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充氮气调储粮系统及储粮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291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房仓横向通风充氮气调系统,包括氮气发生装置、气调组件以及覆盖膜;所述氮气发生装置上设置有供氮气口及进空气口,进空气口连接补气管;所述气调组件包括气调箱、循环风机、主风道以及与主风道连接的多个支风道;所述平房仓内设置粮堆,所述覆盖膜覆盖于粮堆上,覆盖膜的边缘固定于所述平房仓的仓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巧妙,建造成本低,使用便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横向充氮气调储粮方法,包括第一次环流充氮、第一次直充充氮、第二次环流充氮、第二次直充充氮,可使氮气分布更均匀,显著提升氮气气调的效果,且降低能耗。且降低能耗。且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向充氮气调储粮系统及储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粮食储藏
,具体涉及一种横向充氮气调储粮系统及储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氮气气调储粮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绿色储粮技术,在粮食储藏等诸多领域得到了较多的推广应用。其通过往粮仓内充入高纯度的氮气,置换出粮堆内的氧气,从而形成一个密闭缺氧的环境,使害虫窒息死亡,同时减弱粮食自身的呼吸代谢,实现杀虫抑菌、延缓储粮品质劣变等安全储粮的目的。常规的充氮气调储粮包括低浓度高流量环流充氮、高浓度低流量环流充氮纯化及直充充氮鼓膜三阶段工艺,存在氮气纯化效率较低、氮气分布不均、制氮耗能较高等问题。
[0003]公开号为CN10725824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粮库横向充氮气调系统及气调储粮方法,其中气调系统包括储粮库体及膜分离氮气发生器,还包括两个气调主风道结构;气调主风道结构包括墙气道、开闭门、主气管及多个竖支风管,竖支风管上设有多个气口,此外储粮库体内设有用于覆盖在粮堆顶面的覆盖膜,覆盖膜上设有保护气囊,保护气囊通过充气管与制氮主机的供氮气口对接,充气管上设有充气通断阀,保护气囊上设有补气阀。该装置结构复杂,布置较为繁琐,建设成本高。储粮时其利用膜分离氮气发生器提供氮气,并分阶段提高氮气浓度,通过气调主风道结构充入粮堆进行杀虫杀菌、抑霉、保鲜。然而,其结构复杂,且充氮工艺仍属于传统方式,存在效率较低、能耗较高等问题,亟待改进。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开发一种用于平房仓的横向通风充氮气调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新型气调储粮方法,以更好的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横向充氮气调储粮系统,以简化气调储粮的结构,降低建设成本。
[0006]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横向充氮气调储粮方法,以提高氮气纯化效率、使氮气分布更为均匀、降低能耗。
[0007]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平房仓横向通风充氮气调系统,
[0009]包括氮气发生装置、气调组件以及覆盖膜;
[0010]所述氮气发生装置上设置有供氮气口及进空气口,进空气口连接补气管;
[0011]所述气调组件包括气调箱、循环风机、主风道以及与主风道连接的多个支风道,所述主风道为两组,两组主风道相对设置且横向布置,其中一组主风道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所述气调箱连接所述氮气发生装置的供氮气口,另一组主风道上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回气管连接所述循环风机,循环风机连接所述气调箱,气调箱通过回气管与所述氮气发生装置上的进空气口连接;所述支风道竖向布置;所述主风道与支风道上均开设横
向出风的风口;
[0012]所述平房仓内设置粮堆,所述覆盖膜覆盖于粮堆上,覆盖膜的边缘固定于所述平房仓的仓壁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气调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两组主风道的环流管。环流管用于辅助促进氮气或空气在两组主风道间的输送。
[0014]进一步地,空气从一组主风道上的支风道进入并穿过粮层到达另一组主风道上最近的支风道的最长路径与最短路径之比为横向通风的途径比,平房仓内横向通风的途径比范围为1.1~1.2。
[0015]进一步地,所述平房仓的仓壁上开设卡槽,所述覆盖膜的边缘通过固定棒固定于卡槽内。
[0016]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平房仓横向充氮气调储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S1、第一次环流充氮:将制氮机与主风道连通形成闭合回路,开启制氮机进行环流充氮,使覆盖膜紧贴粮面,粮堆内压力维持

