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间隔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348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间隔织物,包括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两侧分别设有弹性层,两侧所述弹性层的外侧分别固定设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面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短纤维形成面层,有利于增加其柔软舒适性,通过将高捻度的涤棉单纱双股并和成双螺旋结构,达到扭矩平衡,有效解决了短纤高捻纱在经编过程中的扭曲等问题;同时抗菌层增加涂抹有纳米银涂层的涤纶纤维有利于避免织物内部细菌滋生,并且设有弹性层和透气层,可以有效的提高面料的弹性效果和透气性。的提高面料的弹性效果和透气性。的提高面料的弹性效果和透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间隔织物


[0001]本技术涉及抗菌织物
,具体为一种抗菌间隔织物。

技术介绍

[0002]抗菌面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保持织物清洁;但是目前间隔织物主要以长丝经编为主,使得面料不舒适,并且面料的透气性和弹性效果不佳,而采用短纤维虽然有利于增加其柔软舒适性,但短纤高捻纱在经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扭曲等问题;另外目前的间隔织物抗菌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间隔织物,解决了短纤高捻纱在经编过程中的扭曲等问题;同时间隔层增加抗菌纱线有利于避免织物内部细菌滋生等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抗菌间隔织物,包括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两侧分别设有弹性层,两侧所述弹性层的外侧分别固定设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面层。
[0006]较佳的,所述抗菌层采用的是涤纶纤维,所述涤纶纤维上涂抹有纳米银涂层,所述涤纶纤维为相互连接的多边形框型。
[0007]较佳的,所述涤纶纤维的连接边通过第一连接纤维固定连接,所述涤纶纤维的连接角通过第二连接纤维固定连接。
[0008]较佳的,所述弹性层采用的是蚕蛹蛋白纤维和棉浆纤维,所述蚕蛹蛋白纤维和所述棉浆纤维成椭圆环形连接,所述蚕蛹蛋白纤维和所述棉浆纤维的连接处通过第三连接纤维固定连接。
[0009]较佳的,所述透气层采用的是聚酯长丝纤维和竹纤维,所述聚酯长丝纤维和所述竹纤维成水滴状孔相互编织连接。
[0010]较佳的,所述面层中包括有第一涤棉混纺短纤纱丝和第二涤棉混纺短纤纱丝,所述第一涤棉混纺短纤纱丝和所述第二涤棉混纺短纤纱丝相互螺旋缠绕编织。
[0011]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纤维、所述第二连接纤维和所述第三连接纤维采用的均为腈纶纤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采用短纤维形成面层,有利于增加其柔软舒适性,通过将高捻度的涤棉单纱双股并和成双螺旋结构(DNA纱),达到扭矩平衡,有效解决了短纤高捻纱在经编过程中的扭曲等问题;同时抗菌层增加涂抹有纳米银涂层的涤纶纤维有利于避免织物内部细菌滋生,并且设有弹性层和透气层,可以有效的提高面料的弹性效果和透气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图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图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图中C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图中D处单纤维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抗菌层;101、涤纶纤维;102、第一连接纤维;1.3

第二连接纤维;2、弹性层;201、蚕蛹蛋白纤维;202、棉浆纤维;203、第三连接纤维;3、透气层;301、聚酯长丝纤维;302、竹纤维;4、面层;401、第一涤棉混纺短纤纱丝;402、第二涤棉混纺短纤纱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2]一种抗菌间隔织物,包括有抗菌层1,所述抗菌层1的两侧分别设有弹性层2,两侧所述弹性层2的外侧分别固定设有透气层3,所述透气层3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面层4。
[00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抗菌层1采用的是涤纶纤维101,所述涤纶纤维101上涂抹有纳米银涂层,所述涤纶纤维101为相互连接的多边形框型,所述涤纶纤维101的连接边通过第一连接纤维102固定连接,所述涤纶纤维101的连接角通过第二连接纤维103固定连接,涤纶纤维101和纳米银涂层涂层的设置可以使得面料能够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并且保持连接强度。
[00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弹性层2采用的是蚕蛹蛋白纤维201和棉浆纤维202,所述蚕蛹蛋白纤维201和所述棉浆纤维202成椭圆环形连接,所述蚕蛹蛋白纤维201和所述棉浆纤维202的连接处通过第三连接纤维203固定连接,蚕蛹蛋白纤维201和棉浆纤维202设置成椭圆环形可以有效的提高复性能力,提高连接弹性和连接强度。
[00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透气层3采用的是聚酯长丝纤维301和竹纤维302,所述聚酯长丝纤维301和所述竹纤维302成水滴状孔相互编织连接,聚酯长丝纤维301和竹纤维302成水滴状孔相互编织连接,可以提高连接强度,并且便于进行透气。
[002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面层4中包括有第一涤棉混纺短纤纱丝401和第二涤棉混纺短纤纱丝402,所述第一涤棉混纺短纤纱丝401和所述第二涤棉混纺短纤纱丝402相互螺旋缠绕编织,高捻度的涤棉单纱双股并和成双螺旋结构DNA纱,达到扭矩平衡,有效解决了短纤高捻纱在经编过程中的扭曲等问题。
[002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纤维102、所述第二连接纤维103和所述第三连接纤维203采用的均为腈纶纤维,第一连接纤维102、第二连接纤维103和第三连接纤维203的设置可以增加纤维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脱丝或者断裂。
[0028]结构原理:本技术包括有抗菌层1,抗菌层1采用的是喷涂有纳米银涂层的涤纶纤维101,有效的实现杀菌消毒的作用,并且涤纶纤维101成多边形连接,既能够使得面料
具有一定的柔性,也能够使得面料透气性好,以及设有弹性层2和透气层3,并且弹性层2采用的是蚕蛹蛋白纤维201和棉浆纤维202编织成的椭圆形环,既能够有效的实现一定的弹性,也便于实现复位操作,且透气层3采用的是聚酯长丝纤维301和竹纤维302,聚酯长丝纤维301和竹纤维302成水滴状连接,可以提高透气性,使得面料更加的舒适,以及设有面层4,通过将高捻度的第一涤棉混纺短纤纱丝401和第二涤棉混纺短纤纱丝402双股并和成双螺旋结构,达到扭矩平衡,有效解决了短纤高捻纱在经编过程中的扭曲等问题,有利于增加其柔软舒适性。
[00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抗菌层(1),所述抗菌层(1)的两侧分别设有弹性层(2),两侧所述弹性层(2)的外侧分别固定设有透气层(3),所述透气层(3)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面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1)采用的是涤纶纤维(101),所述涤纶纤维(101)上涂抹有纳米银涂层,所述涤纶纤维(101)为相互连接的多边形框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纤维(101)的连接边通过第一连接纤维(102)固定连接,所述涤纶纤维(101)的连接角通过第二连接纤维(103)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菌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2)采用的是蚕蛹蛋白纤维(201)和棉浆纤维(202),所述蚕蛹蛋白纤维(201)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丰鑫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辰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