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屈强高韧性比Q500GJ钢板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412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0
一种低屈强比高韧性Q500GJ钢板的生产方法。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6~0.10%,Si=0.15~0.35,Mn=1.3~1.6,P≤0.015,S≤0.003,Cr=0.05~0.3,Nb=0.2~0.5,V=0.2~0.5,Ti=0.01~0.03,Mo=0.05~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钢的生产工艺路线为冶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屈强高韧性比Q500GJ钢板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
,涉及一种500MPa级别建筑用钢板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用钢广泛地使用在超高层建筑、车站、机场、会展中心等钢结构建筑上,具有建造速度快,抗震性好,环境友好等特点。钢结构建筑往往有抗震等级的要求。建筑的抗震性能不仅在于建筑设计,也与钢结构材料本身的屈强比以及强度一致性相关。国家标准里建筑用钢的屈强比要求≤0.85。在500级别以上的高强钢中,受限于冶金原理,实现有一定的难度。
[0003]CN110453055A公开了“一种大厚度Q500级别钢板的生产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复合坯的生产方法来生产Q500级别的低合金特厚板,其采用了低温正火工艺,屈强比最大为0.9。CN112210719A公开了“一种低成本高性能Q500桥梁钢及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0.035%,Si:0.31%~0.40%,Mn:1.71%~1.80%,P≤0.015%,S≤0.0030%,Nb:0.030%~0.050%,V:0.020%~0.050%,Ti:0.010%~0.018%,Cr:0.70%~0.80%,Ni:0.10%~0.20%,残余Mo≤0.05%,Cu:0.10%~0.20%,B≤0.0005%,N≤0.0005%,Al:0.020%~0.050%。降低屈服强度的同时提升产品抗拉强度。其主要是生产50mm以下低屈强比高韧性桥梁板。其超低碳的成分设计,采用转炉生产困难比较大,需要RH脱碳,然后再进LF处理,H含量会偏高,不适合特厚板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最大厚度为450mm的特厚连铸机,生产一种特厚低屈强比高韧性的Q500GJ建筑结构用钢。通过成分优化设计,无需驰豫以及热处理,短流程生产,不影响正常生产节奏,受环境温度影响小,轧成率高,屈服强度≥500MPa,屈强比≤0.83,

40℃冲击>80J,Z向拉伸断面收缩率≥50%,满足GB/T 19879

2015对于Q550GJ的要求,适合批量生产。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低屈强高韧性比Q500GJ钢板的生产方法,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6~0.10%,Si=0.15~0.35,Mn=1.3~1.6,P≤0.015,S≤0.003,Cr=0.05~0.3,Nb=0.2~0.5,V=0.2~0.5,Ti=0.01~0.03,Mo=0.05~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冶炼:采用BOF

LF

RH工艺路径,严格按照目标成分控制,采用RH炉脱气,真空时间10~20min,采用氮气作为循环气体,提高钢中的N含量到80~100ppm;(2)连铸:采用最大厚度为450mm的特厚板坯连铸机,在连铸坯凝固末端前后各施加≥5mm的辊缝收缩,控制板坯低倍偏析与低倍疏松控制在国标C类1.0以下;(3)轧制:采用热装热送,600℃以上装炉,加热温度1150~1180℃,到温后保温30min以上;轧制采用二阶段轧制,粗轧采用大压下制度,单道次最大压下量≥40mm,精轧采用高温轧制,终轧温度≥850℃,轧后立即采用层流冷却,冷速3~10℃/s,终冷温度400

450
℃;(4)快速冷却:材料轧后立即采用层流冷却,冷速3~10℃/s,终冷温度400~450℃。
[0006]采用上述方法生产Q500GJ建筑用钢板,屈服强度在500~590MPa之间,抗拉强度在610~690MPa之间,延伸率超过20%,屈强比≤0.83,Z向拉伸面缩率≥40%,

40℃冲击在80J以上。
[0007]本专利技术适用于Q500GJD/Q500GJE厚度120mm以下的钢板的生产。屈服强度≥500MPa,屈强比≤0.83,

40℃冲击>80J,Z向拉伸断面收缩率≥50%,满足GB/T 19879

2015对于Q550GJ的要求,强韧性匹配较好,屈强比较低,碳当量低,焊接性能优异,具有较强的抗层状撕裂性能,能够满足具有抗震要求的建筑结构用钢的各项要求,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的主结构件的制作。
[0008]本专利技术的突出特点体现在利用最大450特厚连铸坯,通过成分与轧制工艺的优化设计,无需任何驰豫或者热处理即可生产出各项性能优异的Q500GJ,通过各工序的严格控制,即可在较低的成本下实现Q500GJ厚板的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0009]图1 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0mmQ500GJ钢板的1/2组织金相图。
[0010]从图1中可以看出,钢的组织为(铁素体+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构成。整体组织较为均匀细小,是该级别钢种的理想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之成分控制范围、最佳实施方式等主要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0012]实施例1:采用转炉

LF

RH工艺路径,RH炉真空处理时间11min,测得N=85ppm。连铸采用350mm厚生产断面,凝固前后辊缝收缩值各为7mm。连铸坯采用GB/T 226

2015的冷酸腐蚀方式进行腐蚀,YB/T 4003

2016连铸板坯低倍缺陷评级图评定中心偏析为C类1.0。轧制采用热装热送,热装温度670℃,加热炉保温段心部温度1165℃,保温35min后开轧,轧制采用二阶段轧制,粗轧单道次最大压下量41mm,精轧终轧温度870℃,成品厚度60mm,轧后立即采用层流冷却,冷速8℃/s,终冷温度425℃。
[0013]实施例2:采用转炉

LF

RH工艺路径,RH炉真空处理时间15min,测得N=88ppm。连铸采用350mm厚生产断面,凝固前后辊缝收缩值各为7mm。连铸坯采用GB/T 226

2015的冷酸腐蚀方式进行腐蚀,YB/T 4003

2016连铸板坯低倍缺陷评级图评定中心偏析为C类0.5。轧制采用热装热送,热装温度620℃,加热炉保温段心部温度1168℃,保温38min后开轧,轧制采用二阶段轧制,粗轧单道次最大压下量40mm,精轧终轧温度865℃,成品厚度80mm,轧后立即采用层流冷却,冷速7℃/s,终冷温度430℃。
[0014]实施例3:采用转炉

LF

RH工艺路径,RH炉真空处理时间11min,测得N=82ppm。连铸采用400mm厚生产断面,凝固前后辊缝收缩值各为10mm。连铸坯采用GB/T 226

2015的冷酸腐蚀
方式进行腐蚀,YB/T4003

2016连铸板坯低倍缺陷评级图评定中心偏析为C类1.0。轧制采用热装热送,热装温度650℃,加热炉保温段心部温度117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屈强高韧性比Q500GJ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6~0.10%,Si=0.15~0.35,Mn=1.3~1.6,P≤0.015,S≤0.003,Cr=0.05~0.3,Nb=0.2~0.5,V=0.2~0.5,Ti=0.01~0.03,Mo=0.05~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冶炼:采用BOF

LF

RH工艺路径,严格按照目标成分控制,采用RH炉脱气,真空时间10~20min,采用氮气作为循环气体,提高钢中的N含量到8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赞罗登史术华廖宏义张勇伟刘琴脱臣德欧阳藩高海亮于青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