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齿轮淬火的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11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齿轮淬火的夹持机构,包括第一伺服模组,第一伺服模组的两端部设置有支撑固定组件,第一伺服模组的正面传动设置有升降组件,且升降组件的伸缩端传动设置有夹持组件,夹持机构包括第二伺服模组和两个夹持杆,两个夹持杆底部相背离的一侧均设置有夹持部,第二伺服模组包括第二模组外壳,第二模组外壳的内腔转动设置有正反丝杆,两个夹持杆的顶部分别通过嵌设的第二螺母座与正反丝杆螺纹穿插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自动进行齿轮的取料放料,同时能够将加热后的齿轮移出放置在水体中,而且对于齿轮的夹持固定更加稳定,使得齿轮的取料以及放料操作能够避免操作者直接接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操作的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齿轮淬火的夹持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齿轮淬火加工
,特别涉及基于齿轮淬火的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齿轮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0003]目前在齿轮淬火作业过程中,需要齿轮放置在感应器(线圈)中进行加热,在加热后需要将齿轮移出放入水中进行冷却,传统对于齿轮的放置以及提取都是操作者手动使用夹钳进行转运,对于操作者的操作难度较大,同时人工手动操作危险性较高,增加了作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齿轮淬火的夹持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齿轮淬火的夹持机构,包括第一伺服模组,所述第一伺服模组的两端部设置有支撑固定组件,所述第一伺服模组的正面传动设置有升降组件,且所述升降组件的伸缩端传动设置有夹持组件;
[0006]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伺服模组和两个夹持杆,两个所述夹持杆底部相背离的一侧均设置有夹持部,且所述夹持部呈平齿状;
[0007]所述第二伺服模组包括第二模组外壳,所述第二模组外壳的内腔转动设置有正反丝杆,两个所述夹持杆的顶部分别通过嵌设的第二螺母座与正反丝杆螺纹穿插设置,且所述第二模组外壳的底端开设有用于两个夹持杆移动的条形通孔。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伺服模组包括第一模组外壳,所述第一模组外壳的正面开设有条形开槽,所述条形开槽的内腔转动设置有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的外壁螺纹套设有第一螺母座,且所述第一螺母座的正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升降组件安装的连接组件。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气缸安装座,所述气缸安装座设置于第一模组外壳的正面,且所述气缸安装座与第一模组外壳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滑轨,所述限位滑轨的横截面呈T字形,且两个所述限位滑轨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模组外壳正面的顶部和底部,且所述气缸安装座的背面通过开设的滑槽与限位滑轨滑动卡接。
[0011]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固定穿插设置于气缸安装座的顶端,且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贯穿气缸安装座的底端并与第二模组外壳的顶端固定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固定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对称固定设置于第一模组外壳底端的两端部,两个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固定件。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伺服模组和第二伺服模组的外部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伺服减速电机和第二伺服减速电机,所述第一伺服减速电机与传动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伺服减速电机与正反丝杆传动连接。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本技术能够自动进行齿轮的取料放料,同时能够将加热后的齿轮移出放置在水体中,而且对于齿轮的夹持固定更加稳定,使得齿轮的取料以及放料操作能够避免操作者直接接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操作的安全性;
