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端方向可全向微调的介入导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11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端方向可全向微调的介入导管组件。包括介入导管和调节器,介入导管,为一次性用品,包括导管本体和四根周向均布的细丝,通过不同力度牵拉四根细丝可改变头端的偏转方向;调节器,为可重复使用的用品,包括插接定位座、位移放大调节架和四根转接细线,通过旋转张紧套可同步调节四根细丝的涨紧程度,通过扳动调节手柄以自动通过四根细丝调节所述头端的偏转方向,十字架的长度远大于导管本体的直径以对细丝的位移进行放大,从而实现对头端偏转方向的微调;由于十字架的长度远大于导管本体的直径,使得头端的位移经过调节器后得到放大,更加容易把控头端的偏转角度大小,即通过放大的原理提高了操作调节时的精度。即通过放大的原理提高了操作调节时的精度。即通过放大的原理提高了操作调节时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端方向可全向微调的介入导管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端方向可全向微调的介入导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日益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国民健康和社会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疾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心脑血管微创介入疗法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减少传统开颅、开胸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及痛苦,且术后恢复时间短,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0003]然而,传统心脑血管介入手术是由医生手动将导丝或微导管穿入患者血管内后作为导引,再将介入导管套在导丝或微导管上,在导丝导引下到达设定位置,随后进行造影或治疗,介入导管为一根细长管道,在造影时的主要作用是使造影剂能够顺利进入目标血管内,产生造影效果,在治疗时还可用来输送介入治疗材料。作为介入导管,其不同部位必须具备适宜的硬度和柔软性,例如介入导管的头端应该比中间部柔软,头端柔软可以保护血管壁不被穿导管时挤破,同时也便于在从主血管进入分支血管时能够更大角度的弯曲以调整方向进入分支血管。
[0004]然而,现有技术的介入导管在穿入血管中时,一方面需要借助特别细的导丝或微导管为其导向,而且在从主血管进入到更细的分支血管时,虽然有导丝的导向,若不调整介入导管头端的方向而强行进入分支血管,角度不合适的头端也可能使脆弱的血管破裂。为此,现有技术在穿入介入导管时,仍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头端的方向调整上。这不仅增加了手术时长,影响患者的安全,因为穿导管必须在X线照射下操作,长期的X线照射也会对患者及医生的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0005]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可调头端角度的导管,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433829U所公开的一种硬度可调节及头端方向可变的介入导管,其介入导管包括头端、中间部和尾端,其中头端所编织的金属丝密度小于中间部,从而使头端的硬度小于中间部的硬度,而且头端预成型为单向弯曲状,有两根细丝可在导管本体的外壁的细丝鞘内往返滑动,两根细丝的一根连接在头端内弯方向的一侧、另一根固定在相对的一侧,而两根细丝的另一端分别正向和反向缠绕在方向调节器的旋转调节轴上,当旋转调节轴时,通过两根细丝的牵引即可带动介入导管的头端在朝向和远离头端的内弯方向弯折,即可以实现头端在两个方向上的方向调节。
[0006]然而,在实际的介入手术中,分支血管的方向是多变的,而介入导管在血管内的方向也是随机的,上述方案仅在两个方向上的调节有很大概率是不能正好对准分支血管的方向的,使得头端的调向机构形同虚设。再者,由于血管比较细,导管的直径也仅2mm左右,两根细丝之间距离很近,当通过旋转调节轴的方式对头端方向进行调节时,由于人手操作很难控制位移至低于毫米级的精度,因此只要稍微旋转调节轴,头端可能就会错过较细的分支血管的入口,即实际操作中很难通过该方式精准控制头端的方向,这种结构的粗精度特点也限制了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端方向可全向微调的介入导管组件,通过调节位移的“放大”处理,可对介入导管的头端进行各个方向精准微调。