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453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绕组连接结构,包括电源、控制单元以及连接在所述电源近端和远端的第一绕组,所述绕组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条支路,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一绕组串联或控制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一绕组并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绕组外设置若干条支路,每条支路中设置一第二绕组和第一开关、第二开关,通过控制单元改变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的连接位置从而使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间串联或并联,在电流不变的前提下串联时绕组匝数较并联时增加,从而达到起动时增大转矩的效果,且起动转矩大小可控,这种绕组连接结构避免了使用大功率器件导致的成本增加和电机功率损耗增加的问题,降低了成本损失。降低了成本损失。降低了成本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绕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传统工业的升级换代以及新兴工业的兴起,对交流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的需求越来越大.伺服电动机一般具有如下特性:宽的调速范围,大的转矩输出,良好的位置控制能力,在全速度范围内的平稳运行能力,较好的加减速能力,能够频繁的启动、制动以及正反转等,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等。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性能特别适应高性能伺服驱动的要求,随着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发展和价格的不断下降,永磁电动机的性价比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伺服系统的主流之选。
[0003]工业伺服用的永磁电机同步电动机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负载加速以及减速的工况,其加速与减速的电流和转矩皆是额定工况的3倍。为了满足过载转矩的需求,功率器件的额定电流也随之增大,导致电流模块的余量比较大,造成功率器件成本高、电机功率损耗增加的问题。
[0004]另外,公告号为CN2432720Y,名称为“带有智能控制设备的抽油机专用高启动转矩节能电机”的中国技术专利,具体采用将电动机的绕组每相分为 2或3或4组,每段的抽头与智能控制设备相连,根据所测附在情况自动换组。虽然这种方式能够提供高启动转矩,但是在不同的状态参加工作的线圈不同,绕组的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绕组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绕组连接结构,包括电源、控制单元以及连接在所述电源近端和远端的第一绕组,所述绕组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条支路,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一绕组串联或控制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一绕组并联。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路为一条时,支路的一部分与所述电源近端连接,所述支路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绕组远端以及所述电源远端连接,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一绕组并联连接;所述支路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绕组远端连接,所述支路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电源远端连接,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一绕组串联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路为两条时,第一支路的一部分与所述电源近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部分与第二支路的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电源近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第一绕组间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绕组远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支路的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电源远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绕组间串联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路包括第二绕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支线,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绕组的远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绕组的近端连接,所述支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具有第一定触点和第一动触点,所述第一定触点与所述第一绕组远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具有第二定触点和第二动触点,所述第二定触点与所述第二绕组近端连接;
[0012]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并联连接时,所述第一动触点与所述电源远端连接,所述第二动触点与所述电源近端连接;
[0013]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串联连接时,所述第一动触点与所述支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动触点与所述支线的另一端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相电源。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当然,在本实施例一所述绕组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也可以是翘板开关或按钮开关等,其只要能够满足切换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一端的连接位置即可,对此本技术不作进一步限制。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传感器以及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的状态开关。
[0017]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为霍尔元件、旋转变压器、编码器、离心开关中的任意一种。
[0018]进一步的,所述状态开关为继电器、三极管、MOS管、IGBT中的任意一种。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20](一)本技术通过在第一绕组外设置若干条支路,每条支路中设置一第二绕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支线,通过控制单元改变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的连接位置从而使第一绕组和所有的第二绕组间串联或并联,在电流不变的前提下串联时绕组匝数较并联时增加,从而达到起动时增大转矩的效果。
[0021](二)进一步的,起动转矩大小可控,本技术避免了使用大功率器件导致的成本增加和电机功率损耗增加的问题,降低了成本损失。
[0022](三)进一步的,本技术不论是在额定运行状态或在起动状态,全部绕组都参加工作,具有绕组利用率高的优点,同时不仅节约了电机内绕组空间,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电机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绕组连接结构在并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绕组连接结构在串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绕组连接结构在并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绕组连接结构在串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绕组连接结构中串联状态下连接方式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绕组连接结构在串联状态下连接方式b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绕组连接结构在并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绕组连接结构在串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中标记:
[0032]1、电源;20、第一绕组;21、第二绕组;301、第一开关;3011、第一定触点;3012、第一动触点;302、第二开关;3021、第二定触点;3022、第二动触点;4、控制单元;401、传感器;402、状态开关;5、支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绕组连接结构,包括电源、控制单元以及连接在所述电源近端和远端的第一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条支路,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一绕组串联或控制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一绕组并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为一条时,当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一绕组并联时,所述支路的一部分与所述电源近端连接,所述支路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绕组远端以及所述电源远端连接;当所述支路与所述第一绕组串联时,所述支路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绕组远端连接,所述支路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电源远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为两条时,当所述两条支路与第一绕组并联时,一条支路的一部分与所述电源近端连接,所述一条支路的另一部分与另一条支路的一部分连接,所述另一条支路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电源近端连接;当所述两条支路与第一绕组串联时,所述一条支路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绕组远端连接,所述一条支路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另一条支路的一部分连接,所述另一条支路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电源远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2~3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包括第二绕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支线,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绕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建王震
申请(专利权)人:范德威尔中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