10~

20pa;
[0018]S2、第一次直充充氮:环流充氮一段时间后,关闭主风道的出气口,提高制氮机的出气浓度、降低出气流量以进行高浓度直充充氮,直至覆盖膜内形成气囊,且气囊最高点距离粮面的垂直距离大于1.8m;
[0019]S3、第二次环流充氮:关闭制氮机,开启循环风机使气体内部循环一段时间;然后重新开启制氮机形成闭合回路,进一步提高制氮机出气浓度、降低出气流量进行环流充氮,直至覆盖膜内形成的所述气囊消失后,提高制氮机出气流量继续环流充氮,使覆盖膜紧贴粮面,粮堆内压力维持

10~

20pa;
[0020]S4、第二次直充充氮:关闭主风道的出气口,降低制氮机出气浓度,维持或提高出气流量进行直充充氮,粮堆内压力控制为10~20pa,直至覆盖膜与平房仓连接处均鼓起,充氮结束。
[0021]进一步地,步骤S1中,制氮机的出气浓度为97%以上、出气流量为120~140m3/h。
[0022]进一步地,步骤S2中,制氮机的出气浓度为99%、出气流量为100~120m3/h。
[0023]进一步地,步骤S3中,制氮机的出气浓度为99.5%、出气流量为90~110m3/h,进行环流充氮至覆盖膜内形成的所述气囊消失后,将出气流量调节为100~120m3/h。
[0024]进一步地,步骤S4中,制氮机的出气浓度为99%、出气流量为100~130m3/h。
[002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横向充氮气调储粮系统,其结构简单,构建成本低,应用于气调储粮后,能有效提高氮气纯化效率,使氮气分布更为均匀,并能降低能耗。
[002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横向充氮气调储粮方法,其创造性的将多阶段环流充氮及直充充氮结合,并通过工艺条件的控制,较常规环流充氮工艺而言可大幅提高置换速度,减少了制氮机运行时间及整体处理时间,提高了氮气纯化效率,单位能耗降幅可达20%以上,且该工艺可使氮气分布更均匀,显著提升氮气气调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实施例1中平房仓横向通风充氮气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实施例1中气调主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实施例1中覆盖膜与平房仓仓壁的连接示意图。
[0031]图5为气调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实施例2中虫害检测点分布图。
[0033]图7为实施例2中氮气检测分布图。
[0034]其中:1、平房仓;11、仓壁;111、卡槽;2、氮气发生装置;21、制氮机;211、供氮气口;212、进空气口;213、控制阀;22、供氮管;23、补气管;3、气调组件;31、主风道;311、进气口;32、支风道;321、风口;33、回气管;34、气调箱;341、阀门;35、循环风机;36、环流管;4、覆盖膜;41、固定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6]实施例1
[0037]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平房仓横向通风充氮气调系统,包括氮气发生装置2、气调组件3以及覆盖膜4;
[0038]如图1所示,气调组件3包括气调箱34、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房仓横向通风充氮气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氮气发生装置、气调组件以及覆盖膜;所述氮气发生装置上设置有供氮气口及进空气口,进空气口连接补气管;所述气调组件包括气调箱、循环风机、主风道以及与主风道连接的多个支风道,所述主风道为两组,两组主风道相对设置且横向布置,其中一组主风道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所述气调箱连接所述氮气发生装置的供氮气口,另一组主风道上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连接所述循环风机,循环风机连接所述气调箱,气调箱通过回气管与所述氮气发生装置上的进空气口连接;所述支风道竖向布置;所述主风道与支风道上均开设横向出风的风口;所述平房仓内设置粮堆,所述覆盖膜覆盖于粮堆上,覆盖膜的边缘固定于所述平房仓的仓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房仓横向通风充氮气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调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两组主风道的环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房仓横向通风充氮气调系统,其特征在于,空气从一组主风道上的支风道进入并穿过粮层到达另一组主风道上最近的支风道的最长路径与最短路径之比为横向通风的途径比,平房仓内横向通风的途径比范围为1.1~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房仓横向通风充氮气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房仓的仓壁上开设卡槽,所述覆盖膜的边缘通过固定棒固定于卡槽内。5.一种平房仓横向充氮气调储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第一次环流充氮:将制氮机与主风道连通形成闭合回路,开启制氮机进行环流充氮,使覆盖膜紧贴粮面,粮堆内压力维持

10~

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涛刘博龚小波陈昌勇刘海军张源泉甘平洋朱凤霞陶伟明毛青秀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粮油食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