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单向导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147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单向导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智能单向导湿面料包括相复合的亲水层织物和疏水层织物,所述亲水层织物由第一亲水纤维纺织形成,所述疏水层织物由复合纤维和第一疏水纤维纺织形成,所述复合纤维由第二亲水纤维和第二疏水纤维缠绕加捻形成,所述第二亲水纤维的吸水膨胀率小于第一亲水纤维纺的吸水膨胀率,所述亲水层织物和疏水层织物的纺织孔隙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二亲水纤维和第一亲水纤维纺的不同的吸水膨胀率在保证面料具有较好通透性的同时,能够具有较好的单向导湿性能,有效的提高用户的穿着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单向导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单向导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体处在明显出汗状态时,汗液分布在人体皮肤的表面,通过蒸发吸收热量降低体温、扩散传向衣外,但是这种蒸发及扩散的效率同出汗量相比明显低很多,因此在多数显汗的状态下,汗液常被滞留在皮肤表面,这些粘附皮肤的汗液将被易吸汗的服装吸收。服装吸汗后变湿,且湿润面积随着吸汗量的增加而增大,使汗液蒸发面积增大,蒸发阻力降低,但是服装吸湿后,它的透湿性能即水蒸气透过服装布料的性能和隔热性能也随之降低。
[0003]织物单向导湿是指水分或汗液从织物内层流动到织物外层,并在外层蒸发扩散,同时外层的水分或汗液难以反渗到内层。织物单向导湿的应用原理一般包括湿润梯度效应和差动毛细效应,差动毛细效应织物一般为在内外两层织物之间设置不同密度孔隙的织物,外层织物孔隙小于内层织物,这种织物虽然具有单向导湿功能,但是由于外层织物使用时孔隙较小,导致整个面料透风性差,面料的穿着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智能单向导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单向导湿面料单向导湿功能较差,透风性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单向导湿面料,包括相复合的亲水层织物和疏水层织物,所述亲水层织物由第一亲水纤维纺织形成,所述疏水层织物由复合纤维和第一疏水纤维纺织形成,所述复合纤维由第二亲水纤维和第二疏水纤维缠绕加捻形成,所述第二亲水纤维的吸水膨胀率小于第一亲水纤维纺的吸水膨胀率,所述亲水层织物和疏水层织物的纺织孔隙相同。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亲水纤维和/或第二亲水纤维上沿其轴向间隔设有中空气泡。
[0007]中空气泡的设置使得亲水纤维具有更高的弹性,当疏水层织物同时接触大量水分时,中空气泡能够暂存部分水分,加快面料内侧疏水层织物的水分的流失速度。
[0008]进一步,所述中空气泡为椭圆形,中空气泡的长轴与亲水纤维的轴向相同。
[0009]亲水纤维吸水膨胀的过程中,中空气泡提供一定的膨胀空间,同时相比于内部完全中空的纤维,水分在中空气泡内只是一个暂存状态,水分不会沿亲水纤维的轴向进行转移,有效保证水分单向导湿的效率。
[0010]进一步,所述疏水层织物中复合纤维的含量为5

10%。
[0011]疏水层织物纺织过程中,纤维分为经线和纬线,本实施例中,全部复合纤维和部分第一疏水纤维作为经线,其余第一疏水纤维作为纬线经线纺织。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亲水纤维和第二亲水纤维,按重量组分计,包括如下组分:90