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头端方向可全向微调的介入导管组件,包括介入导管和调节器;介入导管,为一次性用品,包括导管本体和四根细丝;所述导管本体沿其长度方向依次为头端、中间部和尾端,所述头端比中间部更柔软,四根细丝沿导管本体周向均布、沿导管本体长度方向延伸,四根细丝在导管本体的壁内可往返滑动,四根细丝的一端固定在头端的前端、另一端从尾端伸出,通过不同力度牵拉四根细丝可改变头端的偏转方向;调节器,为可重复使用的用品,包括插接定位座、位移放大调节架和四根转接细线;所述插接定位座包括一端的球头和另一端插接盘,插接盘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以用于供所述尾端插入,实现球头相对于尾端的固定,插接盘四周均布有四条第一劈槽以供所述细丝通过;所述位移放大调节架包括十字架、球套和调节手柄,球套通过连接杆垂直连接在十字架的中心处,调节手柄垂直连接的十字架的背对球套的一侧,调节手柄与球套同轴设置,球套呈大半球形,内部具有与所述球头尺寸一致的球形腔,球形腔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球形腔内外的第二劈槽,球头安装在球形腔内且两者可多向滑动配合以改变十字架的倾斜角度;十字架的四个顶端处设有绕线槽、十字架的四根杆于靠近十字架的中心处设置有向球套一侧伸出的穿线环,调节手柄上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上旋装有可沿调节手柄往复移动的张紧套;所述四根转接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张紧套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绕线槽一周后从对应侧的穿线环上穿过以用于与对应侧的四根细丝中的一根连接;通过旋转张紧套可同步调节四根细丝的涨紧程度,通过扳动调节手柄以自动通过四根细丝调节所述头端的偏转方向;所述十字架的长度远大于导管本体的直径以对细丝的位移进行放大,从而实现对头端偏转方向的微调。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四根转接细线与细丝连接的一端连接有挂扣或挂环,所述细丝从尾端伸出的一端具有挂环或挂扣,转接细线与细丝通过挂扣与挂环快速挂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介入导管的更换,因为介入导管是一次性用品,为了方便更换介入导管时转接细线和细丝能够迅速连接,且保证连接时各根长度一致,因此采用了挂环和挂扣。
[0010]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面为柔性且具有弹性的材质,且环形凹槽的最小直径大于尾端的管口内径,以使尾端与环形凹槽连接为紧配合。这样的结构使得尾端与插接盘连接的更稳固。
[0011]进一步地,穿线环通过转轴连接在十字架上,穿线环绕转轴轴线方向转动装配在转轴上,穿线环或转轴上设有用于为穿线环沿转轴轴线方向限位的限位结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转接细线的弯折数量和弯折程度,从而使转接细线滑动时更顺畅,因为穿线环能绕转轴旋转,所以当转接细线角度有变化时,穿线环也能随动变化。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劈槽不低于两条,且沿周向均布。
[0013]进一步地,调节器的材质为具有一定弹性的非金属。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头端方向可全向微调的介入导管组件在使用时,首先将调节器的插接盘通过其环形凹槽与介入导管的尾端插接配合,实现介入导管相对于插接盘的固定,然后将处于松弛状态但已经穿装好的四根转接细线分别与对应侧的细丝连接,然后通过旋转张紧套,使张紧套朝向调节手柄的前端移动,转接细线被拉紧,进而带动细丝被拉紧,使得四根细丝处于涨紧状态,在X光下查看细丝和血管,通过穿刺直接将介入导管穿入血管,无需介入导丝引导,当介入导管头端进入到需要选择方向以进行偏转时,即需要从主血管进入到分支血管时,直接通过调节器的调节手柄朝向反方向扳动,使位移放大调节架的球套绕插接定位座的球头旋转,例如当调节手柄朝向前侧偏转时,则头端会向后侧偏转,且头端偏转的角度与调节手柄偏转的角度呈固定比例(即放大比例)的正比关系,具体原理是:四根细丝沿头端周向均布,而头端比中间部更柔软,容易变形,四根细丝可以在导管本体的内壁中自由滑动,从而可通过四根细丝的不同松紧来达到调节头端的偏转方向和偏转角度的目的,而四根细丝从尾端穿出后分别与调节器的四根转接细线连接在一起,由于转接细线穿过穿线环后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端方向可全向微调的介入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介入导管和调节器;介入导管,为一次性用品,包括导管本体和四根细丝;所述导管本体沿其长度方向依次为头端、中间部和尾端,所述头端比中间部更柔软,四根细丝沿导管本体周向均布、沿导管本体长度方向延伸,四根细丝在导管本体的壁内可往返滑动,四根细丝的一端固定在头端的前端、另一端从尾端伸出,通过不同力度牵拉四根细丝可改变头端的偏转方向;调节器,为可重复使用的用品,包括插接定位座、位移放大调节架和四根转接细线;所述插接定位座包括一端的球头和另一端插接盘,插接盘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以用于供所述尾端插入,实现球头相对于尾端的固定,插接盘四周均布有四条第一劈槽以供所述细丝通过;所述位移放大调节架包括十字架、球套和调节手柄,球套通过连接杆垂直连接在十字架的中心处,调节手柄垂直连接的十字架的背对球套的一侧,调节手柄与球套同轴设置,球套呈大半球形,内部具有与所述球头尺寸一致的球形腔,球形腔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球形腔内外的第二劈槽,球头安装在球形腔内且两者可多向滑动配合以改变十字架的倾斜角度;十字架的四个顶端处设有绕线槽、十字架的四根杆于靠近十字架的中心处设置有向球套一侧伸出的穿线环,调节手柄上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上旋装有可沿调节手柄往复移动的张紧套;所述四根转接细线的一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记桐孙光明张金苹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