河道(1)底部开设有河底槽(2),所述引水管道(3)的入口端设置在所述河底槽(2)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洪河道截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道(3)的入口端设置有第一滤网(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洪河道截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滤出装置包括截流井(4),所述截流井(4)包括截流壳体(14)和设置在截流壳体(14)内部的溢流槽(7),所述引水管道(3)通过所述溢流槽(7)与所述污水排管(6)相连,所述污水排管(6)的入口端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雅娟曾宪利王圣文何奇峰张志伟李熙周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