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带预警功能的可控速防逆流的头部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828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预警功能的可控速防逆流的头部引流管,包括引流袋、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滴液管,第一引流管的外壁设置有控速机构,滴液管的顶端设置有单向控制机构,滴液管的一侧设置有悬挂板,悬挂板的正面设置有承载板,悬挂板通过连接机构与引流袋相对固定,滴液管的外壁通过固定机构设置于感应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单向控制机构、感应机构和控速机构相配合的设置方式,使病人在进行引流时能够对引流的速度进行一定的控制,避免因引流速度过快出现过度引流的现象,同时通过单向控制机构在滴液管中的液体过多时也不会产生逆流现象,避免病人产生颅内感染的现象产生,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引流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引流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引流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预警功能的可控速防逆流的头部引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引流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预警功能的可控速防逆流的头部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0003]临床上在进行头部引流时,一般是将引流管的管尖位置插入至病人的侧脑室中,然后进行引流工作,但在引流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引流的情况,同时过度引流也会带来逆流现象,从而会造成病人的颅内感染,导致病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预警功能的可控速防逆流的头部引流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预警功能的可控速防逆流的头部引流管,包括引流袋、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滴液管,所述第二引流管固定穿插连接于引流袋的顶端,所述引流袋的底端固定穿插连接有出液管,所述滴液管设置于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相对的一端,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外壁设置有控速机构;
[0006]所述滴液管的顶端设置有单向控制机构,所述滴液管的一侧设置有悬挂板,所述悬挂板的正面固定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悬挂板通过连接机构与引流袋相对固定,所述滴液管的外壁通过固定机构设置于感应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单向控制机构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固定设置于滴液管的顶端,所述单向阀的顶端与第一引流管的一端固定穿插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感应机构包括固定板和感应器,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感应器嵌设与凹槽的内腔,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对称开设有卡槽。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套设于滴液管的外壁,所述固定件的外壁对称固定设置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分别与两个卡槽的内腔卡接。
[0010]优选的,所述控速机构包括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设置于第一引流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外壁设置有三通阀。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对称固定设置于悬挂板正面的底部,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均贯穿引流袋正面的顶部并延伸至外部。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利用利用单向控制机构、感应机构和控速机构相配合的设置方式,使病人在进行引流时能够对引流的速度进行一定的控制,避免因引流速度过快出现过度引
流的现象,同时通过单向控制机构在滴液管中的液体过多时也不会产生逆流现象,避免病人产生颅内感染的现象产生,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引流过程中的安全性;
[0014](2)本技术利用固定件和固定板相配合的设置方式,使感应器能够相对固定在滴液管的外壁,使感应器能够对引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引流的正常,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引流过程中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固定板、悬挂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引流袋;2、第一引流管;3、滴液管;4、出液管;5、三通阀;6、调节器;7、悬挂板;8、单向阀;9、固定件;10、固定板;11、感应器;12、卡槽;13、卡块;14、承载板;15、固定杆;16、第二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带预警功能的可控速防逆流的头部引流管,包括引流袋1、第一引流管2、第二引流管16和滴液管3,第二引流管16固定穿插连接于引流袋1的顶端,引流袋1的底端固定穿插连接有出液管4,滴液管3设置于第一引流管2和第二引流管16相对的一端,第一引流管2的外壁设置有控速机构;
[0022]滴液管3的顶端设置有单向控制机构,滴液管3的一侧设置有悬挂板7,悬挂板7正面的顶端对称开设有可用于绳子穿过的圆孔,通过悬挂板7的悬可带动引流袋1高度的确定,悬挂板7的正面固定设置有承载板14,承载板14的截面呈L字形,承载板14的设置使固定板10在与固定件9进行卡接后、底部能够放置与承载板14上,从而对承载板14能够启动一定的承重作用,使固定板10能够相对固定于滴液管3和悬挂板7之间,悬挂板7通过连接机构与引流袋1相对固定,滴液管3的外壁通过固定机构设置于感应机构;
[0023]单向控制机构包括单向阀8,单向阀8用于滴液管3中的液面过高时,防止其产生逆流现象,进而利于对患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单向阀8固定设置于滴液管3的顶端,单向阀8的顶端与第一引流管2的一端固定穿插连接;
[0024]感应机构包括固定板10和感应器11,感应器11采用现有的红外线感应,能够对滴液管3中的滴液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固定板10的正面开设有凹槽,感应器11嵌设与凹槽的内腔,固定板10的正面对称开设有卡槽12;
[0025]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件9,固定件9由圆环和矩形板组成,通过固定件9上的卡块13与固定板10上的卡槽12进行卡接,能够使感应器11相对固定与滴液管3的外壁,从而利于实时进行引流情况的检测,固定件9固定套设于滴液管3的外壁,固定件9的外壁对称固定设置有
卡块13,两个卡块13分别与两个卡槽12的内腔卡接;
[0026]控速机构包括调节器6,通过调节器6对第一引流管2管壁的挤压状态可达到控制引流速度的目的,从而避免引流过快导致一些危险的发生,进一步的利于保证引流的安全性,调节器6设置于第一引流管2的外壁,第一引流管2的外壁设置有三通阀5,连接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杆15,两个固定杆15对称固定设置于悬挂板7正面的底部,两个固定杆15的一端均贯穿引流袋1正面的顶部并延伸至外部,两个固定杆15贯穿引流袋1的位置是不与引流袋1内腔连通的位置。
[0027]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8]引流时,先将第一引流管2另一端的管尖位置插入至头部的侧脑室,将悬挂板7挂起使引流袋1处于合适的引流高度,然后将三通阀5和单向阀8以及感应器11开启后进行引流工作,感应器11采用市面上现有的红外线感应,能够在引流时感应液体是否滴落,便于及时对滴落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且引流过程中为了避免过度引流的情况发生,第一引流管2的外壁上设置有可控速的调节器6,通过调节调节器6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预警功能的可控速防逆流的头部引流管,包括引流袋(1)、第一引流管(2)、第二引流管(16)和滴液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管(16)固定穿插连接于引流袋(1)的顶端,所述引流袋(1)的底端固定穿插连接有出液管(4),所述滴液管(3)设置于第一引流管(2)和第二引流管(16)相对的一端,所述第一引流管(2)的外壁设置有控速机构;所述滴液管(3)的顶端设置有单向控制机构,所述滴液管(3)的一侧设置有悬挂板(7),所述悬挂板(7)的正面固定设置有承载板(14),所述悬挂板(7)通过连接机构与引流袋(1)相对固定,所述滴液管(3)的外壁通过固定机构设置于感应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预警功能的可控速防逆流的头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控制机构包括单向阀(8),所述单向阀(8)固定设置于滴液管(3)的顶端,所述单向阀(8)的顶端与第一引流管(2)的一端固定穿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预警功能的可控速防逆流的头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泠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