95份聚酯母粒、5

10份亲水剂和0.1

0.5份吸水膨胀剂,所述第二亲水纤维中吸水膨胀剂的用量小于第一亲水纤维中吸水膨胀剂的用量。
[0013]进一步,所述吸水膨胀剂为纳米膨润土粉、聚乙烯醇或海藻酸钠,所述亲水剂为聚亚烷基二醇。
[0014]一种上述智能单向导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1)分别制备第一亲水纤维、第二亲水纤维、第一疏水纤维和第二疏水纤维,所述第二亲水纤维与第二疏水纤维缠绕加捻形成复合纤维,
[0016](2)第一亲水纤维纺织形成亲水层织物,复合纤维和第一疏水纤维纺织形成疏水层织物;
[0017](3)亲水层织物和疏水层织物进行复合。
[0018]进一步,第一亲水纤维和第二亲水纤维制备时,先按照比例称取各个原料,混合加入到螺杆挤出机中制备纺丝母粒,之后将纺丝母粒切片送入熔喷装置进行熔融纺丝,制得第一亲水纤维和第二亲水纤维。
[0019]进一步,当第一亲水纤维或第二亲水纤维上具有中空气泡时,熔喷装置的纺丝喷头为同轴设置的双层喷头,熔融纺丝时,双层喷头的中间通道连接外部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向双层喷头间断充气。
[0020]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亲水层织物和疏水层织物,使得面料的厚度方向上形成湿润性梯度,使用时面料内层水分会自动的向外层亲水层织物转移,复合纤维中第二亲水纤维的使用能够加强水分的转移速度,实现高效单向导湿,第二亲水纤维缠绕第二疏水纤维之后与第一疏水纤维进行纺织,保证复合纤维和第一疏水纤维的纺织强度,第一亲水纤维和第二亲水纤维吸水膨胀,由于吸水膨胀率的差异,使得亲水层织物的孔隙小于疏水层织物的空隙,面料在厚度方向上形成差动毛细效应,进而提高面料的单向导湿性能,当水分散发完全后,亲水层织物恢复原来的状态,纺织孔隙恢复原来的大小,不影响织物面料的透气性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单向导湿面料的结构。
[0023]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复合纤维的结构。
[0024]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亲水纤维的结构。
[0025]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双层喷头的结构。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亲水层织物;2、疏水层织物;3、第二亲水纤维;31、中空气泡;4、第二疏水纤维;5、内喷头;6、外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一种智能单向导湿面料,包括相复合的亲水层织物1和疏水层织物2,所述亲水层织物1由第一亲水纤维纺织形成,所述疏水层织物2由复合纤维和第
一疏水纤维纺织形成,所述复合纤维由第二亲水纤维3和第二疏水纤维4缠绕加捻形成,所述第二亲水纤维3的吸水膨胀率小于第一亲水纤维纺的吸水膨胀率,所述亲水层织物1和疏水层织物2的纺织孔隙相同。
[0031]所述第一亲水纤维和第二亲水纤维3上沿其轴向间隔设有中空气泡31。中空气泡31的设置使得亲水纤维具有更高的弹性,当疏水层织物2同时接触大量水分时,中空气泡31能够暂存部分水分,加快面料内侧疏水层织物2的水分的流失速度。所述中空气泡31为椭圆形,中空气泡31的长轴与亲水纤维的轴向相同。亲水纤维吸水膨胀的过程中,中空气泡31提供一定的膨胀空间,同时相比于内部完全中空的纤维,水分在中空气泡31内只是一个暂存状态,水分不会沿亲水纤维的轴向进行转移,有效保证水分单向导湿的效率。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疏水层织物2中复合纤维的含量为10%。
[0033]疏水层织物2纺织过程中,纤维分为经线和纬线,本实施例中,全部复合纤维和部分第一疏水纤维作为经线,其余第一疏水纤维作为纬线经线纺织,
[0034]所述第一亲水纤维按重量组分计,包括如下组分:90份聚酯母粒、10份亲水剂和0.5份吸水膨胀剂。
[0035]第二亲水纤维3,按重量组分计,包括如下组分:90份聚酯母粒、10份亲水剂和0.1份吸水膨胀剂。
[0036]所述第二亲水纤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单向导湿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复合的亲水层织物和疏水层织物,所述亲水层织物由第一亲水纤维纺织形成,所述疏水层织物由复合纤维和第一疏水纤维纺织形成,所述复合纤维由第二亲水纤维和第二疏水纤维缠绕加捻形成,所述第二亲水纤维的吸水膨胀率小于第一亲水纤维纺的吸水膨胀率,所述亲水层织物和疏水层织物的纺织孔隙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单向导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亲水纤维和/或第二亲水纤维上沿其轴向间隔设有中空气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单向导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气泡为椭圆形,中空气泡的长轴与亲水纤维的轴向相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单向导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织物中复合纤维的含量为5

1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单向导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亲水纤维和第二亲水纤维,按重量组分计,包括如下组分:90

95份聚酯母粒、5

10份亲水剂和0.1

0.5份吸水膨胀剂,所述第二亲水纤维中吸水膨胀剂的用量小于第一亲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钢张盈盈顾效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谷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