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梁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416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柱梁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柱梁节点结构包括竖柱、横梁和节点板,节点板设有贯穿的安装孔,竖柱穿设于安装孔中并与节点板连接;横梁的第一端与节点板连接,且第一端的上表面与节点板的上表面在水平方向上平齐,以使具有不同高度尺寸的第一端的上表面在水平方向上平齐。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柱梁节点结构利用节点板降低了不同尺寸的横梁的第一端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干涉以及安装不便的几率,也便于后续楼板的施工作业;横梁所受的作用力传递给节点板后在传递至竖柱上,从而增大了竖柱的受力面积,降低了出现应力集中的几率,提高了承载能力和结构安全冗余。提高了承载能力和结构安全冗余。提高了承载能力和结构安全冗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梁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柱梁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重要结构形式,采用钢梁在工厂预制、施工现场进行柱梁连接、楼板采用现浇混凝土板或叠合板的形式。它能够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两种基本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优势,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便捷、适合批量化建造、综合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我国建筑、桥梁、地下、海洋、国防工程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0003]柱与梁的连接位置形成节点结构。在柱与多根梁形成节点结构的情况下,各梁与柱的连接排布十分紧密,导致柱与梁之间进行连接的施工不便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便于进行施工的柱梁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柱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梁节点结构包括:
[0007]竖柱;
[0008]横梁;
[0009]节点板,所述节点板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竖柱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并与所述节点板连接;
[0010]所述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节点板连接,且所述第一端的上表面与所述节点板的上表面在水平方向上平齐,以使具有不同高度尺寸的所述第一端的上表面在水平方向上平齐。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点板的外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凸多边形,所述第一端与凸多边形的边连接。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点板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节点板的外缘并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连接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一端的投影宽度。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柱梁节点结构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竖柱之间,所述转接件位于所述节点板的下方,且与所述节点板沿竖直方向抵接。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背离所述竖柱的一端与所述节点板的外缘在竖直方向上平齐。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腹板,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腹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之间,所述上翼缘板与所述节点板抵接,所述下翼缘板和所述腹板中至少一者与所述转接
件连接。
[00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包括腹连接板,所述腹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腹连接板的顶端与所述节点板连接,所述腹连接板沿所述竖柱径向的一端与所述竖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腹板抵接。
[00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贴合于所述腹连接板与所述腹板的同侧,并与两者连接。
[00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包括下翼缘连接板,所述下翼缘连接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下翼缘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竖柱与所述下翼缘板之间,所述下翼缘连接板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宽度等于所述下翼缘板的投影宽度。
[00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0020]将所述竖柱穿入所述安装孔中;
[0021]移动所述节点板至所述竖柱的设计安装高度并与所述竖柱连接;
[0022]使所述第一端的上表面与所述节点板的上表面在水平方向上平齐;
[0023]连接所述节点板与所述第一端。
[0024]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连接所述节点板与所述第一端之前,包括:
[0025]将临时固定板连接于所述节点板与所述第一端之间。
[0026]在所述的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竖柱之后,包括:
[0027]拆除所述临时固定板。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柱梁节点结构利用节点板,实现了横梁与竖柱之间形成传力路径,以将横梁自身重量以及其上所承载的载荷重量传递至竖柱的基础上。通过节点板,能够使得在柱梁节点结构设置有多根横梁或者横梁宽度尺寸较大的情况下,增大了各横梁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从而拓展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作业空间,降低了不同尺寸的横梁的第一端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干涉以及安装不便的几率,也便于后续楼板的施工作业;横梁所受的作用力传递给节点板后在传递至竖柱上,从而增大了竖柱的受力面积,降低了出现应力集中的几率,提高了承载能力和结构安全冗余。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柱梁节点结构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中实施例另一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柱梁节点结构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柱梁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竖柱10;横梁20;上翼缘板21;下翼缘板22;腹板23;节点板30;连接部31;转接件40;腹连接板41;下翼缘连接板42;加强板43;临时固定板50
具体实施方式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0036]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上”、“下”、“顶”、“底”、“竖直方向”、“水平方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7]相关技术中,梁与柱直接连接,所传导的作用力仅作用于两者的连接位置,造成柱的表面局部受力而导致应力集中,容易发生变形或者破坏;各梁与柱连接位置之间间距较小,不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装。在后续采用现浇楼板的过程中,由于梁与柱连接位置空间狭小,不便于在梁与柱连接位置设置浇筑模具;在后续采用预制楼板的过程中,预制楼板与柱外表面之间存在安装误差,容易后续产生漏浆。
[003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柱梁节点结构,参阅图1至图3,该柱梁节点结构包括竖柱10、横梁20和节点板30。
[0039]节点板30设有贯穿的安装孔,竖柱10穿设于安装孔中并与节点板30连接。
[0040]安装孔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形状与竖柱10的形状相适应,以使安装孔的内壁与竖柱10的表面贴合。
[0041]可以理解的是,竖柱10沿竖直方向延伸,节点板30沿水平方向延伸。
[0042]节点板30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例如,节点板30可以为单块板材切割后形成的一体式板形结构;又如,节点板30由多块板材通过焊接等方式拼接形成的板形结构。
[0043]竖柱10与节点板3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限。例如,竖柱10与节点板30之间为螺栓连接;又如,竖柱10与节点板30之间为熔透焊接,以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0044]横梁20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梁节点结构包括:竖柱;横梁;节点板,所述节点板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竖柱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并与所述节点板连接;所述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节点板连接,且所述第一端的上表面与所述节点板的上表面在水平方向上平齐,以使具有不同高度尺寸的所述第一端的上表面在水平方向上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板的外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凸多边形,所述第一端与凸多边形的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板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节点板的外缘并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连接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一端的投影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梁节点结构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竖柱之间,所述转接件位于所述节点板的下方,且与所述节点板沿竖直方向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柱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背离所述竖柱的一端与所述节点板的外缘在竖直方向上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柱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腹板,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腹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之间,所述上翼缘板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剑林鲍华沈磊熊学炜王玉涛徐鹏辉胡健孙阊禹刘昶陈前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