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4177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下部穿插设置有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二传输带位于第一传输带正前方,所述安装台前端安装有电控箱,所述安装台上端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台上端安装有两组夹紧气缸,两组所述夹紧气缸分别位于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前后两侧,每组所述夹紧气缸均设置有四个,所述安装台上端安装有顶升机构和定位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分别放置单层的电芯,再通过设置定位传感器、挡停气缸、顶升机构、搬运机构和夹紧机构实现了单层电芯的叠加组装作业,结构简单,电芯动线简单,制造成本低,利于推广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芯生产
,特别涉及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大势所趋。节能利民、环保,再次推动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传统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源或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并将先进的车辆动力控制和驾驶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先进技术原理、新技术和新结构的汽车。
[0003]电芯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主要组成部件,为了减少电芯的占用体积,电池包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两个单层电芯叠加为双层电芯,现有的双层电芯组装叠加装置大多结构复杂,电芯动线长,生产成本高,检修成本高,不利于推广使用,故此,我们提出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简化了叠加装置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下部穿插设置有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二传输带位于第一传输带正前方,所述安装台前端安装有电控箱,所述安装台上端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台上端安装有两组夹紧气缸,两组所述夹紧气缸分别位于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前后两侧,每组所述夹紧气缸均设置有四个,所述安装台上端安装有顶升机构和定位传感器,所述顶升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顶升机构分别位于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下方,所述定位传感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传感器分别位于两个顶升机构正前方,所述安装架上端设置有搬运机构,所述搬运机构连接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位于第二传输带上方,所述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上端均设置有载具,所述载具上端放置有电芯,所述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前端均安装有挡停气缸,所述挡停气缸位于夹紧气缸右方。
[0007]优选的,所述载具上端开有若干个定位孔,后侧所述电芯在叠加前贴附有粘胶,所述定位孔的数量根据载具的外形决定,且定位孔至少设置两个,所述粘胶由工人手动贴附,降低叠加装置复杂程度,减少制造成本。
[0008]优选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下端与安装台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顶升气缸至少设置有四个,所述顶升气缸输出端安装有顶升板,所述顶升板上端安装有若干个定位柱,若干个所述定位柱分别与若干个定位孔相匹配,所述顶升板上端面设置有缓冲垫。
[0009]优选的,所述搬运机构包括直线电机模组,所述直线电机模组设置有两个,所述直
线电机模组下端与安装架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直线电机模组输出端共同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端安装有升降气缸,所述搬运机构实现了将夹爪的移动,便于通过夹爪将前侧的电芯搬运至后侧电芯上端面。
[0010]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搬运板,所述搬运板下端安装有四组夹爪,所述夹爪与电芯相匹配,每组所述夹爪中部均设置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用以保护电芯。
[0011]优选的,所述升降气缸输出端贯穿安装板并与搬运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搬运板上端安装有两组导向柱,两组所述导向柱均与安装板穿插活动连接,所述导向柱启动导向作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分别放置单层的电芯,且第二传输带上的电芯上端由工人收到贴附粘胶,再通过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分别将两组电芯运输至夹持机构下方,通过定位传感器用以监测电芯的位置,当电芯移动至设定位置时,挡停气缸输出端伸长阻挡载具的移动,与此同时,顶升机构中顶升气缸输出端伸长并带动顶升板向上移动,通过顶升板带动载具向上移动并脱离传输带,同时,夹紧气缸输出端伸长与载具上的电芯接触,将电芯固定在载具上,避免电芯在搬运、叠加时发生偏移,再通过搬运机构中的直线电机模组输出端带动安装板向前移动,使得夹爪位于前侧电芯正上方,再通过升降气缸输出端伸长带动夹爪下降,同时夹爪张开,再抓紧前侧的电芯,前侧的夹紧气缸复位,再次通过搬运机构将前侧的电芯搬运至后侧的电芯正上方,直至两个电芯叠加在一起,完成了整个电芯的叠加组装作业,结构简单,电芯动线简单,制造成本低,利于推广使用;
[0014]2、通过设置定位柱和定位孔提高了顶升机构的稳定性,也避免载具发生意外,提高了电芯叠加质量,通过设置保护板用以保护电芯,避免由于升降气缸伸长量异常导致的夹爪与电芯发生碰撞,减少电芯搬运过程中的损坏概率,通过设置导向柱提供了搬运板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电芯叠加的精准度,减少不良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的载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的顶升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的顶升机构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的搬运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技术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的夹持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技术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的夹持机构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第一传输带;2、载具;3、电芯;4、第二传输带;5、安装台;6、电控箱;7、安装架;8、定位传感器;9、挡停气缸;10、搬运机构;11、夹持机构;12、顶升机构;13、夹紧气缸;21、定位孔;22、粘胶;31、顶升气缸;32、顶升板;33、定位柱;41、直线电机模组;42、安装板;43、升降气缸;51、夹爪;52、保护板;53、搬运板;61、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包括安装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5)下部穿插设置有第一传输带(1)和第二传输带(4),所述第一传输带(1)和第二传输带(4)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二传输带(4)位于第一传输带(1)正前方,所述安装台(5)前端安装有电控箱(6),所述安装台(5)上端安装有安装架(7),所述安装台(5)上端安装有两组夹紧气缸(13),两组所述夹紧气缸(13)分别位于第一传输带(1)和第二传输带(4)前后两侧,每组所述夹紧气缸(13)均设置有四个,所述安装台(5)上端安装有顶升机构(12)和定位传感器(8),所述顶升机构(12)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顶升机构(12)分别位于第一传输带(1)和第二传输带(4)下方,所述定位传感器(8)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传感器(8)分别位于两个顶升机构(12)正前方,所述安装架(7)上端设置有搬运机构(10),所述搬运机构(10)连接有夹持机构(11),所述夹持机构(11)位于第二传输带(4)上方,所述第一传输带(1)和第二传输带(4)上端均设置有载具(2),所述载具(2)上端放置有电芯(3),所述第一传输带(1)和第二传输带(4)前端均安装有挡停气缸(9),所述挡停气缸(9)位于夹紧气缸(13)右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二合一组装叠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2)上端开有若干个定位孔(21),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吉远石森木高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伊尔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