[0016](2)本技术利用正反丝杆、第二伺服减速电机配合两个夹持杆的设置,能够实现对齿轮内孔的自定心夹持,能够增加对齿轮夹持的牢固性,提高齿轮在搬运时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齿轮淬火加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第一伺服模组俯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第二伺服模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模组外壳;2、支撑架;3、固定件;4、气缸安装座;5、伸缩气缸;6、第二模组外壳;7、条形开槽;8、传动丝杆;9、第一螺母座;10、第一伺服减速电机;11、正反丝杆;12、夹持杆;13、第二伺服减速电机;14、条形通孔;15、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基于齿轮淬火的夹持机构,包括第一伺服模组,第一伺服模组的两端部设置有支撑固定组件,第一伺服模组的正面传动设置有升降组件,且升降组件的伸缩端传动设置有夹持组件,利用第一伺服模组带动升降组件和夹持组件进行平移调节位置,然后升降组件带动夹持组件移动到齿轮内孔中,利用夹持组件对齿轮内孔进行夹持定位,保持对齿轮的稳定夹持以及输送,从而便于对齿轮进行取料、放料,夹持机构包括第二伺服模组和两个夹持杆12,两个夹持杆12底部相背离的一侧均设置有夹持部15,且夹持部15呈平齿状,夹持部15呈平齿状,能够增加对齿轮夹持固定的牢固性以及稳定性;
[0023]第二伺服模组包括第二模组外壳6,第二模组外壳6的内腔转动设置有正反丝杆11,两个夹持杆12的顶部分别通过嵌设的第二螺母座与正反丝杆11螺纹穿插设置,且第二模组外壳6的底端开设有用于两个夹持杆12移动的条形通孔14,利用正反丝杆1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带动两个夹持杆12同步相向或反向移动,实现对齿轮内孔的自定心夹持固定;
[0024]第一伺服模组包括第一模组外壳1,第一模组外壳1的正面开设有条形开槽7,条形开槽7的内腔转动设置有传动丝杆8,传动丝杆8的外壁螺纹套设有第一螺母座9,且第一螺母座9的正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升降组件安装的连接组件,利用传动丝杆8顺时针或逆时针转
动带动第一螺母座9平行移动,实现对气缸安装座4位置的调节;
[0025]第一伺服模组和第二伺服模组的外部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伺服减速电机10和第二伺服减速电机13,第一伺服减速电机10与传动丝杆8传动连接,第二伺服减速电机13与正反丝杆11传动连接,第一伺服减速电机10、第二伺服减速电机13和伸缩气缸5分别通过外接开关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0026]连接组件包括气缸安装座4,气缸安装座4设置于第一模组外壳1的正面,且气缸安装座4与第一模组外壳1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伸缩气缸5,伸缩气缸5固定穿插设置于气缸安装座4的顶端,且伸缩气缸5的伸缩端贯穿气缸安装座4的底端并与第二模组外壳6的顶端固定设置,能够便于伸缩气缸5的安装,增加整个机构的稳定性;
[0027]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滑轨,限位滑轨的横截面呈T字形,且两个限位滑轨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模组外壳1正面的顶部和底部,且气缸安装座4的背面通过开设的滑槽与限位滑轨滑动卡接,对气缸安装座4起到一个限位以及导向作用,从而增加气缸安装座4移动的稳定性;
[0028]支撑固定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架2,两个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齿轮淬火的夹持机构,包括第一伺服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伺服模组的两端部设置有支撑固定组件,所述第一伺服模组的正面传动设置有升降组件,且所述升降组件的伸缩端传动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伺服模组和两个夹持杆(12),两个所述夹持杆(12)底部相背离的一侧均设置有夹持部(15),且所述夹持部(15)呈平齿状;所述第二伺服模组包括第二模组外壳(6),所述第二模组外壳(6)的内腔转动设置有正反丝杆(11),两个所述夹持杆(12)的顶部分别通过嵌设的第二螺母座与正反丝杆(11)螺纹穿插设置,且所述第二模组外壳(6)的底端开设有用于两个夹持杆(12)移动的条形通孔(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齿轮淬火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伺服模组包括第一模组外壳(1),所述第一模组外壳(1)的正面开设有条形开槽(7),所述条形开槽(7)的内腔转动设置有传动丝杆(8),所述传动丝杆(8)的外壁螺纹套设有第一螺母座(9),且所述第一螺母座(9)的正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升降组件安装的连接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齿轮淬火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气缸安装座(4),所述气缸安装座(4)设置于第一模组外壳(1)的正面,且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鑫魏政委尤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神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